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舰戈 《兰台世界》2016,(11):46-48
马端临是宋末元初著名的史学家,江西饶州乐平人。他总结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写成《文献通考》一书,成为后世典章制度的经典之作。《文献通考》作为马端临用毕生心血完成的典制体巨著,集中体现了其"会通因仍之道"和"变通张弛之故"的史学思想,而其他史学思想在整个《文献通考》中也有比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马端临所著《文献通考》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方面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鸿篇巨著,是一部公认的史学典范之作,在中国史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马端临著述《文献通考》时因种种条件的限制,书中讹误之处难免.本文对其中帝系考部分内容略作分析,以期为研读和运用《文献通考》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马端临及其文献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分析元代马端临所著《文献通考》的编纂目的及所提出的文献概念入手,对马端临的文献观做了初步的讨论,认为马端临的文献观已蕴含了现代文献观的一些萌芽。  相似文献   

4.
《文献通考》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鸿篇巨制,为治史者广泛征引与运用,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然而马端临著述《文献通考》时因种种条件的限制,加之《文献通考》在流传过程中因传抄或刻板中所产生的讹误,故书中讹误之处难免。《文献通考》卷帙浩繁,内容广博,虽偶有疑误之处亦是白璧微瑕。本文对其中部分疑误内容略作考证和辨析,祈盼学者在运用《文献通考》时,要注重核查史源,从而减少甚至避免错误的产生,防止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5.
孙诒让的《温州经籍志》被赞为"地方艺文志之冠",但前人的评价要么过于笼统,要么认为其仅是模仿马端临和朱彝尊的辑录体体例而为。其实,与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和朱彝尊的《经义考》相比,《温州经籍志》对辑录体做了许多有益的补充,其主要表现在著录全面兼及考辨、分类适当次序合理、著录内容详略得当3个方面,在目录著录体例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史记》对档案文献编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史记》的编纂体例、编纂选材、编纂思想等方面入手,简要地探寻了其对档案文献编纂思想的某些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学术界认为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中之“文献”与郑玄———朱熹注孔子之“文献”同义提出不同看法。首先认为马氏之“献”并非“贤”,进而根据马氏关于“文献”的论述分析,认为马端临之“文献”与郑玄———朱熹注孔子之“文献”意义并不相同,提出了马氏“文献”诠释的两种可能。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档案文献学研究的开疆辟域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从《史记》看,司马迁档案文献编纂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档案文献的搜集整理、编纂原则、编纂体例及辨伪精神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文献通考·经籍考》作者的生平与全书的编制体例及内容,同时力求中肯地评价这一重要的史志目录。  相似文献   

10.
从辑录体提要的编辑体例方面探讨了《文献通考·经籍考》在目录学上的创新及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追来堂偶存书目》不分卷附《追来堂偶存碑目》不分卷,编者姓氏未知。诸家书目著录皆题作曼殊梦蜨生或梦蜨生,《文献家通考》、《清代目录提要》等虽有记载但未能指明作者为谁。经考证可知其为满洲成昌,顾廷龙先生早年曾嘱夏孙桐为其撰传,恐其埋没无闻。  相似文献   

12.
Quan Zuwang and Zhang Xuecheng were both bibliognosts of Qing Dynasty. In Quan s theory of bibliography, there is neither the connotation of enlightenment thought nor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what is called the Yi Wen Xue An in Zhang s bibliographical thinking, which, together with his literary and historical thinking has reciprocal outward show and inner thought. He had founded the theory of new bibliography and developed a school of his own. It s true that his theory carries on the theories of his predecessors and those of the same generation of him,but it is by no means the product of "being very close"to any of theirs.  相似文献   

13.
张坤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2):140-145
[目的/意义]《清代著述考》是顾颉刚编纂的一部有关清代学术的目录学著作。书中所体现顾颉刚的治学路径、思想和方法至今仍值得借鉴和吸收。[方法/过程]通过对《清代著述考》成书、体例及创新点的分析,结合顾颉刚早年有关目录学与清代学术的相关文献论著,探索其早年治学观念,揭示其构建清代学术统系的路径、内容和影响。[结果/结论]经过《清代著述考》的编撰,顾颉刚深化了对清人治学成果的吸收,对他形成"由经入史"的治学路径,在古史研究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打下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杨超  张固也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3):131-144
从著录时限、收书数量、资料来源、分类标准、具体解题5个方面,对清代以来补志五代艺文的8种著作(即徐炯《五代史记补考·艺文考》、陈鳣《续唐书·经籍志》、顾櫰三《补五代史艺文志》、宋祖骏《补五代史艺文志》、汪之昌《补南唐艺文志》、唐圭璋《南唐艺文志》、杜文玉《南唐艺文志》和张兴武《五代艺文考》)加以探讨,指出其优长与不足,以此来反映目前五代艺文补志的概貌,并就进一步深入考证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5.
档案文献辨伪作为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是档案文献编纂学中的重要环节。历史上不少杰出的档案文献编纂学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阎若璩及其《尚书古文疏证》就是其中之一。阎若璩对《古文尚书》进行了系统的考辨,运用由根柢而之枝节之法,从文体、篇数、篇名等方面逐一考证,内容详尽,有根有据,从而使其论证立于不败之地,在辨伪发展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尚书古文疏证》一书,不仅将《古文尚书》之伪铁定成案,而且,其敢于怀疑经典的辨伪精神与行之有效的辨伪方法,也给后世乃至当代的辨伪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老子考》的目录学成就表现在收录齐全、分类允善、对辑考体的著录体例有创造性的改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裴桐是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开拓者与领导人,是档案界的“三老”之一。他在半个多世纪的工作实践和学术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档案业务管理理论,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而他在档案工作和研究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意识、工作方法还有个人作风,对当今的档案工作者也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叙事画"的范畴中,讨论按照线性顺序展现苏轼《后赤壁赋》的长卷作品。在相关的图像群内部,文徵明的《仿赵伯骕后赤壁赋图》是继北宋乔仲常之后的第二个高峰,展示了赤壁主题叙事性长卷的另一种图式来源,并在其成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影响。这不仅因为"苏轼情结"贯彻了文氏一生的艺术道路、赤壁主题是其晚年最重要的创作,更是因为这幅作品革新了为乔仲常开启的段落型叙事,创造了崭新的流畅型叙事方式,而这在明中后期的苏州画坊中被广为接受。相关的三件作品-徵仲本、赵孟款本和居节本,反映出当时通行的赤壁长卷图式是以"流畅型"叙事为基础,通过组合乔仲常本与仿赵本的布局安排,临摹仿赵本的风格细节,并自创部分人物形象,得以最终定型。其过程显现了明中后期画家对图像的叙事能力及叙事结构的通俗化探索。  相似文献   

19.
清人王之绩,一生著述颇多,但传世作品仅《评注才子古文》与《铁立文起》,其他文章零星见于其友人文集,李世熊所撰《寒支二集》序即为王之绩所作。该序不仅可补王之绩部分生平事迹,亦可窥其文论思想及心态,是研究王之绩的重要文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