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圣哲先生的办学实践圣哲先生是安徽休宁人,生长于农村贫苦家庭,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在平民百姓中间,与人相处以诚为本。事业有成的圣哲先生追随故里先贤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思想,决心把陶行知没有做完的中国平民教育事业继续做下去!为此,他于2003年在故乡创办了德胜——鲁班(休宁)木工学校,2005年又创办了休宁  相似文献   

2.
有人开玩笑说,德胜一鲁班(休宁)木工学校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休宁县没有大学的遗憾,因为它能颁发“匠士学位”。这是一所只有一个专业、两个班的微型学校,它诞生在号称“中国第一状元县”的安徽省休宁县,是由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主席聂圣哲在2003年10月与休宁县政府合作创办的。它着力培养的是具有“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职业精神的木匠。  相似文献   

3.
新闻背景:漂洋过海赴美国学习创业八年,在材料科学领域颇有建树,并找到了极感兴趣的事业--从事美制现代木结构住宅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开发。放弃国外优越生活,回国在苏州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专门从事现代美制木结构住宅的研究、开发及建造的公司--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并成为中国企业管理的典范;心系平民教育事业,创办了德胜--鲁班(休宁)木工学校和休宁德胜平民学校,开当代平民教育先河;一本公司内部的手册--《德胜员工手册》不经意间出版,立刻在中国经济界掀起一阵狂澜,迄今已印刷了14次;诗歌、文艺评论、影视制作等领城均有涉足,且不乏精品推出。无独有偶,他还创办了全国唯一一份不靠广告只靠发行生存的报纸--《都市文化报》;……他就是留美归国学子、成功企业家、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主席聂圣哲先生。  相似文献   

4.
胡宁 《农村教育》2007,(9):F0003-F0003
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和良好的历史文化传承使得休宁有条件在一些领域上开全国之先河。比如,我们与苏州德胜洋楼有限公司合作创办的这两所平民教育学校——“德胜一鲁班(休宁)木工学校”和“休宁德胜平民学校”,一时间吸引了世人更多关注的目光。  相似文献   

5.
章敬炳 《农村教育》2005,(11):27-28
一、今天是历史的延续 2003年金秋,德胜-鲁班(休宁)木工学校在中国第一状元县的沃土上诞生了。这是一所由全美资公司——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与休宁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联合兴办的中等职业学校。她把木工这门古老的工艺培训引入现代课堂,把现代企业的理念与职业学校的办学思想有机融合于一体,使学生学技与做人全面发展。她是新世纪时期中职校面向当地、服务三农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和良好的历史文化传承使得休宁有条件在一些领域上开全国之先河。比如,我们与苏州德胜洋楼有限公司合作创办的这两所平民教育学校——"德胜—鲁班  相似文献   

7.
2007年3月14日,春寒料峭,我们冒着大雨在"稼研会"会长周文甫的带领下,乘火车来到休宁,参观了德胜——鲁班木工学校和德胜平民学校,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鼓舞,深夜静思,想起一首词的句子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人,他在我眼前,而且越来越高大。这便是1927  相似文献   

8.
在安徽,一所名叫德胜一鲁班(休宁)木工学校的普通学校吸引了不少眼球:经过两年学习和实践的学生。在独立完成一张八仙桌、两把太师椅的毕业作品之后,将获得“匠士学位”。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华盛顿大学,13岁的男孩徐安庐(音译)可谓尽人皆知。虽然只有13岁,但他已经进入到了该学校干细胞基因研究的核心,成为美国学术界备受推崇和注目的学界新星。徐安庐出生于中国台湾,8年前随父母移民到了美国。对科学的好奇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2岁时,他就表现出惊人的专注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用“力商”玩具组合成与自己一样高的机器人。5岁时,他还在上幼儿园小班,就已能解简单的代数题。11岁时,徐安庐赢得美国华盛顿高中组科学展大奖,成为历年来年纪最小的大奖得主。随后,他还代表华盛顿州参加了英特尔国际科学展。12岁时,徐安庐就…  相似文献   

10.
王淑会 《考试周刊》2011,(25):25-25
美国新泽西州肯登镇是十九世纪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的故居,和费城隔河相望。1819年惠特曼就出生在这里的一个农民家庭,1825全家迁至布鲁克林,他就读于布鲁克林公学。其父离开农村后,在城里做木工。年幼的惠特曼只读过五六年书,十一岁就外出谋生。他当  相似文献   

11.
毕胜福 《留学生》2011,(10):48-49
100年前,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棉花巨富威廉姆斯·马歇尔·莱斯(Williams Marshall Rice)在休斯敦创办了一所学校——莱斯大学。 莱斯生于美国马萨诸塞的一个穷苦家庭,由于生活所迫,14岁就辍学打工。1839年,23岁的莱斯只身来到得克萨斯的休斯敦,经过几十年的刻苦努力,成为休斯敦的首富。他在晚年立下遗嘱,捐出全部财产,创办了这所大学。  相似文献   

12.
提到国旗,老许就讲起了一个故事。老许告诉我,他的女儿许舰去了美国,就在缅因州读大学。那是个小镇,名字老许说不清。小镇只有这所大学,大学便是那座小镇。这在美国很普遍,学校要是搬家,小镇就得关门。许舰那所学校不大,但哪个国家的学生都有。中国来的一共5名,巧了,全是女生,名副其实五朵金  相似文献   

13.
年过半百的张希玲疲惫地靠在低矮破旧的泥屋前,痴痴地盯着这条熟悉的、寄托着她一生梦想的山路,她的儿女们一个个从这里走出去了:1978年,她的大儿子聂文海考上了哈尔滨电工学院,同年,二儿子聂文江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后来他在法国里昂大学提前一年获得博士学位,又被推荐去美国洛杉矶大学攻读博士后;1984年,三儿子聂文波考上了长春建工学院;1985年,四儿子聂文涛考上了天津纺织工学院;小女儿聂文英也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  相似文献   

14.
<正>怎样办一所优质的学校?我认为关键是提升学校的境界。在此,我想通过三所学校的故事,讲述我眼中学校教育的三重境界。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建筑工程学校。这是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建筑职业学校,而它的人文情怀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使我们看到,没有人文情怀的教育绝对不是好的教育。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安徽休宁的德胜鲁班木工学校。后面我将着重讲他们的专业精神,讲他们如何把简单的木工活做到极致,在技术上怎么  相似文献   

15.
沉石 《快乐阅读》2010,(6):88-89
1819年5月31日,他生于美国长岛一个海滨小村庄。5岁那年,他们全家搬迁到纽约布鲁克林区。父亲在那儿做木工,承建房屋。他在那儿也开始上小学。  相似文献   

16.
《生活教育》2008,(1):65-65
2003年10月,德胜—鲁班木工学校隆重开学。来自美国、加拿大、芬兰等国的嘉宾与该校首批48名新生一道参加了开学典礼。木工学校确立的办学宗旨  相似文献   

17.
1819年5月31日,他生于美国长岛一个海滨小村庄。5岁那年,他们全家搬迁到纽约布鲁克林区。父亲在那儿做木工,承建房屋,他在那儿也开始上小学。南于生活穷困,他只读了5年小学,便辍学在印刷厂做学徒了。  相似文献   

18.
大学的理想模式 随着终生教育问题的提出,便产生了如何认识终生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的新问题。学校有各种类型,因此,学校与终生教育的关系也是多方面的。在此我想以大学为中心谈谈日本的情况。六十年代,在关于大学的辩论和大学改革过程中,就提到了大学与终生教育的关系问题。比如,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总长克拉克·卡当时就曾主张:今后的大学必须从综合大学向巨型大学发展。他认为巨型大学虽然是从综合大学演变而来,但是其教育的内容更多样化了。它不仅仅局限  相似文献   

19.
《学苑教育》2020,(6):F0003-F0003
佩奇·皮特是美国马塞尔大学传播学系的教授。5岁时皮特便失去了97%的视力。虽然将近失明,但他拒绝进入残疾人学校,并争取到了在公立学校就读的机会。他参加垒球队时,担任第一垒,凭着垒球在草上呼啸的声音设法捕捉球;他踢美式足球时,担任二线拦截;他就读大学和研究院时,经常请同学念书给他听;当他成为大学教授后,又赢得了顶级优秀教授的美誉。  相似文献   

20.
1975年,比尔·盖茨出现。这年他20岁,是个在哈佛读大学的学生,他和22岁的保罗·艾伦放弃读大学,来到阿尔伯克基市开了一家小公司,开始为微电脑开发软件,这就是日后闻名世界的“微软”。1977年推出苹果Ⅱ型电脑的苹果公司老总乔布斯,更不是科学家,他是一个刚上大学就被“劝说”退学的社会青年。正是他,成为美国新经济时代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