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4 毫秒
1.
以苹果和山楂为主要原料,通过数理统计、正交试验等研究方法确定苹果山楂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山楂最佳浸提条件为浸提温度75℃,浸提时间2h,料水比1:5;苹果山楂复合饮料的最佳工艺配方为复合果汁50%,V(苹果汁):V(山楂汁)=2:3,蔗糖8%,柠檬酸0.10%;最佳稳定剂为明胶0.08%,CMC-Na 0.10%,黄原胶0.06%;杀菌条件为温度90℃,时间10min。  相似文献   

2.
以苹果、番茄和胡萝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复合果蔬汁工艺参数进行综合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配方组合以苹果汁、番茄汁和胡萝卜汁按5:2:3混合调配,加入7%蔗糖,0.4%柠檬酸为最佳。苹果原汁加入0.08%柠檬酸护色效果最好;胡萝卜以95℃加热2 min能取得良好的脱臭效果;稳定剂选择0.10%琼脂和0.03%黄原胶稳定效果最佳,可得到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口感浓郁的复合果蔬汁饮料。  相似文献   

3.
确定出适合本地的一种复合果蔬汁饮料的配方、研制生产出一种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果蔬汁饮料。以苹果和胡萝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逐步优化出苹果、胡萝卜复合果蔬汁、糖、酸、增稠剂等饮料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苹果、胡萝卜复合果蔬汁饮料的最佳配方为:复合果蔬汁含量30%(苹果汁与胡萝卜汁的比例为3:1),白砂糖用量7.O%,柠檬酸用量0.10%,CMC-Na用量0.20%。结论:该最佳配方通过试制和评品是合理和满意的,生产方法是简单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以南瓜、胡萝卜、红枣为原料,利用传统工艺研制出一种复合低糖果酱。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南瓜∶胡萝卜∶红枣的最佳配比为7∶3∶5,白砂糖用量为15%,糖酸比为35∶1,稳定剂用量为0.3%。  相似文献   

5.
以苹果、猕猴桃、柠檬和蔗糖液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的方法,研制出了口味独特、营养丰富和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维生素C果汁饮品.该产品最佳配方为苹果汁45%,猕猴桃汁27%,柠檬汁18%,20%的糖液10%,另加0.4%的琼脂作稳定剂.  相似文献   

6.
欲确定出适合本地的一种复合蔬菜汁饮料的配方、研制生产出一种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蔬菜汁饮料。以胡萝卜、番茄、冬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逐步优化出复合蔬菜汁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胡萝卜汁∶番茄汁∶冬瓜汁为5∶4∶6,复合汁原汁含量为70%,糖酸比1∶0.02,稳定剂用量0.4%。结论:该最佳配方通过试制和评品是合理和满意的,生产方法是简单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文山学院学报》2016,(6):39-42
采用滇橄榄、西番莲为主要原料,通过正交试验探讨滇橄榄西番莲复合果汁的最佳配方,研制出风味独特、色泽和口感较好且较高价值营养的复合果汁饮料。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滇橄榄汁︰西番莲汁=1.0︰1.0,蔗糖用量为12%,柠檬酸用量为0.04%,配比得到的复合果汁感官品质最好;采用0.05%羧甲基纤维素钠+0.05%琼脂构成的复合稳定剂可得到较理想的稳定效果。滇橄榄西番莲复合果汁饮料色泽淡黄,果味浓郁,既有滇橄榄的味道,又有西番莲的香味,饮后回甘,酸甜适口。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单一及复合配方稳定剂对清开灵口服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黄原胶单独及其复合配方对清开灵口服液稳定效果进行试验,确定最佳稳定剂配方.结果:羧甲基纤维素钠(CMC)、黄原胶对清开灵口服液均有一定的稳定效果,其中以稳定剂的配方为羧甲基纤维素钠0.15%、黄原胶0.04%的效果最佳.结论:复合稳定剂的最佳配方为羧甲基纤维素钠0.15%、黄原胶0.04%.  相似文献   

9.
以大豆肽粉为主原料,对大豆肽饮料配方进行了研究.以产品的稳定性和感官评分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及正交试验研究了大豆肽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对产品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大豆肽的加入量,其次是L-苹果酸的加入量,再次为木糖醇和阿斯巴甜的加入量,灭菌条件对其影响最小.获得的最佳配方为:每100 m L饮料中大豆多肽粉0.5 g、苹果酸0.05 g、木糖醇5 g、阿斯巴甜0.025 g;灭菌条件为115℃,15 min.  相似文献   

10.
以沙田柚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对沙田柚果汁的酶解及脱苦工艺进行研究,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果汁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果胶酶添加量为0.3%时沙田柚的出汁率最高,β-环糊精的添加量为0.4%时脱苦效果较好,果汁饮料的最佳配比为沙田柚果汁25%,蜂蜜9%,柠檬酸0.4%,所制得的沙田柚果汁饮料口感清爽,风味独特,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