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曦 《考试周刊》2014,(82):129-130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和虚拟仪器技术的发展,有效支持了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发展和成熟,这些技术一直是许多计算机学者、电子技术学者的研究的热点和方向。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开发和设计网络虚拟实验室。网络虚拟实验室采用当前流行的可视化图形编程平台LabVIEW进行开发,通过编程实现对虚拟信号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输出虚拟实验的结果,仿真环境下实现了电子类专业学生的设计和开发需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虚似现实的三维场景建模的可视化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虚拟现实的角度,运用OpenGL技术以三维图形建模予以探讨,给出了类的设计,并应用该理论实现了三维虚拟场景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3.
网络虚拟实验系统构建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仿真技术的发展为网络虚拟实验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可能,本文从呈现方式、实现技术、访问方式和图形可视化位置四个角度对网络虚拟实验系统的构建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构建了网络虚拟实验系统实例.  相似文献   

4.
大型卫星通信地球站具有多频段、多系统工作特点,信号测量手续复杂,仪表频繁搬动和电缆反复插拔耗费人力,容易造成电缆及接头损耗。设计了多输入信号频谱监测设备,采用Visual C#可视化编程语言,通过TCP/IP协议编程,实现SCPI规范的频谱模块控制,使用Measurement Studio控件操作和显示频谱仪状态及数据,实现网络化频谱监测。使用基于MODBUS协议的TCP/IP数据转换板,结合射频切换开关,实现多个射频输入端口的远程网络化切换。该设备适用于大型卫星通信地球站,能远程完成信号监测任务。  相似文献   

5.
基于LabVIEW的信号处理技术应用演示及实验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信号处理技术应用演示和实验系统的设计思想,给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及部分设计案例.利用LabVIEW的图形化可视化编程优势,通过虚拟仪器来实现信号处理理论在实际中的典型应用(如:信号产生器、数字音响效果处理、声音信号的去噪、双音多频数字电话按键信号的产生与检测等).该系统一方面可辅助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可作为虚拟实验平台供学生课后实验练习,使学生加深对信号处理理论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根据自动编程系统的特点,以C Builder为工具,对特征图形的输入、图形的编辑进行了讨论,实现了动态可视化绘图,为数控自动编程系统的可视化图形建模奠定了基础;并利用双向循环链表,实现了图形数据的存储,这为后续数据处理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信号与系统"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频域分析,设计实现了一套基于LabVIEW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该系统内容上包括信号分析、系统分析和工程应用三个方面。本文主要从总体设计、内容设计及演示实例的实现等方面进行阐述。该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信息化的学习手段,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为更清晰地展示数据中心资源并达到立体展示效果,引入VR虚拟技术,研发了数据中心3D可视化展示系统。系统根据用户需要,确定数据中心3D可视化展示系统的框架结构;选择高性能的VR设备、VR引擎、I/O设备等作为系统硬件;结合VR虚拟技术,构建数据中心3D场景模型;设计人机交互界面,完成对数据中心的3D可视化展示。通过对比分析,新系统具备更高的分辨率,展示更清晰,能够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沉浸式体验,有助于提高数据管理的高效性与便捷性,实际应用前景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9.
在"光伏发电系统"工程项目的基础上,利用Proteus嵌入式虚拟开发系统与仿真平台,设计了表征蓄电池电压的图形电量、过压/欠压次数统计、光伏阵列与负载控制的仿真模型,提出对光伏系统蓄电池组使用状况的有效监控手段与直观形象的分析过程。该监控系统具有可视化描述、实用性好、可实现本地系统监控和远程监控功能,在光伏发电工程应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LabVIEW的虚拟实验仪器,包括虚拟信号发生器、虚拟双踪数字存储示波器等。其中信号发生器能产生三角波、方波和正弦波,并叠加噪声;示波器实现双通道信号测量、频率幅度测量、信号存储及回放、触发通道控制等功能;实现对外部采集信号及虚拟信号的测量及显示。为了提高所测量信号频率的准确度,通过加上相应窗函数进行频率校正。  相似文献   

11.
通过虚拟温度补偿仪的实现,阐述了运用常用的BP神经网络技术与虚拟仪器技术相结合创建虚拟压力传感器温度补偿仪的设计原理与方法.在实验室采用信号发生器模拟外部现场信号对所设计的测试系统进行测试,证明该系统能够得到预期的效果,人机界面友好.  相似文献   

12.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112-116
为提升学员对V2500航空发动机及APU的整体认识,对航空发动机的点火系统、燃油系统、滑油系统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开发了空客A320航空发动机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系统地介绍了航空发动机虚拟教学平台的设计原理和组成,阐述了其中的关键技术,并给出了虚拟教学平台的实现方案。平台主要采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三维软件Maya、Unity3D和VS2010综合开发工具,航空发动机三维模型采用.fbx格式,通过脚本语言C#实现对.fbx模型图形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MATLAB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主要应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本文介绍了《通信原理》课程中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工作原理,并通过使用MATLAB软件编写M文件实现产生数字基带信号,利用MATLAB的图形绘制和系统仿真功能对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和眼图进行仿真,从而使我们对通信原理中的一些抽象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直观的理解,同时也证明了软件仿真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车辆电子控制技术实验教学的需要,通过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8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应用外部交互设备和Matlab/GUI组建人机交互系统,利用3D MAX和Vizard4.0软件制作虚拟场景,并完成各软件数据接口的设计,构建了车辆电子控制的虚拟实验平台,实现了理论教学与虚拟实验教学的良好结合。探讨了该虚拟实验平台在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对虚拟教学的应用实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平台在实践教学的应用加深了学生对车辆控制理论知识的理解,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桥梁结构抗震倒塌计算机仿真中的可视化技术。利用可视化 ,可以实现倒塌过程的回放 ,在程序计算过程中实时观察结构的动态变化。该系统采用了基于MFC的文档———视结构设计 ,并通过数个图形类来实现图形功能  相似文献   

16.
虚拟实验是现代实验教学的发展模式.本研究依托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开展了基于Matlab的信号与系统虚拟实验的设计研究,实现了信号与系统课程实验的虚拟化和高效化,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互式、可视化仿真环境;简化了编程,突出了对信号与系统基本理论的分析与掌握;且具有以下两个优点:(1)时域分析中,既能给出响应的波形,又能给出响应的解析式;(2)频域分析中,既能给出由解析式描述信号的频谱分析,也能给出非解析式描述信号的频谱分析.  相似文献   

17.
虚拟漫游系统是虚拟现实技术在校园展示、建筑设计、结构和工业设计市场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虚拟现实漫游系统不仅仅需要提供实时、交互性的三维场景,还需要提供传统表现方式无法比拟的、崭新的信息交流界面。文章阐述了基于PC平台的校园虚拟漫游系统的设计,实现了贵州大学校园虚拟漫游系统。主要介绍使用的Virtools虚拟引擎结合平面、三维图形设计软件Photoshop、AutoCAD、Sketch Up、Vue xStream、3ds max等软件实现校园漫游系统的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示波器难以采集信号数据、不易便携、价格较贵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与LabVIEW的虚拟示波存储系统。虚拟示波器存储系统由下位机数据采集器和上位机应用程序构成,其中系统下位机以FPGA为核心,支持USB接口通信与供电的数据采集器,可同时对双路高频小信号进行转换与传输,且每个通道最高采样频率可达60 MHz,数据传输速率可达480 Mb/s;系统上位机基于LabVIEW软件,开发了系统应用程序,不仅实现与优化了传统示波器波形显示、参数测量等常用功能,还实现了信号数据采集功能。通过实验测试与对比分析表明,虚拟示波存储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信号幅频参数、显示信号波形和采集信号数据,能够对峰峰值50 mV以上、1 MHz以内的信号幅度和频率进行准确测量,准确度优于传统示波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桥梁结构抗震倒塌计算机仿真中的可视化技术。利用可视化,可以实现倒塌过程的回放,在程序计算过程中实时观察结构的动态变化。该系统采用了基于MFC的文档-视结构设计,并通过数个图形类来实现图形功能。  相似文献   

20.
从90年代初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对虚拟环境(VE)的研究热潮,,在实时图形绘制算法、开发工具、分布式VE、实验性系统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VE技术除在空间技术、远程操纵、娱乐等获成功外,应用己扩展到建筑设计、虚拟制造、可视化、医学和教育等领域。本文对智能虚拟环境这一新的交叉课题进行综述,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介绍了智能虚拟环境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