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影《叶问》获得受众的认可与其多元的话语交融特征有着密切关系。作为一部贺岁片,电影实现了观赏性和文化性特征的结合;作为一部凸显人物形象和意义的动作片,电影塑造的武师形象体现了武术的核心精神即武德精神和仁爱精神,实现了人物多重角色殊途同归的融合;作为一部需要受众买单的商业片,特定的时代背景话语,实现了受众特定的期待意义。  相似文献   

2.
电影《叶问》获得受众的认可与其多元的话语交融特征有着密切关系。作为一部贺岁片,电影实现了观赏性和文化性特征的结合;作为一部凸显人物形象和意义的动作片,电影塑造的武师形象体现了武术的核心精神即武德精神和仁爱精神,实现了人物多重角色殊途同归的融合;作为一部需要受众买单的商业片,特定的时代背景话语,实现了受众特定的期待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代宗师叶问是“功夫之王”李小龙的师傅.也是将咏春拳发扬光大的武学大师.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很有戏剧性,是拍电影的上佳素材。早在10年前,著名导演王家卫就计划拍摄一部叶问的传记片《一代宗师》,并曾找过甄子丹来扮演叶问,但因种种原因没有拍成。10年后。王家卫仍然想拍叶问.但他心里的“叶问”却换成了梁朝伟。  相似文献   

4.
有争论就是有观众 影片骂名虽多,但是质疑声中却没有对甄子丹演技的质疑。 “我一直希望每一部电影里,我都能做一些新的东西,有些突破,每做一部戏都想能不能再好一点点。有的导演说‘你怎么咬住不放呢,怎么可能永远更好呢’,但我想,如果没有这个目标,我做来干吗?到今天为止,我依然让自己尽量保持一种新鲜感,一种好像做梦一样的热情。”——从《新龙门客栈》里的曹少钦,《英雄》里的长空,《精武门》里的陈真到一代宗师《叶问》的极致演绎,从李小龙精神的追随者到自立门户的独行侠,均由甄子丹所开创,甄子丹一步一步走得实在又精彩。  相似文献   

5.
电影<叶问>的成功,不仅在于对咏春拳的精彩演绎,更重要的是,其简洁明朗的情节结构中包蕴看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谦退保和的生存哲学,柔以克刚的老庄思想,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勇于承当的侠义情怀.  相似文献   

6.
《一代宗师》是香港导演王家卫筹备八年之久,历时三年拍摄出来的最新作品,以一代武学宗师叶问为主线,讲述了民国期间南北武林各个门派武者的传奇人生。王家卫通过对环境气氛的铺设营造,人物形象的细腻描摹,武打场景的独特设置,呈现了一种电影化的诗意情节。本文主要从意境的角度,呈示电影中的雨夜、雪天和金楼的不同场景,进一步阐释王家卫的诗话武林。  相似文献   

7.
《音乐世界》2012,(21):44-45
郑赢颖 挑战真实打戏 作为这部片子的灵魂人物郑嘉颖的挑战着实不小,大量的打戏和忙碌的档期对他的体力算是个严重的考验。虽然郑嘉颖十分刻苦,认真的跟武师们一遍遍演练动作,但他也透露其实自己每次与那些实力坚强的武林高手对打,心里不免还是有些紧张。他说自己非常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打出属于自己的叶问形象,打出叶问的精气神。和他搭...  相似文献   

8.
电影作为最年轻的艺术,在中国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发展历程。100年的发展与壮大,特别是近两年,随着《英雄》、《十面埋伏》、《功夫》、《无极》等一批国产大片在国内外的热播,及其所创造的高额票房收入,是中国电影正在朝着产业化、国际化、市场化方向稳步发展。中国电影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国产影片《刘三姐》曾先后在世界50多个国家上映,被周恩来总理认为是一部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作出大贡献的电影.香港是电影《刘三姐》走出中国大陆、走向世界的第一站.以香港《大公报》有关报道为资料基础,探讨1962、1964、1978年《刘三姐》在香港三次公映的盛况可知:电影在香港取得的巨大成功,对广西三大名片(桂林山水、刘三姐、壮族文化)在香港乃至海外的推广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11年,熊猫阿宝卷土重来,《功夫熊猫2》在全球热映.电影中的英文台词语速适中、琅琅上口,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不失为学习地道英语口语的好素材,其中许多经典台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站在语言学习的角度,从短语动词,实用口语和经典台词三个方面对《功夫熊猫2》中的地道英文台词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