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作为“四子书”之一立于学官的《亢仓子》,自柳宗元以来虽多有辨析,但对其作伪情况及其思想,则论述甚略。本文通过对前人论述的梳理,认为唐人王士源当时曾伪作两种《亢仓子》,现存《亢仓子》被视为“注本”,而“古本”基本上保存于现存本中;《亢仓子》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广泛吸取儒、法、农、兵等各家学说,表现出唐初黄老道家的特点和道家学说为满足政治需要而进行改造的学术趋向。  相似文献   

2.
郭店《老子乙》与今本《老子》相对应章节有明显差异。郭店《老子乙》主张“清静为天下定”,今本《老子》主张“在政治上不要有为”。《太一生水》(含老子丙)与郭店《老子甲》有密切联系,与今本《老子》相对应章节同中有异。郭店《老子甲》是“经”,《太一生水》(含老子丙)是“说”,今本《老子》是战国老子后学对春秋以降老子学说的整合。  相似文献   

3.
中医认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的变化,盛衰使万物循环,也对人体产生影响。其实,人也可以按照五行分类,其依据是《周易》八卦和《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学说。  相似文献   

4.
商君学说的流变轨迹史载不明,就其可考见者来说,《商君书》的作者可勉强视为一个“商鞅学派”,继承和发挥了商鞅的学说,也显示出融合各家思想的迹象;申子、慎到的学说虽与商君有相通处。但基本上是平行发展的;齐法家及韩非、李斯之流,其学另有所自,但也与商君学说有明显的因袭关系;《墨子·备城门》等篇的一些内容与《商君书》中的兵学著作高度契合,当是商君兵法的遗留;尸佼与尉缭史载“为商君学”,传世《尸子》与《尉缭子》确与商君学说相关,但也杂有其他各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马氏文通》(下简称《文通》)是“我国第一部语法书”,但其字类学说却常为后代语法学家所诟病。人们认为:马氏的字类假借说和字无定类说是矛盾的。他在讲字类假借时,常常说某字本何类,例如“勤”“远”二字本静字,而用如通名“苍苍”重言,本状字也,今假借为名。“它既然有其‘本为’之类,还不就是字有定类吗?既说是字无定类,又按有定类来讲,这就是自相矛盾了。”“我们认为,能运用拉丁文、希腊文、英文和法文“与汉文无异”的马建忠,绝不会犯如此明显的错误。他所以这样论述,定有其愿意之所在。本文企图据《文通》各方面的论述,探讨一下马氏字类学说的本来思路,以期雪此文字冤案。  相似文献   

6.
《云笈七籖》是道家最大的一部类书,保存了《大宋天宫宝藏》的菁华,素有"小道藏"、"道教小百科"之美称。《云笈七籖》对宇宙的生成和演化进行了颇为系统和详实的思考,形成了富有创建的宇宙源起演化学说。《云笈七籖》中论述宇宙演化理论最为集中的当属卷二,特别是《太上老君开天经》,该作提出了宇宙生成的两个过程:一是宇宙未生之前的"混沌"状态,二是宇宙世界生成后的继续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7.
《文化批判》区别于20世纪同时代同类刊物的显著特色之一,在于大量而集中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这首先与特定社会时代的需求和《文化批判》主办者自身天然条件的暗合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学说介绍在“启蒙”知识分子的同时,更是创造礼为了前途发展需要而极力抢夺的一面新旗帜。  相似文献   

8.
《庄子》是哲思和文心的结晶,“物化”是渡入《庄子》的要津。从哲学、美学、文学等多视角、多层面对《庄子》“物化”思想的研究做一个综合的论述,以展现其历史演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国语》哲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哲学内容和特点三个方面说明《国语》中的“五 行”学说,“气”论学说,“民”论学说开了中国哲学“五行”论、民论的先声,确定了《国语》 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衡受《太玄经》思想的启蒙,对于自然、宇宙、天文的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张衡在他的天文学著作《灵宪》中明确提出了“浑天”学说,其中用“道根、道干、道实”来论述宇宙的起源、发展,“阙中惟虚,阙外惟无”称谓“溟滓”,用道根来概括;第二阶段各种不同物质性元气不断运转,混沌不分,称谓“庞鸿”,用道干来概括;又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这团元气清浊分离,天形成于外,地形成于里,天地构合精气,生育万物,称谓“太元”,用道实来概括。道家哲学关于宇宙的起源的论述是张衡天文学著作《灵宪》的主导思想。同时,道家哲学豁达开朗的生死观,尖锐透辟的“人情之察”,不计名利的价值取向,在张衡的文学作品之中也有充分地体现,如“何道真之淳粹兮,去秽累而漂轻。”“谅天道之微昧,追渔夫以同嬉。超尘埃以遐逝,与世乎长辞”等等,都体现了道家精神风骨。  相似文献   

11.
《马氏文通》的“静字”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氏文通》是我国汉语语法学的开山之作。马建忠的“静字”学说,其立名既参照了前人的成说,又赋予了自己的语法观,其范围与现代汉语中的形容词相当。马氏将静字分为两类:象静与滋静;马氏静字作定语、谓语为“常”用,作其他成分为“变”用。另外,马氏又论及静字与虚字之组合情况,其论述贡献与缺陷并存。  相似文献   

12.
从《金瓶梅词话》有关方言研究的材料入手,联系当今《词话》作者的有关学说,浅析《词话》语言相当驳杂的原因,力图说明其与说唱文学有关系,支持《词话》乃集体创作学说。  相似文献   

13.
1859年.一个叫达尔文的英国人发表了举世闻名的《物种起源》。他自己也没想到的是.这本书阐述的“进化论”,在经过哲学家、思想家以及政治家们一系列的演绎后,演变成了一种政治学说和社会学说,并让人类由此癫狂了已经一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14.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有“吾与四人拥火以入”一句,课文注释将“拥”字译为“持、拿”,“拥火”即为“拿着火把”。读之总有不够确切之感。因为“拥”在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是“拥抱”,古今意义相去甚远。难道是注释错了?顺手翻开《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关于“拥”字的第一个  相似文献   

15.
先秦诸子百家,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儒”是什么意思?人们为什么要把“孔子及其《论语》的思想体系”称之为“儒家学说”?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既要从分析“儒”字的原始意义入手,又要看一看孔子及其《论语》思想体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剧中,有关“儒家学说”和“黄老学说”的论争十分激烈。那么,什么是“黄老学说”?如何认识“黄老学说”?  相似文献   

17.
《吕氏春秋》气学思想包含“精行四时”的“圜道说”,“本生”“适欲”“达郁”的精气涵养理论,以及“与元同气”、执一无为的政治主张三个方面,是对先秦道家气学思想的总结和发展。《吕氏春秋》同时把阴阳家关于四时之气的思想纳入黄老道家的“精气说”范畴,在继承《黄帝四经》《管子》四篇、《鹖冠子》等黄老道家养气以施无为之治思想的基础上,强调保证君主政令畅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小说”一词出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所言“小说”是指那些与道家思想不同的各家思想学说,以为它们不能大达于至道,与《荀子·正名》所云“知者论道而已矣,小家珍说之所愿皆衰矣”的“小家珍说”意思接近,只是苟子所谓“小家珍说”是指不合于儒家思想的其他诸子学说。由此可见,“小说”在先秦主要是一种文化价值判断,还不是严格意义的文体概念。  相似文献   

19.
板块的划分     
高中《地理》上册P139用“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的标题重点介绍了板块造学说的基本论点,限于篇幅,教材对板块的划分点到但未展开详述,鉴于教学中经常有学生对板块的划分方法发问,故有必要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批驳了布热津斯基在《大失败》中杜撰的“移植论”对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攻击,指出:只要是科学直理,就能超越国界,地区,就可以移植;20世纪众多国家纷纷“移植”共产主义学说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环境决定的;共产主义学说产生的根源,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对典型国家的考察,对人类历史优秀文化成果的继承和吸收及其实践性,群众性,使共产主义学说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