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2010年网络红人“微笑姐”成名事件的传播路径,探索网络环境下网络环境下“传播链”的产生过程及其特征,希望利用“传播链”寻求舆论引导的最佳节点.  相似文献   

2.
王潇婉 《传媒》2018,(5):40-41
"网红记者"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推出的名记者培养项目,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的记者,让记者成为新时代媒体报道的主力军,适应新媒体传播规律,将影响力从报纸扩展到网络上.这与那些追求"一夜成名"的"网红"不同,"网红记者"是一群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努力传播正能量的"网红".  相似文献   

3.
媒体在新的传播背景下,逐渐由传统的信息发布平台演变为交互的舆论场,意见的汇聚推动事件的发展,也影响着社会大众对事件的认知,特定条件下极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次生灾害"。灾难事件具有偶然性,但网络谣言却有迹可循。本文将围绕"8·12"天津市塘沽爆炸事件,探讨社会化媒体时期网络谣言的传播路径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这个充满着偶然性的风险社会,网络等新媒体日益普及并高速发展,各类突发性事件的波及范围迅速扩大,影响后果日益加深。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危机事件发生情况的变化,学界对危机传播管理研究的关注重点也在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
公共事件的发生本身就会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因此公共事件的传播管理非常重要.如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网络化越来越快.网络成为了快速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公共事件的传播.网络传播具有灵活性、互动性和自由性,对于某一公共事件,人们可以自由的发表言论,自由的传播,这导致网络公共事件的传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因此如何净化网络环境,使得网络公共事件的传播管理得到进一步的规范都将是未来要着重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2010年,中国企业在蒙牛与伊利的媒体战中,从另一个方向接受了一次生动的"全媒体传播"教育.联想到几年前的三鹿奶粉事件,许多企业开始认识到企业公众形象的传播渠道,不仅仅是传统的报纸、广播和电视,网络竟然也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它可以让一家企业一夜爆红,也可能让一家企业多年积累的品牌形象轰然坍塌.  相似文献   

7.
网络事件案例库建设与案例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网络舆论对现实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但当前对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和预警、控制机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网络事件往往是网络舆情形成的关键诱因,其传播和讨论对推动网络舆情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半自动方法自动采集大量网络事件案例相关信息,包括网络事件的发展、传播过程和相关网络文献,建立网络事件案例库,开发了对案例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统计、聚类和信息计量等分析工具,并实现了分析结果的可视化.以网路事件案例库为支撑,本文分析网络舆论的传播要素和传播规律,探讨了网络事件的监控预警和引导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作为一种传播工具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博客、播客的一夜成名使得新闻传播的主体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满足了人们喜欢个性表达的嗜好,也让传统新闻传播的地位变得尴尬起来。在网络媒介发展日趋成熟的大背景下,本文以博客、播客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双客” (博客和播客的简称,以下同)对“把关人”理论的冲击,进一步来看“把关人”理论在网络时代的变迁,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新见解。  相似文献   

9.
一、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聚合效应 从聚合的角度来看,网络群体性事件应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或敏感事件引发的网络特定群体或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的规模性聚集.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传者与受众的角色划分,整合了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等传统传播方式,形成了以融合同步传播、异步传播为特点的新的网络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0.
林嘉祥事件是一个热点话题,其网络传播行为也值得分析和思考.本文对林嘉祥事件网络传播所折射出的问题做几点简略的解读. 网络曝光:一种监督手段 在林嘉祥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下午,奥一网网友独家发出了记录林嘉祥当晚与女孩父母争吵的视频,随后该视频经各大网站转载.网络视频的传播引起了广大网民的极大愤慨,人肉搜索随即启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媒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环境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治民主化、信息公开化进程不断加深.许多社会事件都是在网络舆论的推动下,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网络热点事件.本文选择了近期网络热点事件——“安徽丢肾事件”,关注全媒环境下网络舆论在网络热点事件中的推动作用,通过对安徽丢肾事件的报道分析,分析个体事件上升为公共事件的演变流程及网络舆论、流言传播对于事件升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向宁  向志强 《今传媒》2015,(4):42-4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彻底改变了人际之间信息传播的方式,新媒体的高度信息扩散和多向互动特点给网络热点事件的传播搭建了一条民间通道.本文通过对柴静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的回顾,从传播学的角度审视事件的始末,以拉斯韦尔的5W(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传播效果)模式为框架,并且结合经典传播学理论对《穹顶之下》走红进行解读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毫无姿色、也谈不上才华的芙蓉姐姐,在水木清华BBS上红透网络半边天;默默无闻、貌不惊人的邻家女孩李宇春,通过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而一夜成名;幕后策划者蒙牛集团更是声名远播,销量飙升……芙蓉姐姐“使用”网络,满足个人展示欲望;李宇春“使用”湖南卫视,成就个人明星梦想  相似文献   

14.
网络出现至今,给大众生活和媒体接触方式带来的改变有目共睹,随着数字技术的愈加成熟,网络媒体也有了巨大发展.类似"艳照门"的事件正是借助了网络传播的特性得以造成广泛的影响.本文从具有代表性的香港"艳照门"事件分析网络传播在传播公众事件上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网络越来越成为公民维权的工具.一段时期以来,王帅帖案、公安局长拐卖民女案、公安局政委女儿冒名顶替案,一系列借助网络维护公民权益的事件,显示了网络这一新传播技术的社会威力.在网络维权事件传播中,真实与虚假信息并存,维权与诽谤难辨,因而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的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学视角探讨网络媒介环境中群体性事件的舆情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群体性事件中,信息传播所形成的舆情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传播环境和形成过程的不同,会导致最终舆情的不同.随着新媒体的崛起,网络已经成为言论聚集的一大主要场所,而网络群体性事件往往相对于现实群体性事件更为棘手.因为网络群体性事件一般受到全国的关注,任何网络群体性事件都会接受全国公众的“言判”,同时,网民还可通过“人肉搜索”等方式不断扩大和增加关于某一事件的信息量,既可以引发正面的共振也可能形成恶性共振的叠加,产生巨大的破坏性效应.本文探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异变,并提出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舆论失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董辉 《记者摇篮》2007,(7):77-78
突发事件是指在短促的时间内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事件。突发事件因为具有突然性、新鲜性、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而备受人们的关注,成为新闻的一个亮点,传播速  相似文献   

18.
网络事件的传播主战场在网络场域内,网络媒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网络事件在传播过程中会存在各种的问题,这就需要传统媒体对网络事件的传播进行必要的引导,而这一引导也是一种有选择的活动,同时,在对网络事件的传播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实现了互补的效果,它们相互配合促使新闻生态朝着和谐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众传播技术的发展,社会迎来了网络的个人传播时代,其传播的影响日益突出.2009年底,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指出,过去一年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有3O%是由网络率先公开爆料从而引发公众关注和参与.今年以来,江西宜黄事件、河北大学醉驾事件都最先被个人通过网络披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3年来242个冲突性事件传播轨迹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网络对冲突性事件传播的介入和影响,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其程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日益加深.其影响体现在:作为冲突性事件传播的发源地;设置冲突性事件传播的议程,引导或改变冲突性事件传播的轨迹;补充或替代传统媒体的功能,发挥联动效应或修正作用.网络提高了冲突性事件被公众看见、被舆论影响的机会,推动了冲突性事件个案的解决,但在促进冲突性议题的解决方面依然乏力.利用网络的积极作用,搭建意见表达和理性对话的公共平台,当是避免或者化解社会冲突的传播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