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什么是社会主义所有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现在普遍的观点是,除了指社会占有一切生产资料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外;认为社会主义的国家所有制,也是社会主义所有制;同时,把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也看作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形式之一。我们认为,一个概念,有这么多的含义是不好的,应当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论述,作出正确的解释。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就是指社会占有一切生产资料。恩格斯指出,只有社会管理不适于任何其他管理的生产力,只有在废除私有制所必须的大量生产资料创造出来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建立社会主义所有制。那时,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将先后在各个领域成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因为“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筑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筑在一些人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主义原理》中对人的全面发展作了论述,他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恩格斯也指出:“用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共同经营生产和由此而引起的生产的新发展,也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来。”这里“全新的人”指的就是全面发展的人,并且马克思强调了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旧分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一词含义的运用存在着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反映着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存在着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一、四、五十年代马恩对“社会主义”一词双重含义上的使用 19世纪40年代初期,马恩在使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概念时,都是在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废除国家、废除商品和实行计划生产等含义的基础上使用的,两个概念没有多大区别。马克思早在1842年所写的《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中,使用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一词,将二者视为同义词。但有时马恩在谈到空想主义者的时…  相似文献   

4.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和文明是不可分的,是须臾离不开的。这个问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虽然有过这样的思想,但还没有明确地提出来, 恩格斯在1847年写的《共产主义原理》一文中曾提出,要造就“全新的人”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并把其作为核心来阐述。这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实质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它的实质在于阐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指明历史使命和实现这一使命的道路。这也正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要“阐述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6.
王少华 《教育探索》2001,(11):14-14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散述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诸多原著之中。1847年,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把全面发展的人称为“一种全新的人”,认为“由整个社会共同地和有计划地来经营的工业,就更加需要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相应地发展运用这些工具的人的能力”。恩格斯在这里把各方面能力得到较好发展的人或全面发挥各方面才能的人作为全面发展的人的标准。1867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于人的全面发展作了更完整、更系统的…  相似文献   

7.
如何认识当前我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一个涉及马列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社会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重大问题,对此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一、马、列关于过渡时期的原意究竟是什么?我们认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的过渡到共产主义,指的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因为就在这一篇著作中,马克思明确指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是“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这样的社会的政治关系是什么状况呢?恩格斯在另一篇著作中回答说:无产阶级把生产资料变为国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独创的个人全面发展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与按共产主义原则组织社会的任务是一致的。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恩格斯曾写道,共产主义者的目的就是“把社会组织成这样: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在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也提到:“代替那存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 ,把以德治国作为治国韬略与依法治国并列提出来 ,这是对我国长期治国基本经验进行总结的必然结论 ,是对马克思主义治国理论的重大发展。我认为 ,在高校中贯彻“以德治国” ,主要是实行以德育人。  一、以德育人 ,是时代赋予高校的伟大历史使命  1 实现有崇高道德的社会是共产党人的伟大理想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这成为无产阶级领导人民革命的崇高的道德旗帜。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共产党宣言》,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目的和意图的“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以新的世界观叙述了“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使命的学说”。而“马克思学说中的主要的一点,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这个社会主义社会创造者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作用”。正是无产阶级推翻旧制度、建设新社会的革命作用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注定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的历史命运。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谱写的这曲共产主义的歌中之歌,开辟了无产阶级解放斗争走向胜利的光辉前程。  相似文献   

11.
(一)马克思主义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形成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是一显明的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后的第三年,中国农民掀起了太平天国革命,提出了废除私有财产的宏伟蓝图,但是,农民的共产主义乌托邦和科学共产主义并无任何的联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发表的许多言论,当时的中国人也一无所知。在中国文字记载中,第一次提到马克思的,是梁启超。梁在1902年所写的《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附带提到过马克思,译文作“麦喀士”,不过很简略,而且带有批  相似文献   

12.
一百多年前,当共产主义还是作为一个“幽灵”在欧洲徘徊的时候,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当时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缜密思考,得出了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一定会在全世界实现的科学结论.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情形,革命导师依据当时的材料在《共产党宣言》、《哥达  相似文献   

13.
从《共产党宣言》的内容看,马克思几乎全部使用“共产主义者”(Kommunisten)来指称共产主义运动的主体,这与恩格斯早前将其命名为“共产主义宣言”(Kommunistisches Manifest)的建议具有一致性。而“共产党”(Kommunistische Partei)在正文中仅仅出现一次,却被确定在这一文本的正式名称中。文本名称与内容之间乖离、文本得名与恩格斯建议抵牾的双重矛盾表明,《共产党宣言》得名并非仅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决定。事实上,《共产党宣言》(Manifest der Kommunistischen Partei)名称是共产主义者同盟二大集体讨论所确定的结果。同盟选用“共产主义”(Kommunistische)充分考虑了同盟的理论发展水平和现实需要,选用“宣言”(Manifest)则既有莫尔(Moll)的承诺因素,也有文体和修辞方面的考量。概念史研究表明,19世纪中叶“党”(Partei)指一种聚集的趋势和因此中聚集所形成的群体的统称,不具有现代语境中“政党”含义。同盟所使用的“die Kommunistische Partei”概念,与20世纪语境中具有严密组织、...  相似文献   

14.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论断,即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规律。资本主义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同样改变不了它走向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列宁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之父”的恩格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场合曾经先后作过多次论述。1847年,他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就指出:“共产主义不是关于奴隶、农奴或手工业者  相似文献   

16.
一社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人的发展。人在社会中是否能得到全面发展,是判断该社会是否优越的重要标准。人的全面发展,是指“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十分关注这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描述共产主义社会特征时,曾经指出:“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共同经营生产和由此而引起的生产的新发展,也需要  相似文献   

17.
<正>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还存在商品生产和货币?六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已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即不仅存在商品生产和货币,而且还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这样,就与马克思与恩格斯原来的设想大相径庭,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新思考和探索。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及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时都曾经提出:在共产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不再存在商品生产和货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提出并论证了这一理论。他说,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生产是公有的生产,不具有商品生产的形式”,“货币资本会完全消失,因而货币资本所引起的交易上的伪装也会消失。”“货币问题就成为完全次要的了。”一八七八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文中又重申了马克思的这一观点。他说:“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的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发表至今已经一百一十周年.重读这一光辉的著作,感想和收获极多,故特写此札记.札记中有些提法可能会与读者以往的观念相悖,不妥之处,敬希指正.在这部被列宁称之为“现代社会主义主要著作之一”①的经典名著中,恩格斯概括了“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奴隶制是古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继之而来的是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②恩格斯并且首次提出,古代世界之前的人类处于“原始时代”,即“氏族社会”.氏族“构成地球上即使不是所有的也是多数的野蛮民族的社会制度的基础”.对于未来的社会,恩格斯在本书末尾引用摩尔根的话说:“这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恩格斯认为摩尔根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结论,“对现代社会提出了直接的共产主义的要求”.③这样,恩格斯就在该书中明确地指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如下五个阶段——原始氏族社会,古代奴隶制社会,中世纪农奴制社会,近代雇佣劳动制(资本主义)社会,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9.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笔下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二词的含义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考察,有助于深入研究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二词含义的历史演变恩格斯在1888年和1890年分别为《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和德文版写序言时说过相同的话:在1847年,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408页,第22卷第68页。以下引《全集》只注卷数、页数)1891年,他在《德国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坚持马克思主义,要有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要真懂马克思主义。而要真懂马克思主义,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通过研读《共产主义原理》和《共产党宣言》,弄懂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如何看资本主义,为什么这样看资本主义,才能更好地领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共产主义的观点,从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