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英国作家爱·摩·福斯特的小说广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人们对他作品不断的研究引起了经久不衰的"福斯特热".福斯特不仅以其小说的独特艺术特色而著称,而且还以其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而蜚声世界文坛.<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福斯特所写的第三部长篇小说,作品中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英国著名小说家爱·摩·福斯特的代表作《印度之行》常被看成是一部反殖民主义的力作。然而在对其反殖意义的普遍认同下,小说中的殖民话语和意识却不容忽视。通过讨论福斯特在“欧洲中心论”盛行下他所持的立场,以及解读小说中对景物的描写、人物的刻画和对故事情节的安排,揭示该小说的殖民倾向。  相似文献   

3.
E. M.福斯特是英国20世纪上半叶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六部长篇小说中有五部被改编成了优秀的电影,充分显示了其小说所具有的明显的电影化倾向.福斯特的小说具有许多电影化因素,如视觉造型性、人物电影化及情节的复杂多变性等.正是这些特点使得福斯特的小说以及由它们所改编的电影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4.
《霍华德庄园》是英国作家爱·摩·福斯特创作的一部反应社会现实问题的长篇小说。整部小说围绕着霍华德庄园展开,故事描述了英国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的人们的生活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联结,作者想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描写来批判当时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通过联结来弥补社会的隔阂和冲突。  相似文献   

5.
作为关注英国社会"文化、阶层和性别"研究的早期作品,E·M·福斯特的长篇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以现实主义手法展现英国与意大利间的民族文化冲突、英国不同阶层间的等级观念冲突及两性文化间的男权观念与女性地位的博弈对抗,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他这部小说中的"女性悲剧"。  相似文献   

6.
爱·摩·福斯特的小说广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自1938年以来出现了经久不衰的"福斯特热"。他能够得到人们如此长久而高度的关注,一方面是由于他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也由于他那鲜明而丰富的自由—人文主义思想在其作品中的深刻体现。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福斯特小说的创作技巧、艺术特色、人物刻画等方面,很少有人对他的自由—人文主义思想进行探讨。本文将通过透视英国爱德华时代的社会背景以及剑桥与"布鲁姆斯伯里社团"对他的影响,并从20世纪德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的哲学视角对福斯特的自由—人文主义思想进行尝试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学报》2017,(4):58-61
E.M.Forster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Where Angles Fear to Tread)是福斯特的第一部小说,也是福斯特的第一部"意大利小说"。通过对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的解读,揭示蕴含在作品中福斯特的双重文化身份,即福斯特在以意大利文化为一种参照体系,揭示出英国中产阶级精神层面的困顿、贫瘠的同时,显现出一种对英国本土民族和文化的优越感。  相似文献   

8.
爱·摩·福斯特(1879—1970)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印度之行》被公认是福斯特最成功的作品。与以往作品相比,这部小说的社会背景更复杂,更为广阔,因此这本小说常被作为对1914—1918年大战  相似文献   

9.
沈雁 《英语自学》2009,(7):34-37
E·M·福斯特(E.M.Forster)是英国二十世纪文坛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A Room with a View)、《霍华兹庄园》(Howards End)、《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India)都为读者们所耳熟能详。熟悉福斯特作品的读者们一定会发现,他的小说中常常出现主人公到异国旅行的情节,而且旅途中的经历往往对他们的人生和世界观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爱·摩·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年生于伦敦的一个建筑家庭。他从小就被送进肯特郡的汤桥公学。但是年幼的福斯特并未喜欢上学校的教育,相反却表示出了对英国“公学”教育制度的极大反感,他的这种对公学的厌恶在他的一本小说《最长的旅行》(The Longest Journey)有了较多的描述。  相似文献   

11.
福斯特作为著名的小说家和批评家,为小说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作为一位人文主义者,他终其一生都在为人类的进步与和谐努力奋斗,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了一生的心血。但是,这条道路却是很不平坦的,尤其是他与同性的关系问题很长一段时期都不能让人理解。福斯特的这些理想和因境在他的小说《安德鲁斯先生》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英国小说家爱.摩.福斯特笃信“唯有联结”。在其代表作《印度之行》中,作者延续了“唯有联结”的主题,然而读者却看到作者“联结”的徒劳。本文解读了《印度之行》中几类“联结”的失败,指出殖民主义是“分离”与“失败”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卡夫卡被誉为“现代主义小说之父” ,其作品亦被称为“寓言小说” ,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卡夫卡作品中所传达的孤独、异己、焦虑、绝望、非理性等情绪以及与时代连成一片的阴沉的气氛正体现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卡夫卡笔下主人公的悲剧 ,就是现代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印度之行》是20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福斯特的代表作,小说表达了作者和谐完美的"东西融合,天下一家"的联结梦幻.通过细致文本分析,凸显作品在情节、预见性描写段落和否定句型中隐含的期待与失望这一基本结构模式,并指明其与人文主义和殖民主义矛盾之间存有同源关系.它证明了福斯特通过"善意、教养和智慧"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及联结的失败,也让人们意识到通过建立友谊来实现文化融合的艰难.  相似文献   

15.
卡夫卡的生存是为了创作,他的创作就是他的生活。他的生活与创作是一个整体,他作品的主人公就是他自己。他的孤独、漂泊、恐惧、焦虑在作品中得到了真实的反映。由于卡夫卡的心态代表了当代西方人的生存境遇,所以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  相似文献   

16.
从家庭和学校教育背景、爱尔兰历史文化背景、巴黎的艺术环境和乔伊斯的美学思想四个方面探讨乔伊斯作品艺术特色的根源,有助于理解为什么他的小说艺术既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象征,又代表了现代英语小说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7.
在安徒生生活与作品中体现了流浪意识和拢括其内涵的波西米亚精神,表现出其对艺术理想的不倦追求。波西米亚精神已融入安徒生的个体精神结构之中,也贯穿其童话、小说、游记等作品之中。作为一个不满现实、热衷流浪、具有创新才华和独特风格的作家,安徒生在作品中为那些被主流社会抛弃的人们发出声音的同时,也体现了波西米亚精神这种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  相似文献   

18.
E. M. Forster is a very famous traditional novelist,who is good at using symbolism to interpret the themes in his novels.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essay,the author briefly introduces Forster's life story,and then analyzes the use of symbols in his masterpiece A Passage to India.  相似文献   

19.
评论界一般将20世纪40年代末作为界线,把威廉·福克纳的创作分为前后两期。福克纳前后期小说创作思想经历了三个重要变化:从表现传统价值世界的毁灭到努力重建价值世界的转变,从寄希望于宗教救赎到对人类自身信念的增强,从"写人物"到"写思想"。他在后期创作中表现出更积极、更乐观的人生态度,并表现出向思想性和道德说教发展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