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结构大多简单,主人公可以是人、物,但都是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深刻的道理于简明的故事中。寓言往往是通过一个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小故事来寄寓和表达某种道德教训和生活哲理。  相似文献   

2.
金翅雀     
寓言是一种以比喻性的故事来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作者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有益的教训,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加以比喻,让人们从故事中领会这些道理,获得教训。寓言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借此喻彼,借古寓今,借小寓大,具有哲理性和讽刺性。  相似文献   

3.
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一种简短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作者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有益的教训,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加以譬喻,让人们从故事中领会这些道理,获得教训,这种故事叫寓言。寓言是"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寓言主题的提示和运用广西百色民族师范李民浩寓言是寓哲理于故事的一种文学形式,它通过人物或拟人化的动植物、无生物的活动来表现作者对某种人、某种社会现象的评价,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从简单的故事情节里显现出深刻的道理来。为此,怎...  相似文献   

5.
姜广生 《小读者》2010,(4):37-37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把一种道理寄托在故事里。让人们从故事中体会道理,受到教益。  相似文献   

6.
<正>在文学艺术的百花园中,寓言就是那朵不娇艳却清丽可人的花儿,独自绽放,任花香四溢……当你爱上寓言作品时,你不难发现,狐狸是故事里的常客,它的语言、动作、神情……让人挥之不去,它丰满的形象、多样的性格使这个角色在寓言故事中充满了艺术魅力。狐狸形象的魅力何在?一、寓言的含义与历史形成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寓言具有双重结构:表面的故事是"寓体",而  相似文献   

7.
叶传标 《考试周刊》2012,(42):58-58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寓,寄也,寓言就是有所寄托的语言或故事。寓言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通常用比喻性的故事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就是用故事来说道理。寓言最早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初始于民间,后由文人整理并创作。其特点是:故事是虚构的,是为了讲道理而编造的;因为故事是编造的,所以表现手法喜剧性极强,  相似文献   

8.
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故事说明事理的文学作品,大都是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寓言中的故事虽然简短,但却能以此喻彼,以浅喻深,以近喻远,以小喻大,以古喻今,特别是我国古代寓言,比喻巧妙、贴切,风格独特,对后世文学创作和语言的发展有着很大  相似文献   

9.
例谈寓言教学湖北省当阳市实验小学罗先保寓言是一种含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一种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简单的故事里。寓言的语言简炼,多运用比喻、象征、夸张的手法。其篇幅短小,故事有趣,是非观念明确,能给人以有益的启示。选入课本的寓言故...  相似文献   

10.
所谓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它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其中“寓”,是寄托、假托,“言”,是道理或教训。由此看来,所言道理与教训必假托于故事与自然物之中,反之就不能称其为寓言了。任何文学样式的产生与盛行,应当与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它应是  相似文献   

11.
所谓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它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其中“寓”,是寄托、假托,“言”,是道理或教训。由此看来,所言道理与教训必假托于故事与自然物之中,反之就不能称其为寓言了。任何文学样式的产生与盛行,应当与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寓言丛林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指带有劝喻或讽刺意义的短小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具有鲜明的训诫性、讽刺性和哲理性。寓言一般结构简短,情节集中,故事风趣幽默,人物性格突出,常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寓言的语言生动形象,常用简约的语言勾画人物的动作和心理。  相似文献   

13.
寓言和童话     
寓言和童话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但它们又有相似之处。下面先简单介绍一下它们各自的特点。先说说寓言。"寓"的意思是寄托,"寓言"就是寄托之言。寓言的作者常常把要说明的某个道理寄托在一个虚构的故事中,让  相似文献   

14.
寓(yu)言寓言,就是寓 “理”于“言”;通过一个短小 的故事,揭(jie)示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正是寓言这个 文学品种的基本艺术特征(Zheng)。伊索的《葡萄园里 的珍宝》,正是说明一个发人深省(xing)的生活哲 (Zhe)理的优秀寓言。  相似文献   

15.
<正>寓言通常是一个故事一个道理,故事是假托的,手法是拟人的。小学生可逆性强,要引导他们通过学习寓言来学会怎样为人处世,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好运中不忘忧虑,在厄运中学会忍耐。一、窥寓言特色,察因果关联寓言是穿着外套的真理,故事是外套,寓意是灵魂。"寓言"这一名称,在我国最早见于《庄子》。庄周的解释:"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寓言中的寓意鲜明突出。《伊索寓言》常告诉人们不要怜悯恶  相似文献   

16.
什么叫寓言?“寓”,是寄托的意思,“言”就是话。作者把自己要说的话,要宣传的道理,寄托在虚构的故事里,使读者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这种作品就叫寓言。它是形象和意义相结合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寓言,顾名思义,就是含有寓意的言语,是一种借助形象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体裁.寓言具有双重结构:表面看是一个故事,即"寓体";而故事里隐含着作者的见解和思想,即"寓意".寓体往往结构简单,语言精练,形象鲜明,寓言故事的寓意却隐藏着生活经验,充满哲理情趣.在寓言故事里,青蛙和小鸟不再是动物,它们是人格化了的"人",就是人的言行...  相似文献   

18.
焦文林 《语文知识》2002,(10):33-34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结构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无生物。它多采用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的手法,寓深刻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如我国的先秦寓言、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 2001年高考中,江苏考生蒋昕捷一篇寓言《赤兔之死》受到评卷老师的青睐,被评为满分作文。寓言这种文学样式也随之身价倍增,许多考生尝试采用这种形式作文。  相似文献   

19.
精讲就是抓住课文的重点讲授。《狼》的重点是什么呢?这得先弄清它的体裁。《狼》是一篇寓言,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形式。故事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情况下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和现象。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得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其内容在于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或对某种社会现象作某种  相似文献   

20.
《辞海》对寓言这一概念的定义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结构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非生物。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寓言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