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日教育关系源远流长,一直可以追溯到二千年前的汉代。特别是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中日教育关系更是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本文就当代中日教育关系问题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中日学前儿童学前教育的基本情况,比较了中日学前教育制度、教育方法的的异同,并对产生中日儿童学前教育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而且是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中日友好使者。他的一生,为中日友好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为恢复中日邦交和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第一部分,概括地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从事中日友好活动的特点。第二部分对郭沫若发展中日友好的思想作了整理和归纳。第三部分对郭沫若在新中国成立后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作了研究和整理,并分别就郭沫若在文学、历史学、科学技术等领域对日本的影响,以及在上述领域郭沫若对日本文化,科技的介绍作了研究和评述。  相似文献   

4.
赵朴初先生(1907.11—2000.5)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宗教领袖,也是一位毕生致力于中日友好交流活动的和平使者和著名活动家,由他发起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打开了中日两国民间外交的大门,为恢复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基础,并为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本文以时间为序,逐一介绍了赵朴初先生半个世纪以来的中日文化交流活动史。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回顾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进程,廖承志作为中国政府对日工作的最高负责人,在发展中日友好和推动两国关系在官方和民间两个层次上同时发展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作用。同时,中日邦交正常化也是日本对华友好人士长期努力的结果,其中,日本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的贡献尤为突出。池田大作创办创价大学,成立公明党,关键时刻发表了“日中邦交正常化倡言”,为日本朝野指明了实现邦交正常化的正确方向和途径。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廖承志、池田大作依然为中日友好事业奋斗不息。  相似文献   

6.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四个政治文件各具特色,在中日关系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日联合声明》翻开了中日关系新的一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奠定了中日关系的法律基础;《中日联合宣言》指明了新时期中日关系的发展方向;新《联合声明》对中日关系作了新的定位。今年恰逢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40周年,40年来的历史证明,中日双方只有共同遵守四个政治文件的各项原则,中日关系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内容主要说明了中日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日本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随着近年来中日两方在商务活动中的贸易摩擦不断地增加,更说明了中日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深远。文章主要分析了中日文化在等级观念、礼仪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并阐明了这些差异对中日双方在商务谈判等跨文化商务活动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日经贸关系不仅影响两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也关系到东亚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经贸合作的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在的利益.但是,由于近年来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中日经贸合作的发展势头有所减缓.本文在中日经贸关系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日经贸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9.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由于日本的侵略及其他各种历史原因,钓鱼岛成为中日之间有争议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为了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了搁置钓鱼岛问题的共识。但随着日本单方面改变钓鱼岛的现状,甚至启动了所谓把钓鱼岛“国有化”的程序,使中日之间围绕着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争端不断,中日关系也陷入低谷。妥善处理钓鱼岛问题,需要中日两国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中日动画的起步时间相近,发展中有不少相似之处,也各有各的特点.发展到今天更是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本文主要是对中日动画萌芽时期的发展进行了对比分析,挖掘中日动画翻开第一页前的社会及文化背景,最后阐述了早期中日动画对现在动画的影响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史料证实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基于此,本文通过高中历史的中日关系史教学,分析了史料证实在中日关系史教学中的作用,阐述了史料证实在中日关系史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是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一个传统领域,文章从剖析中日同形词形成原因出发,从成因和含义两个方面分别对中日同形词的类型进行界定,最后针对中日同形词在日语教学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9-11世纪,中日交往形式发生重大变化,双方交往重心逐渐从官方转向民间。两国官方的交往,自公元847年最后一批遣唐使返回日本到明万历年间册封丰臣秀吉,整整停滞了几个世纪,但作为一衣带水的友邻国家,双方非官方的交流一直未有停歇。官方交往无法复兴,中日各自的新变化、新信息只能通过民间交往的渠道深入到各个阶层,这也使中日交往的重心从官方转移到民间,中日交往的动因从政治转变为经济文化,其中最显著、最具体的变化就体现在中日交往人群上。文中分析了9-11世纪中日交往方式的转变以及中日民间交往的特征,从僧侣、商人、工匠等多个民间领域拼凑出中日民间交往的巨大关系网络,深入探索在中日漫长的交往进程中,民间交流对于官方交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日双边关系近来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这同中日两国既有密切的现实利害关系,又有复杂的历史恩怨密不可分,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今日中日两国关系的复杂化。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很久以前就交流频繁。在中国古代,汉语词汇被传到日本,大和民族从此开始学会了书写。到了近代以后,汉语词汇反过来从日本输入中国,形成了现代汉语,并得到了很大发展。汉语词汇在中日两国间的输入与输出给两国语言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了解汉语词汇在中日两国间的输入与输出能够使我们加深对中日两国长期交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从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了大量的文化交流和往来。在友好往来的过程中,中日两国的人民也将自己的风俗习惯带到、或教给了对方国家的人民。所以中日两国的风俗习惯既有各自独特之处,又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本文拟以色彩和数字为中心,举例分析说明中日两国风俗习惯在这两方面的异同,通过对比研究和学习中日两国的风俗习惯,增进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自中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而日本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近邻,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利用1998-2008年间的相关数据,建立了中日贸易各指标与中国GDP增长之间关系的线性方程式,结果表明1998-2008年间,中日贸易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单向因果关系,中日进口贸易与中日出口贸易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但中日进口贸易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8.
吴志新  伊留芳 《文教资料》2006,(27):187-188
近年来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已发展成为极为密切的关系。中日双方在产业结构、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存在着互补性,使中日两国互惠互利,相互依存。本论文通过分析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的基础,认识发展两国的经贸关系的意义,深入地分析了21世纪中日两国之间经贸关系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盛春 《考试周刊》2007,(3):126-127
2006年9月安倍晋三成为新一任日本首相,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这些经济措施对中日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拟从安倍晋三的经济政策,中日经贸关系近年来的发展和现状以及安倍晋三上台后中日双方高层的态度等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评述,对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的前景进行展望和说明。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东海争端的现状与前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都是亚洲乃至世界有着重要影响的国家。东海争端表面上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两条规定在东海的实施之争,背后则是日本对这一地区的领土、能源、资源的觊觑。在中日东海争端中,日本的新旧海权观和海洋战略交替作用,影响了亚太地区的安全。中日两国有着广泛的合作前景,东海为中日两国实现合作双赢提供了一个天然良机,而能源合作是中日两国扩大合作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