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尾”教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果“课尾”教学能做到“课业结束趣犹存”的境界,那么这就是一堂圆满成功的教学,也表现出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下面几个成功的“课尾”教学例子,或多或少地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在“课尾”为后继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在设计“课首”之时,总是要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这样的开课能使学生的认知建构顺利,不跳跃。同样,“课尾”也应为后继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作铺垫,留下供联系的支点。一位教师教学“长方形面积”这节课时,在“课尾”不是简单地出示几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题目,而是…  相似文献   

2.
“课尾”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果“课尾”教学能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存”的境界,那么这就是堂圆满成功的教学,同时也表现出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下面几个成功的“课尾”教学设计,或多或少地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一、在“课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教学任务之一。在“课尾”教学中,设计有趣的数学知识、活动、游戏等,引起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以达到会学不如乐学的境界。一位教师在教学《一位数乘多位数》的“课尾”是如下设计的:师:同学们,现在有一个顽固的数142857。他顽固在什么地方呢…  相似文献   

3.
"课尾"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果"课尾"教学能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存"的境界,那么这就是堂圆满成功的教学,同时也表现出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下面几个成功的"课尾"教学设计,或多或少地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4.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人们往往重视新课引入,而相对忽视课尾结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课尾结局往往能起到画珑点睛,开启思维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口诀”结局方式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实用性,对于优化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强化物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教学很讲究结尾处的余音韵味,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讲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一堂课若能做到“虎头一驼峰一豹尾”,即由精彩夺目的导课、引人入胜的高潮、耐人寻味的结课三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是最好不过了。好的结课能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上的享受,但这不是教师只凭灵机一动就能达到的效果,教师应增强对教学结课的设计意识。不断提高结课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课尾小结”与“课的导入”一样,是课堂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成功的“课尾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如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等,形成完整而深刻的印象;便于对照教学目标自查学习效果。 好的课尾小结一般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启迪思维。教师最好能引导学生参与课尾小结,以培养他们总结、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的形式,可以师生合作,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小结。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课尾小结,可  相似文献   

7.
一篇公众认可的好文章,从布局谋篇上要做到“凤头、猪肚、豹尾”,一堂教师公认的好课亦是如此。课的“凤头”,即教学内容的导入,我们认同创设问题情境的做法。当然,创设的情境要真实,有挑战性和数学味,能切入主题。课的“豹尾”,即教学内容的总结,一定要引起师生的共鸣,形成教学高潮。那么,以数学情境作为课的结尾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式。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谈一些切实可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课尾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一节课临近结束时,学生已显得疲惫,精神不振作,思维也处于抑制状态,缺乏灵活性、敏感性,因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此时。教师如能设计一个精彩的结尾,让课尾教学达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境界,那么就会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尾教学活动中,愉快地动脑筋、想问题,让课尾教学在结尾中掀起高潮.  相似文献   

9.
“课尾”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在“断课”前,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运用文字语言、体态语言和现代教学手段,精心设计“课尾”。一般可采用以下的形式: 一、“复现型”课尾教学艺术 复现是指所学知识与技能的重现。但这种重现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教师对学生已学的知识内容,进行精心  相似文献   

10.
初中数学结课素有课堂教学“豹尾”之美誉,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缩影和必要环节.一位优秀教师在课堂结束的时候,一般说来都能恰到好处地处理“结课”:或留下悬念,引人遐想,或含蓄深远,回味无穷;或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新旧联系,铺路搭桥等,显示出了精湛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能产生“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同样,巧妙的结尾则能达到“课虽终,意未尽”的境界。近日,听了一节“小数和复名数”课堂教学,教者精心设计的课尾练习.为全课的教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功效。现介绍如下,以飨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头”和“结尾”是课堂设计的重要环节,“开场白”应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思想性,概括性,更是具备启发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心理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效果,“结好尾”既可使学生对本课印像更深,又能留下思索回味的余地。  相似文献   

13.
杨杰 《时代教育》2012,(24):178
本文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结尾的设计,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关于结尾设计,一是归纳总结,给课尾画个“句号”;二是发散激思,给课尾画个“冒号”;三是鼓励质疑,给课尾画个“问号”;四是延伸激趣,给课尾画个“省略号”;五是回味激情,给课尾画个“叹号”.  相似文献   

14.
一堂完整的数学课应做到有“头”有“尾”。人们往往重视课题的引进而相对忽视课尾小结,但恰到好处的课尾小结对一堂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5.
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上,多年来,大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课中”,如例题如何教,练习内容如何设计与安排,练后如何讲评等。这无疑是必要的。但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处理好“课头”和“课尾”也是至关重要的。课头和课尾处理得好,课堂教学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救学气氛就和谐,师生配合就密切,教学任务就能圆满完成,教学的良性环境就会形成。  相似文献   

16.
刘锋 《四川教育》2006,(5):37-38
开课与结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体,与其他环节和谐统一,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整体美。突出哪一方面,或者生搬硬套,或者无过渡,无呼应,都是把教学结构肢解的行为,都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开课与结课是一堂课的头和尾,要有,但不能过露,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孙悟空要融入人群,只有包好猴头,收起猴尾,人们才不会喊“妖怪”,教学的一个境界是所谓“设计有痕,而教学无痕”,所以,了解了开课和结课的本质,还要注意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做到藏头不露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周智 《教学月刊》2011,(6):47-49
笔者发现,长期以来,“结课”作为课堂教学的环节之一,受到了教师的广泛关注,并被付诸教学实践,但对其的深入研究和有效运用却为数不多。我们知道,“结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或活动后所实施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好的“结课”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巩固,并加深理解,留下难忘的记忆;好的“结课”能帮助学生区分易混点,关注前后知识的联系,并将新学内容有序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好的“结课”能对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予以强调和提醒,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好的“结课”能适时扩展、延伸教学知识,通过设置悬念,使“结课”成为衔接前后教学内容的纽带;好的“结课”能对学生先前的课堂学习表现实施激励性的评价、矫正和补充;好的“结课”能使本节课的总结与导课时设置的“问题”首尾相映,更完美地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严沁 《英语广场》2023,(33):129-132
本文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特点,就如何以线上教学为媒介,通过课前、课中、课尾、课后四个方面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进行实践研究。通过线上教学“四步法”,提升学生线上教学的学习质量,同时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王岚 《四川教育》2006,(5):38-38
编辑视点:开课与结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体,与其他环节和谐统一,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整体美。突出哪一方面,或者生搬硬套,或者无过渡、无呼应,都是把教学结构肢解的行为,都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开课与结课是一堂课的头和尾,要有,但不能过露,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孙悟空要融入人群,只有包好猴头,收起猴尾,人们才不会喊“妖怪”。教学的一个境界是所谓“设计有痕,而教学无痕”,所以,了解了开课和结课的本质,还要注意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做到藏头不露尾。  相似文献   

20.
著名的教育工作者张文质进行的“生命化教育”课题实验,引起全国各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这个课题实验对新作文教学具有现实的意义。听了福建省首届新作文教学专题研讨会的8节新课题研讨课和“生命化教育”实验校——仙游郊尾中心小学“心灵作文”的5节课题研讨课,我认识到了“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