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与导读]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无论是从数学的产生还是从数学的发展来看,数学与现实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只有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地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才有可能真正被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基于此理念,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才有可能真正被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由此可见,我们在教学中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才有可能真正被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由此可见,我们在教学中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精选  相似文献   

4.
肖声学 《考试周刊》2013,(20):63-64
只有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才有可能真正被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渗透数学应用意识,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认识面积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教学中,要通过物体有面——面有大小——平面图形有大小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那么,如何有效落实?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片断,帮助学生理解面积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6.
数学问题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的微学课程标滩勘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数学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熟悉的生活情况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相似文献   

8.
曹志玲 《成才之路》2009,(19):23-23
一、生活情境中“找”数学 新课程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目标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的微学课程标滩勘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数学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熟悉的生活情况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小学数学课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去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和技能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还可以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倘若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既可打开数学与生活的屏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又可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数学技能。  相似文献   

12.
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为此,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进行了探索。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强化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注重实践第一,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离开了现实世界,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数学,在孩子们看来,是对自己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解读”或升华。从这一层面来说,小学生的数学理应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学习也完全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所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去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陈利 《教育》2014,(6):72-72
新课程鼓励教师用具体生动、丰富有趣、极富挑战性的数学学习素材,引领学生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主张让数学学习素材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不断地沟通生活数学与小学数学教材(文本)数学的联系,真正使数学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真正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可以在小学生的生活中找到相关的实体模型,现实的生活背景为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情境与源泉,数学知识产生了现实的需要,必须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6.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刘艳婷 《考试周刊》2013,(31):50-51
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很紧密,数学生活化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连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课中的运用谈谈认识。  相似文献   

18.
新颁布的《国家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件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孩子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张兆媛 《湖北教育》2009,(12):47-48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华罗庚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新增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相似文献   

20.
罗敏 《考试周刊》2023,(7):95-98
小学数学是一门具有逻辑性、思维性的学科,如果仅仅是通过死记硬背、理论学习等方式,是不可能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完全掌握在自己的心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数学课堂上体现出一种“生活化”,通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分析、观察、探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数学课程的逻辑性、结构性,将“生活”与“数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思考、类比、归纳、实践、操作、分析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进行课堂实践,体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文章从“生活味”“数学味”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