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4 毫秒
1.
在中国新诗史上,卞之琳是一位真正有哲学意识的诗人,西方现代意识和“荒原”意识对诗人的诗歌创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的逃避情感而追求智性凝聚的诗,正渗透了西方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他的现代诗用一种近乎冷峻的笔调,描述了他“小处智慧,大处茫然”的生之迷茫和对现实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2.
台湾原住民作家的现代诗写作在继承和吸收现代汉语诗歌写作经验的同时,也逐渐开始关注自身的少数族裔身份,在诗作中注意突出民族特色与地域风情.表达对于自身民族生存状况的焦虑与争取政治权利的追求成为当下台湾原住民诗人们的共同创作倾向.除此之外,人生终极关怀等自我意识的萌发与成长、回归原生态民族身份与融入现代都市生活的悖论企盼,以及将现代派诗歌技巧渗入传统民谣的文体创新等也显示了他们独特的现代诗写作智慧.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新诗史上,卞之琳是一位真正有哲学意识的诗人,西方现代意识和荒原意识对诗人的诗歌创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的逃避情感而追求智性凝聚的诗,正渗透了西方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他的现代诗用一种近乎冷峻的笔调,描述了他小处智慧,大处茫然的生之迷茫和对现实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4.
清代博学鸿词科诗、赋取士所产生的社会导向,大大提升了韵文的社会地位,骈体公文的写作也受到了更大的关注。因康乾两次博学鸿词科而授翰林院官的徵士,在其任职期间写了大量文辞优美、韵律和谐的骈体公文,展现了骈体公文的特有风貌。而这种创作模式也逐步渗透进其他公文的写作中,出现了不少骈散并行的公文。与此同时,骈体公文选集在社会范围内得到大量刊印,骈体公文的写作在清代呈现出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5.
当下,"民间书写"无疑已经成为当代许多作家广泛关注的一个文学话题,从中可以看到民间文化形态的种种起伏与变化。祭鸿的文学写作以一贯的姿态表达着自己的这种文学经验,真实地讲述出当代民间社会生活的万千面貌和底层人们的情绪世界,完整体现了一种理想的审美风格,在当代文学多元与多层面的书写语境中大放异彩,实现了诗性与审美的有机整合。这种文化意识和文化价值代表了一个人文知识分子对自身价值的一种理性思考,也为文学写作拓展了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6.
作为写作现象的“流浪”,大体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指游历行为本身,另一种表达叫“行万里路”,二是指一种失“根”后的习理状态,对于写作来说可称之为“流浪意识”;三是指一种逃避方式,本质上即是、自我放逐”,远离主流化中心,走向生活边缘,也正是这些内涵将诗悬置于现实生活之上,使诗人游离于常态人生之外,流浪成为诗与诗人最具特征的外在形式,诗人因流浪而获得一种特殊的生存状态,这种状态赋予作品以苦难和勇毅双重品格,诗人在黑暗中摸索,坚定而执着,最终凝聚为永恒的诗魂,这就是诗和诗人的神圣力量。  相似文献   

7.
文化研究在英国一般上溯到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评论家马修.阿诺德。作为对维多利亚社会现实的回应,他以自己的生活、思考和写作展示出强烈的精英意识和文化追求。他的诗作表达出对古希腊宁静至善境界的向往;他的诗论则提出了诗是追求完美与光明的先导,诗的创作离不开诗人和评论家的不懈努力所生发出的时代精神;他的文化与社会批评是对时代沉疴的直接应对,对后世的英国社会生活、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出现在清代初期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称可考的女子诗社"蕉园诗社",曾经受到过几位明末女诗人的启发和影响。目前学术界关注较多的,只有一个顾若璞。而除此之外,黄字鸿也应该是值得考察研究的人物。通过《名媛诗纬初编》等文献,可以考订黄字鸿的名氏、生卒和亲属关系,也可以一窥黄字鸿的诗歌创作风貌。  相似文献   

9.
李亚伟属于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三代”诗人,但现代汉诗的说法更能弥补“第三代”的时代命名缺陷,李亚伟属于真正的现代汉语诗歌写作队伍一员,具有源头性诗人的意义。他的现代汉语诗歌写作,以一种诗人的本能,揭示了现代性的矛盾;在以一种鲜活口语为基础的诗歌写作中,李亚伟凭着一种置身“语言灵地”的写作才能,表现了和捍卫了汉语诗歌开阔的民间传统;李亚伟也感受到了诗的写作难度,诗的写作限度等困扰现代汉语诗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学语文”教学必须全面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要端正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改变偏重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忽视写作实践训练与写作理论指导的偏向;要端正“大学语文”的教学理念,纠正“重文轻笔”的偏颇,适应现实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强化现代应用写作的教学;要建立起长效教学机制,确定“大学语文”的学科地位,突出其应用写作的专业特色,避免短期行为,扭转被动地盲目地制定教学目标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旅英华人女作家虹影在中西文化交汇的开阔视域中进行女性主义写作。通过释放女性潜能来颠覆男权,并实践超性别写作,对陷入低谷的女性主义写作有着建构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梳理了语文教育家洪宗礼先生写作教育的思想框架。分析指出,洪宗礼写作教育的内核是"立人",他主张从探索写作教学的基本序列入手,从阅读教学中寻求支撑,紧紧抓住"引写"这一关键,始终立足教"活"写"活"的理想境界,实现写作教学的根本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梳理了语文教育家洪宗礼先生写作教育的思想框架。分析指出.洪宗礼写作教育的内核是“立人”,他主张从探索写作教学的基本序列入手,从阅读教学中寻求支撑,紧紧抓住“引写”这一关键,始终立足教“活”写“活”的理想境界,实现写作教学的根本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萧红是一个才华横溢而又命途多舛的现实主义女作家,孤寂体验贯穿着她漂泊异乡、辗转流浪的短暂一生。萧红的孤寂体验主要包括反抗的孤独、爱情的孤独、英年早逝的孤独和创作的孤独四个方面,它们对萧红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独具特征的"萧红式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香港新诗与外国文学关系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香港新诗在工商业社会的重重经济压力下,仍然获得多元的发展,其中现代主义诗歌成就斐然。特别是50年代《文艺新潮》,不仅发表了战后香港文学史上最出色的一批现代诗,而且从理论上推动了香港现代诗的发展。70年代以来,伴随也斯等香港土生土长的青年诗人逐渐成长,这些充满创造活力和艺术潜质的现代主义探索者构成香港现代诗人的基本阵营,他们不仅创作了一批艺术起点较高的作品,而且极具潜力地把香港现代主义诗歌一直推展到八、九十年代。  相似文献   

16.
对香港诗坛过去和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香港诗坛形成比其他文体迟缓一段年月。从柳木下、余光中两个诗人的案例可以说明:两种不同命运和表现值得人们参详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香港诗人对香港街道近距离的书写,使我们听到香港市民的呼吸与足音,看到住民的生活需求与旅客的观光视野纠结而成的街道文化,他们强烈的地志书写意识与潜意识,将纷乱的街道组织成一幅相当完整的香港街道图,使香港街道文化在亚洲中文都市诗里异军突起,成就了与众不同的风貌。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香港青少年写作已成为香港文学发展的重要一环。韩丽珠、谢晓虹、袁兆昌、麦树坚、邹文律等是其中的佼佼者。年轻作家们在反映香港都市面貌的过程中,常常在身体和空间二者间建立起某种隐喻关系。他们在表达人间情感时,则对爱有一种复杂的现代主义式的理解。他们视写作为一种个人化的创造性工作,对艺术性的追求使他们逐渐走进香港文学史。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海外华文作家,虹影自身的创作经历以及文本被接受的过程,在当代文学界具有独特性,形成了"虹影现象"。本文在文化视域下观照"虹影现象"中的文化内涵,探讨虹影跨区域双重文化背景下写作所产生的现象、文本的文化内涵以及身份体认、欲望书写等问题,把"虹影现象"置于文化视域中观照,力图为虹影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赵怀玉与洪亮吉为清代中叶"毗陵七子"中的重要成员,他们之间的交往对繁荣乾嘉诗坛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奠定赵怀玉在乾嘉诗坛的地位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