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子女冯锺辽、冯锺璞(宗璞)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冯友兰先生旧藏的明代董其昌《行书自作诗》、明代陈献章《行书唐人诗》、清代陆陇其《楷书六言联》等古代大家的书法作品三件(套)。2015年11月19日,吕章申馆长前往冯锺璞先生家中拜望,颁发捐赠证书。冯友兰先生一生致力于研究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著有《贞元六书》《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等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被誉为"现代新儒家"。冯友兰先生不仅  相似文献   

2.
冯友兰(1895-1990)先生在1988年初开始写作《中国哲学史新编》的第7册,1990年去世前5个月,以95岁高龄完成。这是他最后的著作,后来叫《中国现代哲学史》。在这最后的著作里,他对毛泽东思想做出了独立的认识和分析。谨摘录介绍点滴如下: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在我国具有非常高的声誉,许多篇目还被编入学校教材,由《新理学》作为核心的"贞元六书",是我国新儒学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4.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5,(5):68-68
《一种人生观:冯友兰的人生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冯友兰2005年1月定价:12.8元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著作之一,阐述了他受新实在主义影响而形成的人生哲学观,包含作者对人生之真相、人生之目的、人生获取幸福之手段、人之死等种种问题的解答。冯友兰力图把新实在主义同中国传统哲学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荐     
《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新理学与新心学》 全书以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等人为主干,以心学和理学的交错为中心线索,分析了这些现代中国哲学家在20世纪遇到的问题及其理论思考和努力。  相似文献   

6.
<正>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县人。是我国20世纪极具影响力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著有《中国哲学史》、"贞元六书"、《中国哲学史新编》等重要著作。在中西文化观上,不同的阶段冯友兰曾有过不同的见解,但随着学术的发展及认识的加深,他最终认为,唯有通过中西文化的合作,才能使中国文化追赶上时代的脚步,走向现代之路。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在对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进行审视考察的基础上,开创了"新理学"哲学思想体系,成为20世纪较为完整的中西哲学的融合,其内容包含逻辑观念"、正"和"负"的研究方法、人生哲学等方面,有效地推动了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百年前哲学门的创立开启了中国思想界的一片新天地。从那开始,哲学的理性、自由和批判精神真正与中国发生关联"我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矛盾冲突的时代。"冯友兰曾在《三松堂文集》的序言里写道。"我们的大背景一直没有变过,就是中西文化的冲突和纠结。"如今,北大哲学系系主任王博赞成冯友兰的说法,他对《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本体思想史稿》方光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本体是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研究不可回避的核心范畴之一。尽管此前国内没有一本系统的中国本体思想史著作,但本体论研究始终是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研究关注的焦点。老一辈学者熊十力、金岳霖、汤用彤、冯友兰、贺麟、冯契、张岱年、任继愈等先生已经指出中国本体思想的某些特征以及如何研究中国本体思想的原则与方法。近年来学者们关于中国本体思想研究有很大的进展。其中王晓毅对玄学本体论的研究,赖永海对中国佛性论的研究,陈来对朱子哲学的研究,杨国荣对阳明心学的研究,郭齐勇、郑家  相似文献   

10.
新闻稿件虽然要求“新”,但发稿也不能操之过急,应慎之又慎。这方面,笔者有过深刻的教训。1990年,我刚写完《墨翟故里觅踪》的文章,县志办老郭同志从河南省社科院获得一则消息:《中国哲学史》的作者冯友兰对刘蔚华教授找到墨翟故里的贡献,作了高度评价……;可他向我介绍时,把冯友兰错说成了范文澜。我高兴地把这则信息写进稿中,匆匆忙忙发往山东社科院的学刊编辑部。稿件在1990年第五期的《哲学社会科学动态》上发表了,在山东省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还招来两篇质问的文章。说是范文澜死于1969年,刘蔚华的论文发表于1982年,范文澜怎能高度评价他  相似文献   

11.
孔永红 《兰台世界》2017,(2):126-128
冯友兰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冯友兰在教育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特别提出了无形教育,即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中国文化,是有形教育的重要补充,不可或缺。冯友兰所著《中国哲学简史》最初是一部讲义,用于教育学生。此书是一部通俗易懂,且知识性较强的哲学文化读本,在社会上流传极广,对传播和普及中国优秀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崔卫峰 《兰台世界》2016,(8):152-154
陈鼓应则在其近年来先后出版的两版《老子今注今释》([1]145[2]145)中均将此处之"伪"解释为"虚伪";而冯友兰在其《中国哲学史新编》([1]145[2]145)中均将此处之"伪"解释为"虚伪";而冯友兰在其《中国哲学史新编》([3]249)中认为王弼本《老子》十八章第二节"智慧出,有大伪"一节中的"伪"应为"人为"之意。笔者认为,把此处之"伪"理解为"人为"更能合乎逻辑地解释《道德经》第十八章。  相似文献   

13.
真正的哲学问题一定是在哲学史中言说。不存在离开哲学史的纯粹“原创”。康德要接着休谟说、黑格尔要接着康德说、海德格尔要接着黑格尔说……而所有这些哲学家都要接着柏拉图说。可见,哲学史就是不同时代的哲学家针对同一个问题所展开的对话。如果说《哲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在当代中国哲学界具有重大的影响,在我看来原因并不只在于它批判了教科书哲学,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它在哲学史的意义上完成了一次对话。这样的对话一定是围绕着“哲学基本问题”展开的(这恰好构成了《通论》中的哲学基础理论)。而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德国古典哲学是不可跨越的。因此,《通论》正是在对全部德国古典哲学的尊重基础上的一次哲学史对话。这可能是《通论》的最浓重的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14.
朴槿惠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女总统.很多人认识她,或者因为她有一位做总统的父亲,或者因为她是"嫁给国家"的"三无女人",再或者她的当选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启等等.然而,我对于这个人物的兴趣,来自于她对中国哲学的热爱.2007年3月,韩国《每日经济》的记者采访朴槿惠时,她谈到:"二十多岁时,我曾面临难以承受的考验和痛苦.父母都被枪杀,曾经信任的人离开,连呼吸都觉得困难.当时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这段话在我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中国哲学追求"内圣外王",终究是要落实到个人的修养和社会的功用中的,这是一种对万物、对众生的有系统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史学科无论在通史、断代史,还是在专题研究、人物评传方面,均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突破性进展。然而还缺少从哲学高度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发展演变进行系统、全面地理论总结的专著。有感于此,当代著名的教育史学家张瑞璠教授,率领他的七位博士弟子对这一前沿课题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研究,终于完成了一百五十万宇的学术巨著《中国教育哲学史》(四卷本,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 《中国教育哲学史》最大的特色是写出了中国教风学风和中国气派,避免套用西方教育哲学的概念范畴。这是因为中国文化和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在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广泛深入传播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了重大的丰富和发展,书写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辉煌历史篇章。然而,对这一历史,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研究,这是令人遗憾但又是值得庆幸的。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三卷本)等是这方面研究的拓荒工作,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八卷本)第六、七卷,则是在此研究基础上更深的发掘。已“达到我国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在我们这方土地上,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以开阔的视野、敏锐的目光,作了成功的描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六、七卷打破了以往史书的“板块式结  相似文献   

17.
张丽鹏 《兰台世界》2012,(25):80-81
中国第一位哲学家是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他著的《道德经》被尊为"万经之王",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处于主干地位。他的思想学说,对我国哲学的发展曾产生了重大影响。他曾长期在东周都城生活,和洛邑(今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老子生平概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也称老聃。诞生于公元前571年,即道元元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司马迁在《史记.老子列传》里称:  相似文献   

18.
宋路霞 《档案与史学》2010,(8):46-49,50
<正>胡适(1891-1962)是中国现代史上有名的新派人物,有很多耀眼的头衔,诸如: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新红学派的创始人、"新诗老祖宗"、白话文运动的旗手;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新的哲学史"—《中国哲学史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以十分喜悦的心情读了邢贲思同志主编的《哲学小百科》(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10月出版)。这是一本帮助人们学习哲学的综合性的、百科式的工具书。除了《哲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篇代序以外,全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伦理学、美学、自然辩证法、逻辑学等部分。《哲学小百科》虽然包括哲学的各  相似文献   

20.
诚如斯言,方先生一生的学术目标,就是力图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文化的精华相结合,让中国哲学在新的时代开出更大的慧命。这是他学术研究的兴奋点所在,也是他的全部学术工作的意义与价值所在。方克立先生是当今中国哲学史界的领军人物兼学术权威。他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致力于哲学史方法论、中国传统哲学范畴、现代新儒学思潮、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现代走向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