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陈式太极十三杆简介陈式太极十三杆,又称十三大枪(加上枪头即为枪),是陈式太极器械套路中长器械重兵器的一种。杆采用三米多长,尾部较粗的白蜡杆制成。套路以十三个动作组成,故名“十三杆”。太极十三杆,套路短而精,没有舞花动作.一招一式用法逼真.威力无穷。它以沾、缠、绞、拦、披、崩、拖、挂、横、扎、抖、架、挑等杆法,独具特点,是陈式太极器械中的佼佼者。练此杆,必须有雄厚的拳术基础。练时要求裆圆步稳.腰扭臂缠,以相当的内劲缠绕杆.身体突然发力。因此,是陈式太极拳器械套路中增长内劲,加大裆腰臂的爆发力,…  相似文献   

2.
穆圣奇门枪     
穆圣奇门枪是回族武术杨氏教门拳器械秘传套路之一,此枪乃一代宗师杨公士鹏先生(1779~1870年)所创。至今已传七代,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杨氏枪包括:双头双尖枪、阴手枪、双头枪、六合枪、小径断门枪(总套、十三枪、七星枪)、阿里大枪、月子枪、奇门枪、追魂夺命枪等单练对练套路。  相似文献   

3.
王炳生  崔晓梅 《武当》2005,(10):6-10
武当太极十三杆是九宫太极门中长兵器的一种。古代亦称大杆子或大杆。据何良臣《阵记》载:“马字枪,沙家杆子,李家短枪,各尽其妙”。该杆长约3米,把粗约五厘米,白腊棍制成。双手阴阳握杆为主,左右互换握法使其招术。杆法套路有抖、劈、崩、推、拨、戳、挑、格、缠、圈、滑、滞、云等动作变化组成。运用太极的身法、步法,以腰发力,力达杆身。以太极腰、八卦步、大抖杆为基本功。用于贯通  相似文献   

4.
吴式太极拳系列有拳、剑、刀、双剑、枪棍、杆、大杆子、推手等。现由李承祥老师编排,李迎、陈桂香、佟强、张淑先、李桂萍、王桂琴等六人演练。吴式太极双剑介绍如下:(接上期)十三、倒挂金铃右脚向前上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手持剑向前反刺出。见图35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好,好在它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人体运动。多年来,我所接触的习练太极拳的中外人士,从亲身受益中一致称赞太极拳好。 太极拳在中国走过了几百年的漫长道路。初时有“十三势”、“长拳”、“炮锤”等套路。18世纪末,山西王宗岳用太极哲理解释拳理,撰写了《太极拳论》,从此出现了“太极拳”的统称。太极拳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流派,主要的有陈式、杨式、武式、孙式、吴式等太极拳。除了拳,还有太极刀、太极剑、太极枪和技击性的太极推手等太极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委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以杨式太极拳拳架与素  相似文献   

6.
正胡明红,江苏苏州市人。自幼热爱武术运动,擅长传统武术套路以及竞赛套路刀、枪、剑、棍、太极类套路拳械、推手等。1984年起多次参加省、市武协举办的各项武术比赛荣获金、银、铜牌数十枚。2002年参加第三届"爱德士杯"苏通两市武术交流赛获传统套路拳术单  相似文献   

7.
《武当》2009,(8):I0004-I0004
武当山传真武术院 该院由武当龙门派第二十五代、武当松溪派第十三代传人王兴清(道号“信玄”)创办,是武当山唯一一家当地人办的武术院校。主要传授武当太极、八卦、形意、太乙、三丰、玄武、纯阳及刀、枪、剑、棍、拂尘等武当派功夫和道教正宗内功拳法及器械,  相似文献   

8.
两头枪一路     
前言两头枪亦叫两头蛇,老名是穆桂英斗番,又称花枪,是南派少林稀少而优秀的传统器械套路。它不仅具有一般枪棍之类长器械的特点,而且在舞花、穿刺、换把、挑插等方面有其独特的风格。动作  相似文献   

9.
翟海鸥  马军  赵铁军 《武当》2004,(6):7-10
闾山道家太极阴阳五行门秘技器械有三:一杆、二剑、三双钺。一杆即为“五行杆”。杆者,法天则地,取法阴阳两极枢轴之理,杆法朴实无华,简而实用,不以花招取悦于人,杆杆皆非虚设,皆有  相似文献   

10.
牛郎棍     
牛郎棍是流传在山东烟台、济南等地的一种短器械套路,相传为明末严飞所创。其技法融棍、刀、枪、剑等特长于一体,风格泼辣紧凑。主要套路有:田字鞭、十字鞭、单拆鞭、双拆鞭等。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优秀套路运动员气质类型进行研究,找出相关规律,旨在为武术套路项目训练及武术运动选材提供科学依据。文章结果显示:不同级别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气质类型差异不大,不同项目武术套路运动员气质类型差异较大。其中南拳项目运动员多为多血质型;剑枪和刀棍运动员气质类型分布较广,其中多血质相关型较多;太极项目运动员多为粘液质型。抑郁质类型不适合从事武术套路运动。  相似文献   

12.
博文 《中华武术》2000,(1):58-58
由辽宁省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辽宁武协太极拳研究会承办的’99辽宁省首届“六陆杯”太极拳(剑、推手)精英大奖赛,于 1999年9月 2 5~ 2 6日在沈阳隆重举行。 竞赛项目有太极拳、太极器械、太极推手、太极技术、全能。太极拳包括42式竞赛套路,陈、杨、武、吴、孙竞赛套路及传统套路。来自沈阳、大连、鞍山、本溪、丹东等13个市代表队,一百多名运动员参加了角逐。经过两天的拼杀,沈阳的李文利、陈桂红分获男子3项全能冠军;在太极推手男女共15项中,展开了激烈竞争,最后铁岭唐超获男子80公斤级冠军;沈阳王…  相似文献   

13.
索命断魂枪     
索命断魂枪是武术中的一套久享盛名的长器械套路。其套路招势刚劲有力,节奏分明,变化多端,连贯通达,技击点神出鬼没,取其要害,索其性命,断其魂魄。主要枪法有拦、拿、扎、挑、刺、崩、抡,还有舞花等。全套共为两段。第一段主要是拦拿扎枪;第二段主要是舞花、抡扎及长枪短用等。其练习决窍是身走灵如猫,枪出迅如镖,枪扎一条线,枪抡不见面,收枪如捺虎,枪摆似游龙,手眼身法步,气力达枪尖。 笔者深得索命断魂枪之真传,经二十余年的刻苦演练,精心琢磨,稍有小乘。今将其套路整理成文,介绍给同道,不当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李迎 《健身科学》2012,(4):38-38
吴式太极刀是由哈尔滨呈祥武术俱乐部总教练、中国武林百杰、吴氏太极第四代传人李承祥先生口传身教,由李迎执笔归纳整理的一套传优器械套路。其风格特点是紧凑舒仲、私静轻柔、川字步型、隅中求正。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是武术项目的一种,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传太极并无套路,太极拳原始骨架就是十三式,分别为棚、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十三字组成,它概括了太极拳的主要法则。  相似文献   

16.
太极圆功     
魏刚 《精武》2007,(7):54-57
太极圆功外形简单内涵丰富。因为太极圆功的劲力贯穿了拳法始终,故习练者若依照此法长期苦练,即可把太极拳所包含的劲力练上身,然后把这个劲力带到套路中、带到器械中、带到推手中,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锻炼效果。太极圆功包含了许多武林前辈的心血,现在我把它整理成文介绍给爱好太极拳的朋友们,以便共同探讨,不足之处恳请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吴式太极扇     
[简介] 近年来,涌现了很多关于扇的武术套路。如:陈式太极扇、杨式太极扇、太极功夫扇等。根据掌握的资料,还没有吴式太极扇的套路形成,应广大吴式太极拳爱好者的要求,我们创编了《吴式太极扇》这一新套路。经过几年来的习练和表演,得到了有关人士的初步肯定,为使这一新套路更加完善成熟,现将其整理成文。吴式太极扇的特点仍然是以吴式太极拳的身法步型为主,  相似文献   

18.
名家信箱     
山东平原县袁秀卿(001046号会员)来信:2007年8期刊登了杨式太极枪,我按照张勇涛老师创编的简易杨式太极枪自学,在学习中有一些问题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解答。1.杨式太极枪的长度,重量是多少?枪头、抢缨的标准是什么?2.练一套简易杨式太极枪需多长时间?3.杨式太极枪中第8式的舞花枪是否在头上画一个平圆?4.第12式扣腿刺胸的动作要领能否请老师再讲述一下?  相似文献   

19.
太极柔力球作为一项新兴的民间体育活动,在其发明至今的短短十几年里,它以自己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鲜明的民族特色,逐渐成为我国颇具群众基础的健身运动项目之一。其中太极类套路以其刚柔并济的风格深受广大球友的喜爱。为了推动太极类套路的进一步普及和推广,促进柔力球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柔力球太极类套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太极类套路具有更加鲜明的观赏价值、健身价值和文化价值;其深受广大球友的喜爱但在竞赛中鲜有人问津;在太极类套路的发展中存在有难度水平较高,缺乏年轻专业的教练员以及规范的管理机构的支持等弱势。建议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加大师资力量的储备,争取组织管理机构更多的支持,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并进一步开发自身的价值,促进太极类套路的推广的普及,推动柔力球项目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宗岳是清乾隆年间的山西人(故称山右),1792年他在河南洛阳教书,1795年在河南开封教书。他的武术著作有《太极拳论》,并有解释长拳和十三势内容的残稿一篇,他还修订了《打手歌》和《阴符枪谱》等共四种。《太极拳论》以太极两仪立说,解释“十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