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活动课就是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如问卷调查、交流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情境、辩论会、实话实说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把教材的内容贯穿到活动中去,凭借活动的生动、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情感,调动他们的各种心理功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师如何上好活动课,引导学生以"主人"的姿态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中呢?  相似文献   

2.
靳健民 《新疆教育》2012,(14):26-26
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如果想让学生认真的上好每一节政治课,只有让他们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3.
王丽丽 《山东教育》2003,(27):60-60
想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抓住每一个机会,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并引导幼儿大胆想像,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1郾随机鼓励幼儿想像在日常活动中,家长可不失时机地利用进餐、散步、郊游等机会,随机地鼓励幼儿想像。如孩子吃一个圆圆的火烧时,可以问孩子:“这个火烧像什么?”还可以鼓励幼儿想像“咬一口、两口、三口后又像什么?”不但培养了孩子的想像力,而且还会增加进餐的趣味性,孩子不知不觉就会把饭吃完,省去了家长喂饭的麻烦。带孩子散步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天上的月亮像什么?云彩像什么?星星像什么?路灯下的…  相似文献   

4.
想像是人类发展与创造的阶梯,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想像的敏感不仅标志着人类最高级潜能开始发生,也是人的发展由此脱离原始性的必经一步。两岁前后,是孩子想像力迸发的时期,他们会在各式各样的活动中寻找想像的位置,品味想像的情趣。在父母的帮助和鼓励下,此时的孩子,不仅想像力会变得积极活跃、大胆频繁起来,他们初具雏形的“逻辑思维意识”和“形象思维意识”也将得以齐头并进地发展。所以,乐乐妈妈十分重视培养乐乐的想像能力,欣赏、鼓励乐乐的想像思维。从“像什么”开始妈妈常常从菜篮里挑出几颗土豆,和乐乐一起玩“像什么”游戏,这颗像…  相似文献   

5.
钱统宝 《学语文》2004,(3):55-55
新课标关于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这实际上就是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一、培养想像思维能力现代心理学认为 ,想像是人们追忆形象的一种机能 ,是一种通过温故而创造新形象的机能 ,也是人们在大脑中对观察、了解到的各种材料、重新组合、融汇升华 ,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的思维活动。想像是青少年学习活动中最主要的心理现象 ,也是他们写作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他们思维活跃、想像力丰富 ,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方式加以引导激发 :可以是一个图形、一个符号、一个数字 ,如画一个圆 ,学生可以把它…  相似文献   

6.
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就会激发他们的情感,使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像丰富,记忆深刻,学习就会成为自觉追求的乐事。这样既减轻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又能减轻父母的思想负担。下面介绍几种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一) 诱发兴趣幼儿对某些学习活动没有兴趣,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中的“断课”是与“导课”相对应的。导人是语文教学开始时教师采用各种教学艺术和手法将学生领进课文当中.使他们先人为主地对课文产生兴趣.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断课”则是在语文教学结束之时如何使教学的内容“断而不断”。也就是教学结束了,  相似文献   

8.
教师上岗的心理状况,是指在组织孩子活动前教师心理活动所处的某种状态(心境).幼儿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心理活动不稳定、心理脆弱敏感且极易感染的3~6岁的孩子,他们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因而,教师上岗时能否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教育活动的效果.而教师并非超人,在快节奏、高竞争的社会里,工作与生活的压力会给教师的心理带来各种负面影响,心境不好、情绪不佳等不良的心理感受在所难免.关键是每个教师在上岗前要善于做好心理的自我调适,自觉地以一个良好的心境来面对一天繁忙的工作.以下从管理的角度,谈谈如何做好教师上岗前的心理调适工作.  相似文献   

9.
活动一我会上厕所活动由来上厕所对于刚刚上幼儿园的2~3岁幼儿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去学习和适应。要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要上厕所?怎样上厕所?如何才能提好裤子?等等。所以,学习“生理控制”是幼儿上幼儿园的最初学习的主题之一。为了帮助幼儿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培养自理能力,我们开展了相关的生活教育活动。“上厕所”就是其中的一些内容。活动目标1.知道自己的性别,学习在幼儿园厕所大小便的方法。2.在成人的提示或有大小便需要时主动上厕所。3.能在上完厕所后自觉洗手。活动准备熊宝宝手偶一个,“能干宝…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教学思想所重视的是书本知识的传授 ,而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以储存现有知识为出发点的教学思想 ,虽然也能使学生饱读诗书 ,但也不可避免地限制了他们的想像空间 ,影响了他们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因此 ,加强对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是教师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中必须尽到的责任。作为语文教师 ,如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想像能力与联想能力的培养想像与联想是小学生增长智力的一种思维活动 ,也是一种思维能力。想像和联想作为一种能力 ,只能通过训练才能形…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虽然不断地进行改革,但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唯理性教学模式及按“知识点”的条条框框和思考题逐一分析、解答、落实的应试教学模式妨碍了学生对文章美的直觉感知和体验,不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感受到美的魅力。如何扭转这种不良现象,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塑造、建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而学生的审美心理的建构是要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语文教学虽然不断地进行改革,但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唯理性教学模式即按“知识点”的条条框框和思考题逐一分析、解答的应试教学模式,妨碍了学生对文章美的直觉感知和体验,不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感受到美的魅力。如何扭转这种不良现象,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塑造、建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而学生的审美心理的建构是要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3.
余宪 《湖南教育》2008,(1):37-38
一、在活动引导中酝酿情感 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大胆想像和创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乐意表达,从而很好地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是这次习作教学的特点之一。如长沙宋添添老师执教的《写给太阳的诗》,就是一个围绕“太阳”想像、表达的诗意化的活动课堂,从歌曲动画《种太阳》的谈话导入,  相似文献   

14.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如何使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如何在游戏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我们放开手,给予他们自由发挥潜能的机会。在游戏中,他们玩什么,怎样玩,用什么东西玩等等,都可以自己选择,给他们自己选择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浅谈学生课前心理状态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田薇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受客观环境的制约,又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因此,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自觉地配合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课前活动中发生的心理现象。一、学生课前的心理状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有趣的手势     
一、设计意图手势语是我们生活中不自觉地常用的一种动作,孩子们对常见的手势语很熟悉。因此,我尝试着用手势语引发幼儿对生活经验的联想,让幼儿感到亲切,敢大胆地进行海阔天空的想像,激发兴趣。同时,也为幼儿提供相互交流与自由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将视觉信息、主观感觉及愿望表达出来,为幼儿爱说、乐说创设环境,从而增强幼儿“说”的兴趣,满足幼儿“说”的需求,提高幼儿“说”的能力。二、活动目标1.感受创造性讲述的乐趣;2.对手势展开想像,能创造性的讲述。三、活动准备微型录音机、磁带。四、活动过程1.手势表示什么?教师引导:不光嘴能说…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一世纪,衡量一个人素质的主要标准不再是他占有知识的多寡,而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强弱。而衡量学生创新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学生想像能力的高低。语文是一门想像时空极广的学科,儿童又喜爱想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各种契机,促学生开启思维之窗,发挥丰富的想像力,让他们创新的花朵争相绽放。一、激发想像,收获创新花朵想像是创新的翅膀。小学生的想像力非常强,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激发兴趣,他们就能展开丰富的想像,不断地创新。美国一学校有一道想像作文题,其提供的材料大意是:“一群小朋友到郊外游玩,捡到了一个奇怪…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师的有效行为应体现在“如何教育”、“为何教育”的智慧与觉悟。有效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组织学生深入思考,加强事理与物理的联系,认识到从语文学习中领悟到什么,明白了什么,以此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有效思维,延伸有效思维的长度,引导学生在母语学习活动过程中,注重自我教育,使他们在精神上形成文化自觉,把对未来世界的认知和向往内敛为人的心灵语言,帮助学生从人格品性和独立生存能力的角度去探寻母语学习乐趣。  相似文献   

19.
一个小枕头,小女孩会把它抱在怀里,柔情地摇摇,轻轻地拍拍,耐心地哄它“睡觉”;一个洋娃娃玩具掉在地上,孩子会赶紧抱起来替它掸掸灰尘,揩揩“眼泪”,叫它“听话,别哭”!幼儿的这些幼稚行为,人们通常认为是孩子模仿和想像的结果。其实,除了模仿和想像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这就是幼儿的“泛灵”心理。什么是“泛灵”心理?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时期的“泛灵”心理,“乃是把事物视为有  相似文献   

20.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与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课题引入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恰到好处的引入课题,就能创造最佳的思维情境,激励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用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探索,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一、调动自觉的学习心理,强化目的性。人的心理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学习的目的越明确,自觉性和能动性就越强,心理状态就越佳,学习越自觉主动,效果就越好。这是心理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在引入一节课的课题时,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使学生处在像在饥饿中寻食那样的心理状态,把学生内在的自觉性、主动性挖掘出来,变“要我学”为“我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