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慧会 《今日科苑》2010,(16):238-238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来说,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每次习作,老师从审题到选材,从立意到思路,逐一加以指导,结果造成许多学生养成了依赖,离开教师就不知道如何写作了。教师应该为学生自主写作、自由创造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2.
马慧会 《金秋科苑》2010,(16):238-238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来说,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每次习作,老师从审题到选材,从立意到思路,逐一加以指导,结果造成许多学生养成了依赖,离开教师就不知道如何写作了。教师应该为学生自主写作、自由创造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本人就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1观察生活,力求写实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  相似文献   

4.
梁玉清 《科教文汇》2012,(14):94-94,98
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在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的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减轻了学生的心灵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感,尤其是最受感动的,印象最深的,不拘字数地写出来,这样就能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学生写作文,感到最难的则是无话可写。为解决此难题,我在语文教学中提出了三点弥补方法,即多读书、多积累、多练。  相似文献   

5.
什么事情最难?做人的思想工作最难。与学生沟通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良好的沟通是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刘筱敏 《科教文汇》2014,(11):115-116,125
英语是现代生活中比较重要的语言,它贯穿我们生活方方面面,而写作则成为了英语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这也是衡量高中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指标。在高中阶段,写作在听说读写中是最难的,也是要求最高的。根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明确要求考生要“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表达意思和观点”,并且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出了五个层次的要求。但是,在写作实践中,很多学生还是会力不从心,英语写作效果往往事倍功半。本文将根据高考英语作文评阅的情况分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对英语写作教学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作者自己真实思想的表达,修改文章,实际上是修改思想。学生的作文老师改,免不了是一种越俎代庖的做法,是老师代替学生去想,代替学生去表达,不一定对学生有多少切实的帮助,也无法培养学生自批自改作文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彻底解放思想,端正作文教学观念,勇于创新,变教师为主的批改形式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批改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批改作文的主人。这对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对学生主动接受作文并提高写作能力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性自不待说,但当前作文教学的效果还是不如人意。那么,作文教学中遭遇了哪些难点或困惑?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破解这些难点?一、学生作文难点在哪里学生"畏难",是作文教学的首难。学生们不喜欢写作的原因不尽相同。比如说,有的学生是知识储备不足,对作文主题理解不深,因而在作文中"无话可说"。初中作文一般有字数要求,学生无话可说,可在作文中又不得不说。为此,为了完成作文任务,学生们在作文  相似文献   

9.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教学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作文的要求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由于学生刚迈入门槛,容易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写作。为此,我们应以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为出发点,为学生创造比较丰富的生活,使其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获得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兴趣盎然地踏上作文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可目前的作文教学,对学生效果不大,学生写作水平还是停滞不前。没有成功的体验,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大减,导致部分学生对作文敷衍了事,写的文章空洞无物,缺乏真情实感。更有甚者,干脆施行"拿来主义",几乎放弃了作文练习。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是学生作文空洞,无话可说,缺乏信心,对作文产生厌倦心理。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作文呢?  相似文献   

12.
余绍芝 《科教文汇》2010,(14):103-10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是学生作文空洞,无话可说,缺乏信心,对作文产生厌倦心理。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作文呢?  相似文献   

13.
马小林 《科教文汇》2008,(20):94-94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点之一。因此,培养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成为语文教学上一项重要教学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彻底摒弃作文教学“为了练习作文而作文”的做法,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给学生作文注入新的活力,才能还学生作文的真实与本色。针对以上要求,我在作文教学时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抓。  相似文献   

14.
反思多年来的作文教学,我们应该意识到将很多的精力放在了学生习作方法的指导、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等方面,恰恰忽视了教师情感对学生快乐习作的作用。所谓"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是指学生对作文学习和作文练习所持的态度、看法。情感对学习有动力或阻力作用。基于上述思考,笔者认为"作文教学中情感因素对学生习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学中通过师生情感的良好调  相似文献   

15.
李雪琛 《科教文汇》2020,(6):131-132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水平偏弱、创新能力偏低是一个普遍现象。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因素有:教师的作文教学理论落后,跟不上实践发展的步伐;教师对于作文主题的创设远离学生的生活环境,无法让学生产生感同身受的认知与体会;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的写作方法固化、写作模式僵化,作文不像作文,更像千篇一律的板书。只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作文创新能力,同时有效拓宽学生的作文训练空间,开创全新的作文思维,实现对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全面教育与引导。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历来又是我们教师见之犯难,学生被动写作的苦差事,经常会有这样的情景:一布置题目,学生便是唏嘘,面对作文本,学生们愁眉不展,无从下笔,教师催交的急了,便应付一篇,交完了事。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索然无趣,教师批改作文又是苦不堪言。这种恶性循环,阻碍了作文教学,学生作文水平无法提高。因此,本人认为,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重要是在作文之前缺乏指导,作文指导对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7.
殷长青 《科教文汇》2010,(14):102-102,104
传统的作文批改一般是对每篇作文都要写详细的评语。这不但耗时而且效率不高。笔者对高三学生作文的批阅进行了一些改革,把全班的作文分类,选取一些有典型意义的作文详细批阅,并把评语形成文字印发给全班,让学生结合范文品读评语。经过两个学期的改革,发现这种做法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鉴赏力,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作文批改一般是对每篇作文都要写详细的评语。这不但耗时而且效率不高。笔者对高三学生作文的批阅进行了一些改革,把全班的作文分类,选取一些有典型意义的作文详细批阅,并把评语形成文字印发给全班,让学生结合范文品读评语。经过两个学期的改革,发现这种做法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鉴赏力,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韩晶 《科学中国人》2014,(5S):139-139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在低年级就要开始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从低年级学生最初的口头表达到写话,到高年级学生在写作中能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本文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对不同阶段的作文教学提出了尝试和探究。  相似文献   

20.
余宏华 《知识窗》2012,(3X):76-77
英语作文能够充分反映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水平,以及学生运用语言技能及综合逻辑思维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用英语作文的能力是每个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英语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后,提出英语作文教学的几点对策,以期能对高中英语作文教学做些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