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童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作家,他以先锋小说作家的身份登上文坛,凭借作品《一九三四年的逃亡》而一举成名,随后,苏童又发表了《妻妾成群》《妇女生活》等一系列作品,受到文坛瞩目,奠定了其在当代文坛中的重要地位。苏童的小说兼具先锋文学的实验性和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学精神,他的小说讲究"如何叙事"同时也讲求"形象塑造",在他创作的众多作品中,"香椿树街少年"和"红粉"可称之为其作品最为著名的两大形象系列。本文关注苏童小说中的"香椿树街少年",以少年的欲望为核心,通过对时代背景与少年生活环境的把握,探求这种欲望背后所体现出的孤独与空虚,看到作家对少年命运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2.
作家声音     
正苏童称男性作家没有理由写不好女性苏童日前做客南京晓书馆,他告诉读者,疫情开始以后,已经回到母校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当教授的他一直待在南京的家里。"白天在院子里瞎忙,权当运动健身,晚上专心写小说,写一部写了多年的小说。"在与读者的聊天中,苏童说起当时的趣事。26岁那年,苏童发表《妻妾成群》,他说,被当时的  相似文献   

3.
【名家简介】苏童,原名童中贵,当代著名作家,1963年生于江苏苏州。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4年分配到南京艺术学院工作,1991年转为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迄今有作品数百万字。苏童的成名作当推1987年发表的《1934年的逃亡》,从那时起,苏童被批评界看成"先锋派"的主将。  相似文献   

4.
2003年高考揭晓,南京金陵中学考生费滢滢的作文——《人情与节日》只得了25分因而与复旦无缘的新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先一年,费滢滢参加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从8万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其获奖作品还被选入高中语文读本。对她的考场作文,作家叶兆言、苏童等认为“这是一篇有着自己的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5.
借着2005年"重述神话"这一项目在全球的启动,苏童的《碧奴》在千呼万唤中终于出来了。苏童对自己的新作充满信心,一再强调这是他"迄今为止最好的长篇小说"。《碧奴》到底是不是苏童最好的长篇小说呢?关于这个问题,读者和评论家众说纷纭。苏童的长篇小说《碧奴》是以家喻户晓的"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为素材的。他的《碧奴》是如何对孟姜女的传说进行再叙述的呢?本文就这些问题深入到苏童的文本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河流的秘密     
苏童是当代具有强烈唯美写作倾向的先锋小说家,他以令人惊异的想象天分,为我们充分展示了枫杨树故乡小说(如《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和"新历史小说"(如《妻妾成群》《我的帝王生涯》)独特的美学气韵。苏童的散文起点也很高,一上手就显示出不凡的写作功力,呈现了小说家面对世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方面的另一种真实。苏童的散文细腻柔韧,文字典雅优美,叙述温婉凄迷,充满诗意,读来让人心动。苏童是一个情感型的作家,他的散文写得很怀旧,很温润,带有江南小镇独特的印记和情调。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童年的人和事。苏童以惯用的童年视角,娓娓道来,细致但不琐碎。代表作品如《童年的一些事》《雨和瓦》等。二是世态。这类文章在平实的语言后面,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或直抒胸臆,或旁征博引,或幽默谐趣,让读者细细去体会、咀嚼。代表作品有《说茶》《饶舌的益处》等。三是谈艺文章。苏童以一个作家的眼光,谈自己对写作本身的认识和理解。代表作品有《想到什么说什么》《虚构的热情》等。从艺术上看,苏童散文想象奇特,飘逸洒脱。他的散文一般没有所谓的点睛之笔,但构思灵巧,总能把我们带向一个又一个开放的想象空间,给人一种目不暇接的意外惊喜。意象绚丽是苏童散文的又一个特点。他常借用影像艺术的整体感、画面感和情节律动,构筑扑朔迷离的意象,从而为散文叙述增添新的质感,给人以愉悦的享受。苏童散文为我们所熟悉的有《自行车之歌》《雨和瓦》《三棵树》《飞沙》等。本期我们选载了他的散文《河流的秘密》。这是一篇充满感性色彩和伤感情调的抒情散文,从对河流的崇敬和忧虑写起,在字里行间,河流优美的诗意与隐晦的象征浑然一体,表达了作家内心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心灵真实。  相似文献   

7.
苏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童论王海燕苏童,原名童中贵,他属笔名大噪而淹没了正名的作家。普通的中国人常常误以为苏童是“一作定乾坤”,成名于他的《妻妾成群》被拍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人们还很看重该片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奖的荣誉。评论界关注苏童显然要早于此,然开始并没有对他...  相似文献   

8.
作为当代文学中颇具个人特色的作家,苏童塑造了无数富有悲剧色彩的人物形象,构建了一个个具有独特视角的故事情节,无论是"枫杨树乡"系列、"香椿树街"系列,亦或是苏童的代表作《妻妾成群》,读来都有一种不可避免的阴郁颓废气息。苏童一直对人性一元论持强烈的反对态度,拒绝用一个正面的、积极的或者反面的、消极的意义去囊括整个人性。人性是复杂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苏童有意无意地在作品中更多地展现人性阴暗的一面,并叙写阴暗人性所带来的悲剧结局。本文针对苏童八九十年代中短篇小说,分析其中共同包含的阴暗人性和悲剧宿命元素。  相似文献   

9.
葛杰 《文教资料》2012,(33):80-81
所谓零度写作,即是在作品中,作家只是客观的描写,而不显露自己的立场。本文以苏童的两篇中篇小说,《南方的堕落》和《刺青时代》为例,分析苏童零度写作中的叙述视角背后的意图。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文学是对历史的重写,而"井"是中国前现代文化最重要的符码。因此,新时期文坛涌现出很多口"井"。陆文夫的《井》、郑义的《老井》、铁凝的《秀色》和苏童的《妻妾成群》是新时期文学中四口关于女人的"井",它们各自体现了作家对传统、女性和人生的文化阐释。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一束     
<正>苏童获得腾讯年度小说家奖腾讯书院腾讯文学奖日前在京颁奖。著名作家苏童和阿来分别获得年度小说家和散文家,徐则臣获年度新锐作家。苏童发表《今日之现实明日之文学》主题演讲。"我经常听到作家要关注当下的舆论,我不觉得这个舆论是错的,我一直觉得关注当下现实是有方法论的。这个方法对了才能关注现  相似文献   

12.
从某种意义上说,《黄雀记》是一部经历过艰难探索后的蜕变性的作品,苏童在人物形象塑造、结构、风格等方面都试图突破围"苏童式"的风格,但是作品的背景又回归到了大家熟悉的"香椿树街"。本文试图以苏童在《黄雀记》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与以往小说中形成的典型形象进行比较,探索苏童的《黄雀记》是转型后的回归还是真正的蜕变。  相似文献   

13.
苏童的《黄雀记》在主题和技法上仍然秉成他以往的风格,也再一次回到他的文学地图香椿树街,重新叙述关于成长的故事,展现在变幻的时代背景中小人物的性格命运。正因为作者试图为这个时代作出自己的注解,从而也看到苏童这一先锋作家在剥离历史语境的叙事下的创作新变,他的这一变化也可用来反观其他的先锋作家。  相似文献   

14.
2005年9月,渐江省上虞市青年教师谭海明发起并戍立了华维文澜小学"小荷文苑"文学社,在上虞市教育界、文化界产生了较大影响。文学社创办短短两年来,社团成员已在《绍兴晚报》、《上虞日报》、《小作家》、《少年作文辅导》等杂志上推出专版加以介绍,并且在国家级少儿文学杂志《作文大王》、《简妙作文》、《小作家》、《中国少年儿童》、《少年作文辅导》、《作文与阅读》上发表作品80余篇,在全国各类文学大赛中获奖的有16人。文学社已出《上虞小记者》专刊数期,  相似文献   

15.
正[作者简介]范泽木,1988年生,浙江磐安人。作家,"慧笔作文"创始人,现为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金华市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金华市"第六届青联"委员。《语文周报》2017年度最受欢迎作家,《新青年》《特别关注》《语文报》签约作家,多家报刊专栏作家。已出版散文集《似水年华与泥土芬芳》  相似文献   

16.
刘艳 《文教资料》2006,(19):66-67
在中国当代文坛,著名小说作家苏童无疑是一个颇具特色的存在。短篇小说《神女峰》除了表现出苏童一贯擅长的对女性心理的深刻洞察之外,十分突出地显示出运用象征手法结构全篇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批作家以崭新的历史观念和话语方式对历史进行重新陈述和再度书写,颠覆了传统历史书写的特定价值和叙事方式。苏童就是这批作家中的一位。其新历史主义小说代表作《我的帝王生涯》以民间化的历史观、先锋性的创作技巧,将对"人性"的关照寓于先锋品格之下,鲜明地体现了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8.
伊梦文学社     
正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新联中学伊梦文学社成立于2009年12月,名取"好梦伊始"之意。社团已有三百余人次获国家或省市级作文竞赛等级奖,其中有二十余人次在"全国创新作文大赛""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新作文杯""中国少年作家杯"等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社员在《语文世界》《语文报》《美文》《少年文艺》《全国优  相似文献   

19.
羲水 《课外阅读》2011,(1):42-43
一位年轻作家在博客里说出一种残酷:中国人第一次被教会说谎是在作文中。此后,一篇名为《咱们小学时期的作文必杀结尾句》的调查在网络走红。从那些经典的作文"必杀结尾句"来看(包括作文本身),几乎都是假话、空话、  相似文献   

20.
《新京报》消息,中国作家毕飞宇凭借小说《玉米》获得了近日在香港公布的英仕曼亚洲文学奖,这也是自姜戎和苏童之后第三个获得该奖的中国作家。这个年轻的文学奖一共颁奖四次,而此次奖项也是首次授予已出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