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2012年高考散文阅读真题为例,从高考散文阅读的设题角度及解题技巧两方面予以解说,以期对考生备战2013年高考有所帮助。一、平稳求新概括题,抓旨理脉简要答散文阅读概括题的类别大致有段意的概括、层意的概括、中心思想的概括、事物特点的概括、事情发生原因(或条件)的概括、艺术特色的概括等。  相似文献   

2.
陈振林 《高中生》2013,(15):6-7
本文以2012年高考散文阅读真题为例,从高考散文阅读的设题角度及解题技巧两方面予以解说,以期对考生备战2013年高考有所帮助。一、平稳求新概括题,抓旨理脉简要答散文阅读概括题的类别大致有段意的概括、层意的概括、中心思想的概括、事物特点的概括、事情发生原因(或条件)的概括、艺术特色的概括等。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高考各省市语文试卷中文学类文本阅读依旧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主战场,其散文和小说基本上是各占半壁江山,题型与去年试题命制如出一辙,题量、赋分、考点等方面变化是微乎其微,这种命题的超稳定性,既彰显了语文高考的成熟美,又预示了明年高考之趋势。因此,重视文学类阅读真题,研究阅读方法,总结答题规律,广大师生一定会受益非浅。下面就2013年湖北卷散文阅读中的4道形象类试题的答题技巧和  相似文献   

4.
周向军 《考试》2004,(11):3-4
近年来,散文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新教材中散文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高考中散文尤其受到青睐,从1998年到2004年连续7年高考大阅读都是考查的散文(只有2004年北京春季高考是考的小说)。散文不仅成为高考阅读考查的重点,而且高考对散文阅读的考查从内容、形式以及设题和答题要求都在不断地拓展和创新,内容上更加凸现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形式上正在从狭义散文向广义散文拓展,设题上开始向新课标要求的感悟、体验  相似文献   

5.
高考预测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现代文阅读文本是清一色的散文。从作品内容来看,以当代散文为主,兼及现代散文和外国散文。预计2008年高考阅读题,将继续延续以散文为主的选文原则,试题题干主要会涉及关键词句含义理解、信息筛选  相似文献   

6.
综观2013年全国18套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题总体特征是守正出新,平稳中略有变化。题型多样,难易适度。在选材上,文体较为多样,主要有人物传记、散文。但人物传记仍占主流位置,即使所选为散文,但也多为写入记事一类,如天津卷《姚敬恒先生事略》、河北卷《廉希宪事略》等。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也是“人物传记”。可见,写人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还是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备考2014年高考仍须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7.
石瑰硕 《现代语文》2008,(5):122-123
近年高考,文学作品阅读一直是重头戏。文学作品包括散文、小说、戏剧和诗歌。就高考选材来说,多年来一直以散文为主,偶尔也对小说有所涉及,而戏剧和诗歌从未进入选材范围。以2005年高考为例,除湖南卷为小说外,其余的均为散文,所以散文的阅读是重中之重。散文一般都是作者有感而发,贴近社会生活,或重抒情、或重哲理或情理并重。从高考考查的能力点来看,散文阅读侧重于阅读并归纳内容,理解并解释重要句子,  相似文献   

8.
2001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选文是散文,而且注入了更多的鉴赏因素。怎样进行散文的阅读鉴赏和应试,已成为人们高考复习关注的热点。本文拟从阅读鉴赏的角度,结合高考的要求,散文的特点,主要以2001年阅读试题《门》为例,就高考散文阅读鉴赏的基本途径作一点简要的探索。怎样进行散文阅读鉴赏呢?笔者把教学实践中采  相似文献   

9.
<正>综观2013年全国18套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题总体特征是守正出新,平稳中略有变化,题型多样,难易适度。在选材上,文体较为多样,主要有人物传记、散文。但人物传记仍占主流位置,即使所选为散文,但也多为写人记事一类,如天津卷《姚敬恒先生事略》、  相似文献   

10.
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语文阅读试题,我们不难发现迟子建的作品屡屡成为高考的考题。如2007年高考语文广东卷选的迟子建的散文《泥泞》,2008年高考语文重庆卷中散文《时间怎样地行走》,200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中小说《解冻》。另外迟子建的作品也曾多次出现在上海、江苏、吉林、安徽等地的考前一模、二模试卷中。  相似文献   

11.
散文阅读,年年必考。不仅年年必考,而且分值有向上攀升的趋势。2005 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散文阅读由往年的18分猛增至22分。这一变化, 更加凸显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考查,提醒考生,散文阅读不可小视。散文虽然浩如烟海,但只有三类散文高考必考:寓情于景的散文(2005 年卞毓方《张家界》、苏叔阳《春天的梦》);托物言志的散文(2000年鲍昌《长  相似文献   

12.
李付前 《新高考》2007,(Z2):18-19
文学类文本阅读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高考备考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四类文体中,散文因其语言丰富、结构复杂、文化含量高,便于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而备受命题人青睐。据统计,2006年全国17套高考试卷中,有15篇为散文阅读。那么,如何做好散文阅读题呢?下面的做法不妨一试。一、了解做散文阅读题常用的四个步骤第一步:看体裁,明确文体特点。散文的体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即中心是集中的,反映中心的材料是丰富的,表达中心的方法又是多样的,而高考散文类阅读命题考查的立足点就在于此。所以,考生见到阅读材料…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高考语文试卷文学性的强化,散文这种文体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但从学生的解题情况看,得分率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学生未能熟练掌握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针对这些情况,本文拟结合2008年的高考散文阅读题,谈谈此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4~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卷散文阅读真题,从答题流程方面加以分析,总结归纳高考散文阅读题的答题流程。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2017年全国卷在现代文部分的文本设题主要是小说和散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小说的教学较为重视,而对散文的教学往往重视不够,今年的高考试题恰好选的是散文文本,因此对学生的影响较大。本文现以2017年全国普通高考卷Ⅲ《我们的裁缝店》为例,对高考散文阅读解题技巧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结合2007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介绍四种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方法技巧。从2007年全国高考18套语文试卷看,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的重头戏,其中"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又是必考的考点。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散文阅读中的重要句子通常表现为  相似文献   

17.
1998年以来,散文阅读是历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中必考的试题,然而从试卷评分情况来看,散文阅读的得分率低、优分率低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导致考生对散文阅读望而生畏,如何克服这种心理呢?一、要了解高考散文阅读在选材、试题命制和能力考查等方面所呈现的变化规律在选材上,2005年的各地试题呈现出三个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高考语文试卷文学性的强化,散文这种文体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其中感悟类散文以其贴近现实生活、贴近考生阅读实际,已成为当今高考命题的焦点和首选材料。如2007年安徽卷《乡村的风》、四川卷《焰火的变奏》;2008年湖北卷《雾》、安徽卷《我与地坛》;2009年江苏卷《上善若水》。面对高考命题的这种趋势与走向,如何帮助学生快速而准确地解读这类散文,已是我们所有语文教师必须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基于此,笔者试就感悟类散文阅读方法,谈点看法与体会,与同仁们共商。  相似文献   

19.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近年来,随着高考试卷文学性的强化,散文这种体裁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许多感情真挚、文学色彩浓郁、富有时代气息的散文佳作成了高考现代文阅读的热门材料。从1998年到2002年,连续五年考的都是散文。但从学生的解题情况来看,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不少学生未能掌握散文的阅读技巧,未能全面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旨,以致解题时“跟着感觉走”,从而造成失误。本文试图结合近年来的高考试题谈谈高考散文的阅读技巧。 一、整体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指文章的选材;“神”,指文章主旨,即贯穿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因此,阅读鉴赏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细细品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高考语文试卷文学性的强化,散文这种文体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从1998年高考开始,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类连续七年考的都是散文。许多感情真挚、文学色彩浓郁、富有时代气息的散文佳作都成了命题者的首选材料。命题稳中有变,稳中求进,逐年出新。从学生的解题情况看,得分率普遍较低,结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不外有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散文阅读的必要技巧,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快又准的读懂文章,以致匆忙答题,无的放矢;二是未能熟练掌握对高考散文阅读题的答题策略,以致胸无成竹,答题跟着感觉走。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试图结合近两年的高考阅卷情况,谈谈散文阅读题的阅读技巧与答题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