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亚琪  汪龙耀 《考试周刊》2011,(72):146-147
迁移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规律,潜移是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隐性心理因素,对学生的道德、品行、人格、情感、个性有影响。迁移、潜移自始至终地贯穿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研究和运用迁移规律,注重潜移的隐性因素,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教学实践表明,创新意识是靠传授得到的,必须依靠教学中对学生潜移化的培养,让学生不断在亲身经历的学习过程中感悟新技巧和快乐.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公式教学中,要注重公式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自然地认识数学规律、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将获得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思维能力迁移到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笔者通过对几个教学案例的设计亮点分析,谈谈"公式生成过程"教学中存在的隐性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所进行的思想教育主要通过言传身教来实现.在这之中,教师的道德素养对于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道德潜移的效果如何将会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本文对这种道德潜移的作用、方式方法、如何更好地完成潜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运动技能获得中学习迁移的重要作用和发生机制,认为迁移现象的产生和内隐性地发挥作用是运动技能教学中运动技能是否获得的一个外在衡量标准,提出了利用迁移规律进行田径教学的原则和新思路以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初中数学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学生学习常会受到原先知识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知识的迁移.心理学上根据迁移的效能,把迁移分成正迁移、负迁移.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消极的干扰或抑制作用.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容易在学习中产生负迁移,因此,我们应巧妙地化"负"为"正",将负迁移转化为学习资源,以提高教学效率.一、注重教学设计,以冲突巧诱负迁移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经验,在新课  相似文献   

7.
学习过程中隐性要素是指那些不能简单清楚描述的,却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情境、氛围、课堂流程等教学要素,虽然它没有可测、可评的载体,但它却能对教学过程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我通过对教学案例反思,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简述课前充分预设学习过程中各种隐性要素的重要性和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又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情意起主导作用,数学教学中,注重情感渗透,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可起到潜移废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原 《华章》2008,(20):159-160
语言迁移是原有的知识对学习新知识产生的影响.翻译是双语信息转换的过程,尤其会受到语言迁移的影响.语言迁移对翻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汇、句法、文化三个方面,在翻译教学中,学生必须要进行大量的英语阅读,教师则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利用正迁移,避免负迁移.  相似文献   

10.
高原 《华章》2008,(19):159-160
语言迁移是原有的知识对学习新知识产生的影响.翻译是双语信息转换的过程,尤其会受到语言迁移的影响.语言迁移对翻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汇、句法、文化三个方面,在翻译教学中,学生必须要进行大量的英语阅读,教师则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利用正迁移,避免负迁移.  相似文献   

11.
本阐述了人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迁移规律时,重视知识、技能、情感等的迁移,而忽视了负迁移的作用,特别是情感负迁移。鉴于情感负迁移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直接的,产生的负面影响面广而且久远,可将之称为教学杀手,呼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要尽可能避免情感负迁移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从协同学的视角来审视体育显性和隐性教学中差异与同一、协同与竞争、必然与偶然的关系.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差异与同一的相互作用,而体育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子系统间竞争与协同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是激发自组织产生的重要环节所在.在协同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协调好体育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的关系,在发挥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主导作用的同时兼顾学生兴趣、需求,从而能够为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浅议学习迁移规律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迁移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无所不在,正确运用迁移规律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本文针对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教学过程中运用迁移规律,提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迁移的切入点,采取有效方法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克服负迁移.  相似文献   

14.
学习迁移是指已获得知识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和作用。这种影响和作用,在心理学中称为“学习迁移”。凡是能产生积极促进的作用,称为正迁移;反之,产生消极干扰的作用,称为负迁移。产生负迁移的内因,主要由学生的认识结构、认识功能、思维定势引起的;教师的教法、教学过程、教学观念是产生负迁移的外因。教师只有弄清楚学习负迁移的表现,才能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防止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实践表明,知识负迁移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准确地掌握概念、法则等,只关注知识的共同点,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以及在认识问题的过程中,以习惯的思维定势去考虑和解决问题.教学中如果不能有效的应对学习中的负迁移,这将会对数学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学习过程中隐性要素是指那些不能简单清楚描述的,却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情境、氛围、课堂流程等教学要素,虽然它没有可测、可评的载体,但它却能对教学过程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我通过对教学案例反思,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简述课前充分预设学习过程中各种隐性要素的重要性和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7.
英语的"格"及由此产生的语用迁移是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语用负迁移是造成语用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就学习者对英语中的"格"和汉语的比较所产生的语用迁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语用迁移对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英语语音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学习语言过程中,由于各地区的差异性,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产生了负迁移的影响.本文对青海方言的主要语音特点与英语发音规律进行对比研究,阐述了青海方言对英语语音发音的负迁移现象,进而提出相应的英语语音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9.
学习迁移是指已获得知识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和作用。这种影响和作用 ,在心理学中称为“学习迁移”。凡是能产生积极促进的作用 ,称为正迁移 ;反之 ,产生消极干扰的作用 ,称为负迁移。产生负迁移的内因 ,主要由学生的认识结构、认识功能、思维定势引起的 ;教师的教法、教学过程、教学观念是产生负迁移的外因。教师只有弄清楚学习负迁移的表现 ,才能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防止方法。一、学习负迁移的主要表现1、日常生活中错误感知的干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大量的生活常识 ,而有些生活常识客观上会妨碍对知识的理解。如 ,一位同学用水平力推…  相似文献   

20.
学习迁移这一心理规律,是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在教学中有效控制影响迁移规律的因素,促使学生学习产生正迁移,避免或减少发生负迁移或零迁移,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