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老师吴天石(1911—1966),于“文革”初期受极左路线迫害,离开我们已有26年了。天石师蒙难26年后,由《江苏教育》编辑部编辑的《吴天石文集》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我认为这是对天石师的最好纪念。天石师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有比较体系化的教育思想,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教育遗产。他极其重视教育,但不是惟教育论者,而是主张教育应为时代、为人民、为社会服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提倡“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服务于新政治”,“服务于反‘清剿’、反‘清乡’斗争等等”的抗日斗争;培  相似文献   

2.
我的老师吴天石(1911—1966),于“文革”初期受极左路线迫害,离开我们已有26年了。天石师蒙难后,噩耗传来,正在常熟莫城搞“四清”的我,闻讯悲痛而泣,为之啜食一日。26年后,以《江苏教育》编辑部名义编辑的《吴天石文集》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我认为这是对天石师的最好纪念。天石师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有比较体系化的教育思想,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教育遗产。他极其重视教育,但不是惟教育论者,而是主张教育应为时代、为人民、为社会服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提倡“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服务于新政治”,“服务于反‘清剿’、反‘清乡’斗争等等”的抗日斗争;培养学生“能弄通解放战  相似文献   

3.
背景提示 1962年,江苏省教育厅在常州召开中小学师范语文教学会议。时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吴天石与会作了题为《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训练》的发言,从教学思想、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到语文教师的修养等,对中小学、师范的语文教学作了全面的论述。《江苏教育》于当年第12期全文发表了吴天石的讲话。这个讲话切中时弊,对于经历了“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大伤元气的教育和教学,是一剂良药和猛药,对当时江苏省中小学及师范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并在全国范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时至今日,吴天石讲话中的“文道结合”、“精讲多练”、“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功训练”等观点,仍是中小学和师范院校语文教学改革必须强调和坚守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正>·背景提示·1962年,江苏省教育厅在常州召开中小学师范语文教学会议。时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吴天石与会作了题为《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训练》的发言,从教学思想、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到语文教师的修养等,对中小学、师范的语文教学作了全面的论述。《江苏教育》于当年第12期全文发表了吴天石的讲话。这个讲话切中时弊,对当时江苏省中小学及师范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今年八月三日,是我省优秀的教育家、原省教育厅厅长吴天石同志被迫害致死二十周年纪念日。吴天石同志生前为发展我省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写作的书稿、诗文,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现从即将召开的“吴天石教育思想研讨会”组织的文章中,挑选出以下几篇,先行发表,以表达我们和广大读者对他的怀念之情。这些文章原稿都比较长,我们刊登时作了删节。原稿以后将由“研讨会”另出专集。  相似文献   

6.
吴天石同志惨遭林彪、“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迫害致死,已经整整十三年了。天石同志长期主持省教育厅工作,在此期间,一直兼任《江苏教育》的总编,全力扶育刊物的成长。如今,天石同志的沉冤得到昭雪,死者瞑目,生者有所慰藉;《江苏教育》也欣逢春雨,重新复刊,堪以告慰天石同志。可是,他再也不能亲自领导我们的工作了。我们为失去了一位好领导、好总编而深感悲痛。他的革命精神、战斗业绩和高尚品格,  相似文献   

7.
××同学: 来信说读了《师范教育》试刊号封底摘选的诗句,很有感触,很受启发,要求我们介绍作者并刊出全诗。经我们查核,这首诗是江苏省教育厅已故厅长吴天石同志在一篇《教育工作通讯》中引用的,见《江苏教育》小学版一九六三年第七期。有一位青年教师“对于教师工作表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安心,甚至还在一点牢骚”,写了一首诗说“青春在当当的钟声下逝去”。吴天石同志热情地劝导他:“我告诉你,有  相似文献   

8.
沈健 《江苏教育》2012,(32):6-7
为纪念深受尊敬的人民教育家、江苏省教育厅老厅长吴天石先生100周年诞辰,省教育厅举行了吴天石教育思想研讨会暨《人民教育家吴天石》首发式,深切缅怀吴天石同志。吴天石同志是坚定不移的马克思主义者。早年求学  相似文献   

9.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由江苏教育报刊社主办,《江苏教育》、《江苏教育报》、江苏教育新闻网承办,三江学院协办的"新中国60年江苏教育最有影响人物"评选结果于9月27日下午在南京揭晓。当选人物共20位,分别是:王湛、史绍熙、朱小蔓、李吉林、匡亚明、曲钦岳、严恺、吴天石、吴贻芳、闵乃本、陈鹤琴、杨瑞清、胡福明、胡百良、洪宗礼、侯晶晶、姚止平、殷雪梅、斯霞、鲁洁。曹卫星副省长揭晓了评选结果并为当选  相似文献   

10.
吴天石厅长“文化大革命”前在主持江苏省教育厅工作十多年的期间里,在抓好全面工作的同时,也把《江苏教育》杂志作为推动全省教育工作开展的一个有力工具,一个重要的舆论阵地。因而,他与《江苏教育》杂志的联系显得格外密切。我是1960年底加入《江苏教育》的编辑队伍的,对此我有比较深刻的印象。现根据自己的回忆,并参阅其他同志的一些记录,  相似文献   

11.
(一)吴天石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惨遭迫害致死,至今已是整整二十个年头了。吴天石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党的教育战线的一名忠诚战士,长期从事学校教育工作和教育行政领导工作。他在教育这块园地上辛勤地耕耘,桃李遍于天下;他在江苏省教育厅长这个岗位上忘我地工作,建树有目共睹。正当他精力充沛、满腔热忱地为发展我省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狂飙突起,过早地夺走了他的生命。每念及此,我心中充满了惆怅和悲愤。一九五○年,我认识天石同志于无锡。那时,他担任苏南公学校长,我们之间还没有工作上的直接关系,相遇寒喧数语,然而互见亲切。一九五四年,天石同志从江苏师范学院调到省教育厅工作,我在省委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吴天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他是教育战线的一名忠诚战士,曾任我省教育厅厅长和兼任《江苏教育》编辑部的总编辑多年。我是1955年到《江苏教育》编辑部工作的,1964年调上海工作,在吴厅长的领导和教育下。有近十年时间。他的博学多才、艰苦朴素、平易近人,至今仍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3.
高晓声,江苏武进县人,生于一九二八年。建国初即开始文学创作,“文革”后重返文坛,出版有《陈奂生》、《高晓声小说选》等小说集。其中《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高晓声在“文革”后发表的作品中,所塑造的主要是农民形象。这些人物形象,约可分为两类。一是体现作者对历史的反思的农民形象,如  相似文献   

14.
丁玲的《“牛棚”小品》(最初发表于《十月》1979年第3期。后收入《丁玲文集》第5卷)和杨绛的《干校六记》(三联书店1981年7月版),实在是当代文学中写“文革”的散文珍品。“文革”这头怪物闯入我国人民政治生活的十年,造成了难以数计的大大小小的悲剧,两位年已古稀女作者以她们丰富的阅历,优美文笔,痛定思痛,写出了“文革”中亲身遭遇。  相似文献   

15.
六月二十三日下午,江苏教育编辑部举行纪念《江苏教育》小学版出刊三百期茶话会。曾经领导和关心《江苏教育》的教育厅老厅长刘定汉、朱之闻等和现任厅领导、教育厅各处室、厅属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以及省市邮电部门、教育出版社、新华日报印刷厂、新华印刷厂的来宾应邀到会聚谈。刘定汉等领导同志都在讲话中,回顾了《江苏教育》三十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重视下发展的历程;追忆了已故厅长兼《江苏教育》总编辑的吴天石同志精心培育刊物的劳绩;祝贺刊物在提高教师政治、业务水平,培养教学骨干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赞扬了编辑同志克服困难、办好刊物的可贵精神,特别对几十年如一日,为他人服务,不求名、不求利的老编辑提出表扬;要求大家要以整改的精神,进一步把刊物办好。教育厅代厅长、党组书记罗明同志慰问和勉励编辑要坚持办刊的正确  相似文献   

16.
<正>再次捧读吴天石先生的《谈谈我国古代学者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以下简称《学习》),感慨万千,但诸多感悟最终聚焦在一句话上:我们必须补课。吴天石先生的这本书,是一个读书人、教育人必读的一本书。补读这本书,就是补上关于"学习"这一课,就是补上优秀民族文化传统这一课。说到底,就是补上读书做人这一课。一、《学习》一书的重大意义和价值天石先生的《学习》,是本"小书",因为体量小,篇幅不长,字数不多;但我始终认为这是本"大书"。其大就大  相似文献   

17.
仰高山,悲季子,济济翔翔,二十周年祭。博大精深研讨始,缅念仪型,母堕观山泪。.折磨多,情难已,花落花开,“专样”终行世。无限低徊无限意,宛是丰碑,永驻人心里!苏幕遮——捧读《吴天石和他的教育思想》感赋@翟果行~~  相似文献   

18.
作为北宋士大夫的代表人物,苏轼将儒学的坚忍、道家的旷达、佛禅的空灵,融合到了完美的境界。然而,纵观苏轼的一生,不难发现儒家思想始终占主导地位。在文学创作中他提出“有为而作”的主张。他的散文体现了儒家经典哲学的精神内涵,即以“道”为理想,“仁”为实现“道”的基础。《范文正公文集叙》是苏轼为《范仲淹文集》所做的序言,分析《范文正公文集叙》可以不仅有助于理解苏轼的散文写作思想,对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文革问题的众声喧语意味着“遗忘”已然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生存和生命活动的精神困境之一。《梦中山河——文革忏悔录》以自叙传的形式、深刻的罪的自责及忏悔和亲切的信仰体验表明了中国已经出现了真正的奥古斯丁式的关于文革题材的《忏悔录》。其精神探索的最高峰在于将整个文革的时代特征总结为两个字“玩人”。“玩人”是“吃人”的具体性和特定性的体现,是“吃人”的时代衍生。  相似文献   

20.
我的父亲吴天石于1966年8月“文革”初期与我母亲李敬仪一起惨遭迫害致死,至今已是第三十三个年头了.三十余年来,父母的音容笑貌、高贵品质无时不萦回在我脑际,深藏在我心中,激励我前进、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