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副刊三问     
李伟明 《新闻窗》2012,(5):57-58
由于笔者做过较长时间的副刊编辑,又是副刊的热心作者,且一直是副刊的忠实读者,虽说由于工作岗位的变动,不再具体从事副刊编辑工作,但对报纸副刊的感情不变,故以书面形式提出如下问题,看看是否值得副刊界同仁关注或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2.
孙丽君 《青年记者》2003,(7):41-41,56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没有时间去一一细读报上的信息,党报副刊欲将读者的目光牢牢吸引住,必须紧追读者的阅读趋向,从理念到运作,从内容到形式,创新求变。内容:从知识性、文学性到新闻性、服务性强调知识性、文学性和娱乐性,是党报副刊传统的编辑理念。与之相适应,要求副刊内容丰富多彩,格调轻松活泼,好比是大餐  相似文献   

3.
阿睿 《新闻采编》2009,(2):29-29
我在一家地方报纸副刊做编辑整整二十三载,二十多年的副刊编辑生涯,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做副刊编辑不容易,尤其想做好,做得完美,既要让管你的认可,又要让你面对的作者和读者都满意,确  相似文献   

4.
《新闻与写作》2007,(3):19-19
本刊讯1月26日下午,2007年首都报纸副刊界新春茶话会在京举办。首都众多报纸的副刊编辑代表汇聚一堂,为副刊发展建言献策。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汤恒等致辞。  相似文献   

5.
董岩 《传媒》2003,(4):27-29
五、报纸副刊的双重性——文化性和信息性 主持人:您在谈办副刊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中曾提及副刊的基本性质是文化,我知道您一向强调报纸的信息本质,这样说来副刊是寄生在新闻大树上的花朵。  相似文献   

6.
副刊三题     
一、关于报纸副刊的地位 中国报纸副刊最早是以“附张”的形式出现的,第一张副刊则是1897年11月24日英商字林洋行创办的《字林沪报》附张“消闲报”。从报纸问世的那一天起,副刊就如影随形。不过那时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版面协调和对读者欣赏品味的调剂。当时,它确是正报的次要部分,称“副刊”则是名副其实的“副”。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报纸事业的发展,副刊的作用、地位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不过长期以来,人们已习惯地把副刊看成是正报的延伸和补充,副刊也一直甘当配角,居于从属的地位,甚至在历年来开展的我…  相似文献   

7.
副刊是报纸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副刊编辑尽管人数不多,却是报纸工作人员集团军中一支重要的方面军.  相似文献   

8.
广电报副刊定位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瑜 《视听界》2000,(2):25-26
近年来,广播电视报的副刊类版面发展很快,除了原有的与广播影视相关的影视类副刊外,不少广播电视报办起了诸如生活服务类、社会新闻类等多种内容的副刊版面,成为继节目表之后的第二个支撑点。广播电视报的副刊,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应该是以影视类副刊为主的。为什么现在的大多数广播电视  相似文献   

9.
关于报纸副刊曾有一种说法:副刊不副。副刊由于其独具的内容特色,文图并茂,很为各阶层的读者喜爱,就受众而言,副刊的确“不副”。但长期以来,副刊的“不副”并没有在内容上发生质的变化,在信息传播上也没有发生量的延伸,也就是说,副刊的文化的新闻比重太轻,它一直生存在自己的“怪圈”里,因而显得那么纤弱,那么苍白。  相似文献   

10.
报纸的版面编排是二维平面艺术,作为整张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传播文化艺术信息的载体,副刊版面必须遵循图文并茂的版面编排原则。报纸文化艺术类副刊的特点内容决定形式,副刊要办得好,主要靠稿件内容取胜。报纸副刊所登载的文学作品,与文学期刊上的文学作品虽有共同之处,在报纸副刊所登载的文学作品中,虽然各种文艺体裁都有所展示,但主要以适合报纸版面特点的散文为主。《辽宁广播电视报》《家春秋》副刊就是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的报刊编辑实践思想充分体现在其对《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编辑活动中.他深刻论述了报纸副刊的重要性,积极营造读者至上的副刊编辑观;追求文学超脱性,旨在建立高雅文学园地的编辑理想;坚持只认作品不认人,作品能修不退的人本编辑态度;他要求编者谨守职业的尊严,对副刊版面编排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12.
报纸副刊,在报纸的改革中获得极大的丰富与发展。先是“星期天”、“周末”版等文化性周刊,从过去单一的文艺副刊中派生而出。接着,社会性、生活类等等副刊应运而生……这些副刊大都以形象生动的内容,美观活泼的版面,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得到读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3.
吕晓峰 《今传媒》2016,(9):84-85
现代报纸一般包括新闻、评论、副刊和广告四大基本构件。简单来说,副刊与其他三个报纸构成要件的区别在于:新闻提供事实,评论提供意见,广告推销商品或观念,而副刊提供娱乐与知识。本文将结合对副刊定义、演进过程,传播意义与文化特征,编辑方针与运营策略,现实问题与发展趋势等问题的探讨,分析中国当代报纸副刊的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14.
副刊代表党报的品位,必须具备正确的办刊理念和编辑指导思想,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应成为地方党报副刊编辑理念和编辑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左元 《新闻世界》2014,(9):8-10
报纸副刊编辑在编辑过程中,根据各种需要,撰写并呈现在副刊版面上的各类说明性文字,包括编者按、编后、征稿启事、读者来信回复等"编辑启事",有它们独特的意义。副刊编辑应该重视编辑启事,增加精神共鸣,增强副刊粘度,从而增大报纸魅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报纸副刊亟待改革,这是学界和业界的共识;中国报纸副刊怎样改革,这更是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副刊的定位和运作两个层面探讨了副刊改革的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报纸副刊编辑20年了,现在越来越觉得这副刊编辑不好当。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读者阅读口味的改变,对副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的副刊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发表文学作品的副刊了,而是一种大副刊,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这就迫使今天的副刊编辑要不断加强学习,要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审美眼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企业报”系指厂、矿等企业所办的机关报。副刊是整个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报纸的其它版面一样,有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作用的共性。但副刊又有它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仅企业报而言,其副刊的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明显的文艺性副刊作为其它版面的补充部分,它的作用不同于消息、通讯、评论等,它要给读者带来文艺性的精神享受。这样,才使副刊具有与其它版面不同的特色。在文艺性方面,企业报不同于信息报、广告报、科技报等一类的报纸,企业报的副刊作为文艺阵地,有意  相似文献   

19.
王民 《当代传播》2000,(4):60-62
一、港报副刊在香港报纸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 ,香港报纸竞争愈演愈烈 ,各大报纸纷纷用增加版面等手段来吸引争取读者。在各行各业新闻与过去大致相同的情况下 ,香港报纸增加版面的做法 ,大都是一方面将新闻细分 ,一方面做大量的副刊。随机查阅2000年1月4日的几家港报 ,《东方日报》已有8叠116个版 ,其中 ,副刊占整张报纸的3/5强 ;《星岛日报》有4叠100多个版 ,副刊约占整张报纸的2/3 ;《太阳报》有7叠90个版 ,副刊约占整张报纸的2/3。粗略翻阅香港报纸 ,可以发现港报对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介绍报道 ,已经到了详尽的…  相似文献   

20.
张颖 《记者摇篮》2007,(3):26-26
中国报纸副刊,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引领大众文化的辉煌、90年代删减让位于新闻版面的黯淡后,在21世纪初,又重新成为报纸的一大聚焦点,自成风格的副刊正日益成为报纸赢得长期稳定的读者群的“兵家必争之地”。然而,2006年网络文学以及个人日志类博客的火爆,在让副刊编辑为找到一个巨大稿源而欣喜后,很快就感受到一种压力,一种副刊面对包围所感觉到的压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