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笔在对小学寓言教学的调查中,发现了以下问题:一、“重”义“轻”。1.忽视寓言的故事性寓言是寄托着深刻含义的简短故事。它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形象地反映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以启示和教训。教师在教学寓言时能让学生掌握寓意,却淡化了故事情节,这显然是不科学的。这两的重轻不在于教学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教师的教学意识。  相似文献   

2.
姜广生 《小读者》2010,(4):37-37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把一种道理寄托在故事里。让人们从故事中体会道理,受到教益。  相似文献   

3.
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一种简短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作者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有益的教训,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加以譬喻,让人们从故事中领会这些道理,获得教训,这种故事叫寓言。寓言是"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  相似文献   

4.
寓言,顾名思义,即有所寄托的故事.据此,寓言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故事和所蕴涵的道理.寓言的这个特征决定了寓言有着其他文本体裁无可替代的教学价值,寓言教学就是要行走在故事简约而韵理深刻的语文教学“风景线”上.  相似文献   

5.
寓言丛林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指带有劝喻或讽刺意义的短小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具有鲜明的训诫性、讽刺性和哲理性。寓言一般结构简短,情节集中,故事风趣幽默,人物性格突出,常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寓言的语言生动形象,常用简约的语言勾画人物的动作和心理。  相似文献   

6.
周亚军 《广西教育》2012,(29):4+10-4,10
一、寓言教学中的困惑 寓言,顾名思义就是有所寄托之义,其以寓意明确、比喻形象、故事短小等特点,比较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现行人教版、苏教版小语教科书都收录了多篇寓言作为课文,许多家长甚至把寓言当作教育孩子的启蒙读物。  相似文献   

7.
寓言通常是一个故事一个道理,故事是假托的,手法是拟人的。小学生可逆性强,要引导他们通过学习寓言来学会怎样为人处世,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好运中不忘忧虑,在厄运中学会忍耐。一、窥寓言特色,察因果关联 寓言是穿着外套的真理,故事是外套,寓意是灵魂。“寓言”这一名称,在我国最早见于《庄子》。庄周的解释:“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寓言中的寓意鲜明突出。《伊索寓言》常告诉人们不要怜悯恶人等。更多的寓言则是暴露社会的缺陷,揭示生活中的丑恶,或嘲笑行为和思想性格上的弱点。在“不敢斥言”的年代,采用比喻的手法,才能更好地实现它的社会功能。故事性、虚构性、寄托性、哲理性是寓言的四个要素。它的“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的写法,最能深刻地表达作者的寓意,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寓言情感逻辑并不是赤裸裸地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事情与事情之间的承续与突转表现出来的。寓言中事物的情感往往是类型化的:狐狸的狡猾、狼的凶狠、狮子的霸道,共性大于个性。小学寓言有明显的概念化。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打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明白情节发展是作者的感情逻辑,而这种f青感逻辑是非常特殊、不可重复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收录了不少《伊索寓言》中的故事。伊索是一个奴隶,是一个被压迫的人。我们解读他的作品,既要读文,也要读人。只读一个人的作品,视角是窄的。只有既读懂了作者和作品,我们才会对作品中的形象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寓言是一种讽喻或寄托的故事,是一种形象与寓意相结合的文学体裁。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对寓言这种特殊的文体,假如我们按照常规的方式进行教学,那就发挥不了寓言这种体裁特殊的功能。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根据寓言的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以及相对应的策略呢?  相似文献   

9.
“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这样的提问造成了幼儿寓言教学的诸多问题。不当的提问会误导孩子对寓意的理解,其根源就在于混淆了寓言与童话等叙事文体的艺术特质。寓言通常不需要读者喜欢某一形象并对其做伦理评价,只需明其道德教训。应慎重对待寓意的“唯一性”与“多元性”以及寓言明确的“训诫之语”。  相似文献   

10.
所谓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它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其中“寓”,是寄托、假托,“言”,是道理或教训。由此看来,所言道理与教训必假托于故事与自然物之中,反之就不能称其为寓言了。任何文学样式的产生与盛行,应当与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寓言和童话     
同学们一定读过不少寓言和童话,从中得到许多乐趣,并领悟到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有的同学也曾尝试着写过一些寓言或童话故事。由于寓言和童话是两个不同的文学体裁,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所以,弄清楚它们的特点,有助于我们阅读和写作寓言与童话。寓言“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寄托之言。在寓言中,作者往往把带有普遍性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寄托在一个真实或虚构的浅显易懂的小故事中,让读者去体会、领悟,从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寓言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一则寓言,大多只有二三百字,没有曲折的故事情…  相似文献   

12.
对儿童进行寓言教学的作用,当代著名寓言作家金江先生是这样说的:“寓言这种文学形式,不仅得到成人喜好,并且深受青少年儿童的欢迎和喜爱。学校教师透过寓言教学儿童最适宜不过了。寓言既简短又具体,既生动又形象,使儿童懂得道理,受到教育,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世界文学中影响巨大的思潮景观。现代主义小说体现出寓言化特征。这种创作对中国新时期小说创作影响显著,中国新世纪小说也强化了寓言化并产生不少典型文本。寓言本质是寓教于乐,寓言化小说的“教”与“乐”的内涵和表现更为丰富复杂,有独特的“叙述结构”。寓言化小说显示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自觉融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茅盾的寓言创作在寓言形式和新的思维内容等方面的探索,以及在艺术表达方面的建树都对后来的中国现代化寓言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指出茅盾的寓言创作做了许多中国现代寓言文学的“第一”的工作,是中国现代寓言文学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寓言对先秦寓言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宗元寓言继承了先秦寓言的优良传统,并有诸多的创新和发展:文体地位,使寓言从说理的附庸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主题思想,由哲理寓言转变为社会讽刺寓言;寓言形象,由单纯写人扩展到既写人又写动物;艺术手法,由单一化发展到多样化;寓言体裁,由散体拓展到众多样式。  相似文献   

16.
浅谈寓言     
寓言是寄托着深刻含义的一种简短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把一种道理寄托在短小的故事里,让读者从中获得教训.由于它故事生动有趣,又富教育意义,因而成为一种适合儿童特点的文学体裁.一、寓言的产生寓言已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民间,由人民口头创作的动物故事渲化出来的.动物故事起源和发展,决定于人跟动物界的现实关系.在人跟动物相互关系的最古阶段时,人的  相似文献   

17.
例谈寓言教学湖北省当阳市实验小学罗先保寓言是一种含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一种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简单的故事里。寓言的语言简炼,多运用比喻、象征、夸张的手法。其篇幅短小,故事有趣,是非观念明确,能给人以有益的启示。选入课本的寓言故...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微型寓言的几种常见形式和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微型寓言又名小寓言、袖珍寓言等,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精短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19.
隐喻与寓言--以先秦诸子为中心的探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隐喻文化,这一点在先秦诸子著作中表现尤为明显。其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大量而又广泛地运用“寓言”,无论是作为文学体裁的“寓言”还是作为语言形式的“寓言”,都与隐喻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大量先秦诸子“寓言”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0.
一、比较的前提 “寓言”这个名称,在我国有新者两个概念,弄清它们的不同,是我们进行中西古代寓言比较的前提。 “寓言”一词出自《庄子),本义是“托之他人之言”,就是作者把自己的话假托是别的某些人的话,用以取信于读者的手法。后来引伸为“有所寄托或比喻之言,”这种寓言中往往使用一些小故事,但又不尽然,没有故事的寓言还是很多的。如《庄子》,《史记》说它“大抵率寓言也。”意思是说《庄子》一书摹本上都是寓言,但其中的小故事毕竟有限。所以在我国古代凡“有所寄托或比喻”性质的作品,都可以看作寓言,并不单指某些小故事。这是它的老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