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劳伦斯对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深恶痛绝,他这种厌恶始于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和对自然健康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向往。在《恋爱中的的女人》中,他通过对杰拉尔德这一人物的刻画,充分表达了他对理性至上的进化论社会观的否定和他为异化的人类社会寻找重生之路的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文本的细读,运用例证的方法,对二十世纪英国作家D.H.劳伦斯劳伦斯的小说《恋爱中的女人》进行了重新解读,分析了赫麦妮与伯金、杰拉尔德与古兰德、厄秀拉与伯金的男女关系,进一步探讨了作者关于男女之间和谐关系的论证,批判了劳伦斯关于男女理想关系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郝红玲 《文教资料》2011,(31):22-24
伦斯的封笔之作《查泰菜夫人的情人》中的两位主人公康妮和梅勒斯.以及他们与作品中其他人物的关系渗透了劳伦斯的双性同体思想。在劳伦斯看来.康妮和梅勒斯具有双性和谐的人格。他们的身上都同时具有聪明勇敢的男性气质和极其温柔的女性魅力,这寄予着劳伦斯对未来社会完美人格的一种期望。但是.由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局限,这一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乌托邦理论。要想在真正意义上解构男女二元对立.实现男女和谐相处,只能期待社会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4.
阿多诺研究了权威主义人格,认为权威主义人格的形成与童年的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指出权威主义人格具有因袭主义、权威主义服从、权威主义攻击三个核心成分,这些成分对人们的政治行为产生影响。我国也存在权威主义人格,阿多诺对权威主义人格的研究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D.H.劳伦斯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经典的女性人物,然而评论界认为劳伦斯作品中有着明显的父权主义思想。本文以劳伦斯的前期之作《儿子与情人》和《虹》中的两位男性瓦尔特·莫瑞尔和威尔·布朗文为出发点,分析劳伦斯作品中男性权威的解构,从而揭示出男性也是父权体制下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6.
一、INTRODUCTION选文简介: 《初次见面》(First Meeting)节选自英国女作家安妮·法恩(Anne Fine)的小说《金鱼眼》(Goggle-Eyes)的第二章。基蒂通过电话认识了杰拉尔德,又偷听到杰拉尔德已经超过了五十岁,她对他并没有什么好印象。于是,她赌气地问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和杰拉尔德正式见面认识一下,没想到妈妈却说第二天(即星期四)杰拉尔德就会到她家来。那么,他们的会面情况如何呢?杰拉尔德是不是一个又老又丑的人呢?他会送她们一些见面礼吗?  相似文献   

7.
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最具独创性和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由于他的作品中对性爱大胆的描写,他一度被看成是一位淫秽作家。他认为应重新调整男、女关系以抗击工业文明的侵害。劳伦斯几部作品中主人公都对传统的旧有秩序进行了反抗,从而寻求完整的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8.
劳伦斯的伦理思想是理解劳伦斯作品的基本出发点,而《白孔雀》作为他初登文坛之作就已经显露出了其伦理思想的最初萌芽.《白孔雀》叙述者的不可靠性使作品表面上显示出权威伦理立场的缺失,但同时通过"戏剧化叙述者"的叙述在深层次上为读者暗示出了一定的伦理立场,通过这隐含的伦理立场折射出了劳伦斯所关注的伦理问题及其对这一问题所进行的思考.这也正是《白孔雀》的伦理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9.
D.H.劳伦斯的早期诗歌以自传体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了少年时代的劳伦斯扭曲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情形。他的早期诗歌充满了浓郁的死亡意识。分析了劳伦斯死亡意识产生的原因和实质,并指出,劳伦斯早期诗歌中的死亡意识正是他骚动不安的悲世厌世的心理苦境的真实记录以及他争取人格独立和思想独立而抗争的矛盾心理的再现。为我们正确解读他的早期诗歌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恋爱中的女人>是西方文学界公认的劳伦斯创作高峰期的最重要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劳伦斯运用了象征和心理分析手法巧妙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人际关系的异化和两性关系的失衡.本文通过存在主义的视角和心理分析手法,对书中杰拉德和古德伦悲剧性人格及其社会背景进行了探析,以期能够更深入的领会劳伦斯这部小说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1.
《恋爱中的女人》是英国小说家劳伦斯的巅峰之作.在小说中,劳伦斯独具匠心地运用小说与神话原型结合的创作方法,铺排情节的发展,映射人物复杂的心理与性格.本文结合希腊神话中酒神与北欧神话中洛基邪神对作品中主要人物进行分析,发现劳伦斯通过神话人物的普遍象征意义来暗示小说人物的命运,表现出了其作为天才作家独特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尝试从《钢琴教师》中母亲和女儿埃里卡两人对男权统治不同方式的反抗及其悲剧式落败出发,阐释男性威权制度对女性权力的控制,导致女性性别与人格扭曲。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成就人的善业,要求教师始终充满人文情怀,具有教育爱的能力。然而,在现实教育中,教师过分浓郁的身份威权、根深蒂固的人性误读、"非生产性"态度取向和"失魅"的教育人格使得他们失落了人文情怀,致使对学生的心灵伤害事实频发。为了消解心灵伤害,我们必须通过淡化身份意识、形成专业立场、强化职业志趣、加强教育人格自修等途径,促进教师教育人文情怀的成长,提高教师教育爱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self-concept of teachers-in-training related to their pupil control orienta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humanistically oriented educators tended to be emotionally stable, expedient, happy-go-lucky, imaginative, venture-some, outgoing, relaxed, self-assured, and have a high self-concept. The authoritarian educators were more affected by feelings, conscientious, sober, practical, shy, reserved, tense, apprehensive, and had a low self-concept.  相似文献   

15.
劳伦斯的杰作《虹》和《恋爱中的妇女》,其迷人之处和艺术魅力离不开它的哲理意蕴。《虹》阐述了布兰文一家三代寻找理想的历程,它以家世小说的形式出现,但并不侧重于某一代。《恋爱中的妇女》以厄秀拉·布兰文与伯金,古德伦·布兰文与杰拉尔德的行动过程为经,以他们的理性思考为纬,对第三代布兰文作详尽、深入的分析。《恋爱中的妇女》不仅是情节上对《虹》的继续,更重要的是,它把《虹》中受家世小说的局限而无法详尽述说的哲理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两书相互补充,从而完成了对其哲理意蕴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要讨论的是传统中国教育的特色。依序交待下面七个特色:养士教育与科举的影响,为己之学与书院的理想与实践,儒家经典的教育,庶民教化、祭祀与"儒家正统",个别施教、不分年龄班次的教育,文字考试的影响,权威人格的形成。这些是笔者研究中国明末以前教育史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在男女关系上,劳伦斯常常是自相矛盾的,在赞美女性的同时,他也不时流露出男性中心的思想。劳伦斯是妇女解放的拥护者,也是实践者,但父权社会的男性中心主义的思想始终沉淀在他的心里,使劳伦斯在尝试指出妇女达到真正完美幸福生活的途径时,不免流露出男权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Ability and personality test scores of 256 males, categorized by college persistence seven semesters after matriculation, were subjected to stepwise discriminant analysis. A combination of personality and ability variables distinguished between groups (p<.001); personality variables alone did not. The most powerful discriminator was overall ability. Authoritarianism, natural science ability, and nonconformity also entered into the discrimination. Results indicate: (a) the most able, most autonomous group included those who withdrew; (b) the most authoritarian, those who became seniors; (c) the most nonconforming, those who continued without becoming seniors, and (d) the highest in ability to think abstractly and scientifically and to solve problems, the academic dismissals who with difficulty succeeded in gaining reinstatement.  相似文献   

19.
陈平 《海外英语》2012,(16):167-168,174
《潜鸟》是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的优秀短篇小说之一。小说构思独特、语言朴实、寓意深刻,生动地刻画了在白人主流社会边缘挣扎的梅蒂斯女性形象,充分表现了作家对后殖民主义、后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思,体现出深切的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从叙事视角和时空艺术对作品进行探讨,能加深读者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与鉴赏。  相似文献   

20.
The current cult of the personality of the teacher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as an official goal in education policy documents are problematic as they make it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a teacher from a seducer, thus blurring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education and therapy.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pedagogical bond proper the article draws on Lacanian psychoanalytic concepts such as identification, suggestion, and transference. Lacan's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discourse of the university and the discourse of the master is presented in order to clarify, firstly, the formal characteristics of a pedagogical social bond, and second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eing authoritative and being authoritarian. Furthermore, the psychoanalytic concept of the unconscious serves to point towards the fundamental unpredictability of pedagogical praxis. As teachers we are dealing with subjects and not with the individuals, persons or egos of psych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