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曾建雄  毛家武 《新闻导刊》2005,(1):45-47,49
阅读美国记者精心撰写的新闻特稿,常常感到有一些抓人的东西。细细品味,除了视角新颖、笔法娴熟等采写技巧方面的因素之外,文章字里行间充溢着的浓浓的人情味,时时都在感染着你,吸引着你,使你难以抗拒地一直往下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注重发掘和善于表现新闻中的人物、事件所蕴含的人情味要素,这是许多美国新闻特稿的一个鲜明特色。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值得我国新闻界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作者通过研究发现:人情味是美国新闻特稿的主要特色,其构成要素表现为反常中的哲理,幽默中的雅趣,冒险和冲突、悲欢与离合,儿童因素,人性的视角和“小人物”的崇高等方面。对美国新闻特稿人情味因素的探析对我国当下新闻特稿的健康发展会有启发。  相似文献   

3.
特稿是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深度报道的出现诞生于美国。随着特稿影响力的日益增大,1978年,美国专门设立了一个普利策特稿奖。特稿写作奖在西方新闻界被视为实力派记者的标志。特稿将文学的叙事手法运用到新闻写作中,从而将事件的矛盾冲突和人物的情感巧妙地展现出来,从而增加新闻的可读性,达到打动读者、引起社会关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新闻媒体的“特稿潮流”正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在纸质新闻媒介方面,表现为报纸“杂志化”、新闻特稿化(或称新闻故事化)。在广播和电视媒体上,类似特稿的报道方式也普遍流行,强调新闻的故事性、人情味,在社会新闻节目、谈话节目、法制节目中表现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5.
新闻故事化,指的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报道新闻的手法.这种报道手法由来已久,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的"华尔街日报体"就以平民化、富于人情味的特稿报道新闻,使得新闻的报道富有故事化的情节,成为较早的新闻故事化的典范.近年来,随着我国民生新闻的发展、都市报和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涌现,新闻故事化的报道手法有了进一步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特稿是美国报纸体裁中的“常规武器”。涉足美国报坛的“大街小巷”,恐怕很难发现一张不刊登特稿的报纸。特稿专栏、特稿专页,已成了许多大小报纸的必备“佳肴”。据说,特稿发轫于19世纪中期的便士报时期。当时,主编《纽约先驱报》的贝内特独树一帜,在报上发表以往被认为是琐细、轻微而不得见诸于报端的内容,从而拓宽了报道题材,为特稿的诞生和发展铺平了道路。这一实践曾被喻为美国现代报纸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到了19世纪70年代,达纳主编的《纽约太阳报》脱俗出格,在新闻写作中融入种种故事手法、小说技巧,为特稿写作塑造了雏形。本世纪以来,特稿在美国日趋发展,方兴未艾。随着电子传播媒介的突飞猛进,许多美国新闻学者认为,特稿是报纸扬长避短,与广播、电视进行竞争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消费主义下,什么是特稿 什么是特稿?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说:"在新闻学中,特稿(feature)是个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袋子,它可以写太阳下的任何事物--甚至太阳本身都可以写……直白的消息(news story)与特稿(feature)的-个根本的不同就在于消息的主要功能是告知,而特稿通常是娱乐."这是广义的特稿含义,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新闻的特稿.在消费主义下,由于一个或一连串新闻事件而引发的消费、文化、生活方式、娱乐争议、焦点话题都是特稿的题材.  相似文献   

8.
人物特稿,顾名思义,是以人物为报道中心的特稿,相对于事件特稿、风光特稿、服务性特稿而言.1978年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始设特稿奖.普利策评奖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篇被提名为其他报道奖项的作品最后被授予特稿奖.这一现象说明在美国最高新闻奖项的评委的观念中,体裁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壁垒.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1994,(2)
评论也要讲人情味有一种意见认为,消息、特写、人物专访、花絮等新闻类作品才能写出人情味和可读性,新闻评论是说理文字,是很难写出人情味的。在他们看来,似乎新闻评论就只能板着面孔训人,讲大道理,似乎新闻评论天生便与生动性无缘。是新闻评论长期的不景气导致了这...  相似文献   

10.
如今,新闻策划日益受到媒体的重视,尤其是在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新闻策划更是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家庭主妇报》作为一张家庭生活类的报纸,刊登的新闻稿件基本属于纪实类的特稿。一个题材做成特稿,通常是它已经有了定论,也就是事情已经发展完了,这样,一篇特稿就可以清楚地涵盖整个事件的始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