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型糖尿病逐年增长,是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安全有效,穴位敷贴是糖尿病治疗的有效的外治法。文章对穴位贴敷联合中药、针灸及其他疗法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了穴位贴敷在降低血糖,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院内制剂芪遂逐水膏穴位贴敷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肝硬化腹水患者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肝硬化腹水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芪遂逐水膏穴位贴敷治疗及中医综合护理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体重、腹围、24h尿量、肝功能指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遂逐水膏穴位贴敷联合中医综合护理能够改善肝硬化腹水,减轻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覃书颖  李珊 《大众科技》2021,23(7):87-90
小儿肌性斜颈是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早诊断早治疗对斜颈患儿的预后及生长发育具有关键意义.文章就近年来临床上运用推拿手法以及联合针刺、小针刀、穴位贴敷、中药外敷、理疗、运动疗法等手段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发展和疗效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为组方穴位贴敷对于老年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同时探索穴位贴敷为代表的中医外治法对该类疾病有效性。方法 将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消化科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罗马IV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型标准选取大于60岁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于神阙穴进行药物穴位贴敷,每日1次,对照组于神阙穴进行安慰剂穴位贴敷,疗程为2周,治疗前、后2组患者按照症状分级量化表分别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评分结果,并计算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除1人脱落均完成治疗,对照组脱落2人,疗程结束后,2组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汇总后分别为(4.28±0.84)、(6.36±1.34),总有效率分别为(68.9%,32.1%),各项结局指标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尤于对照组,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为组成穴位贴敷对老年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一定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发病率高,病程反复,治疗难度大,值得引起广泛关注。目前抗抑郁治疗以西药为主,作用机制单一,患者需长期服药,治疗费用高,副作用大。而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疗效好,毒副作用小,治疗费用相对较低,患者依从性好。中医药治疗抑郁症临床上使用主要为中药内服和中医外治,中医外治包括针刺、艾灸、耳穴、穴位埋线、穴位贴敷、拔罐、刮痧等,文章就临床应用中药内服和中医外治治疗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客观评价"芥子防哮膏"穴位贴敷配合捏脊疗法对小儿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分为两组,55例应用芥子防哮膏外敷治疗,65例应用芥子防哮膏外敷配合捏脊法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抽取血样,进行肿瘤坏死因子α(以下缩写为TNF-α)、IgA、IgE及IgG测定。结果:应用"芥子防哮膏"穴位贴敷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效果显著,可以降低血清TNF-α、IgE,升高血清IgA和IgG水平。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率高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从针刺、灸法、穴位埋线、穴位注射、耳穴贴压疗法、整脊疗法、针药结合疗法综述了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基于以上研究进展,今后应进行更多的随机对照大样本临床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客观评价“芥子防哮膏”穴位贴敷配合捏脊疗法对小儿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分为两组,55例应用芥子防哮膏外敷治疗,65例应用芥子防哮膏外敷配合捏脊法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抽取血样,进行肿瘤坏死因子α(以下缩写为TNF-α)、IgA、IgE及IgG测定.结果:应用“芥子防哮膏”穴位贴敷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效果显著,可以降低血清TNF-α、IgE,升高血清IgA和IgG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肺复元散穴位贴敷治疗痰湿蕴肺证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藤县中医医院肺病科住院和门诊就诊被明确诊断为痰湿蕴肺证咳嗽的15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应用西药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肺复元散穴位贴敷治疗,两组患者均以7日为1疗程,连续用药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两组中临床痊愈的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随访。观察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总体疗效、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影响、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试验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组病情复发率为14.8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75%(P0.05)。结论:益肺复元散穴位贴敷法治疗痰湿蕴肺证咳嗽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进入一年中最炎热的伏天,市民赶在头伏贴敷的热情高涨。不过中医提醒,伏天贴敷不是人人都适合,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糖尿病、接触性皮炎等疾病都不宜贴敷。专家介绍,"冬病夏治、伏九贴敷"疗法对机体抵抗较差的儿童或老年人尤为适宜。主要针对以下病症有良好疗效: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咽炎、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等,同时对肺气肿、慢阻肺、支气管扩张无咯血者等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关节炎是常见的自身免疫病,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给患者和社会都带来很大的负担.针灸、蜂针、蜡疗、穴位贴敷等中医外治法被证实有效,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整体评分和长期预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文章通过回顾近年来常用的中医外治法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总结各外治法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医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12.
神阙穴位于人体的腹腔和盆腔,周围分布有腹腔丛、肠系膜间丛等植物神经的主要神经丛,它们支配腹腔和盆腔内所有的脏腑器官和血管,对于药物的吸收十分有利。因此神阙穴成为临床上穴位贴敷的常用穴。本文就中药贴敷神阙穴的历史源流、治病原理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神阙穴贴敷给药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梅花磁针灸全息诊疗技术治疗疾病的机理.方法应用梅花磁针、增效垫、热灸垫贴敷人体特定穴位和穴位按摩的综合性外治疗法治疗疾病,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该技术具有广泛的临床适应症和显著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平衡阴阳、调节脏腑、疏通经络、恢复机体自然抗病能力,治愈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梅花磁针灸全息诊疗技术治疗疾病的机理。方法:应用梅花磁针、增效垫、热灸垫贴敷人体特定穴位和穴位按摩的综合性外治疗法治疗疾病,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该技术具有广泛的临床适应症和显著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平衡阴阳、调节脏腑,疏通经络、恢复机体自然抗病能力,治愈疾病。  相似文献   

15.
<正>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小暑将至,距离伏天已不远,三伏贴膏药应注意什么?大家还应提前做好了解,以下是中医做出的详细介绍:1.应密切观察贴药后贴敷部位皮肤的变化,每半小时查看一次为好。2.首次贴敷应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反应情况,出现轻度痒感,属正常反应;若皮肤出现剧烈疼痛、红肿等现象,应揭掉药贴。3.贴敷部位皮肤有破溃、感染、皮疹等情况,不能贴敷。4.贴敷期间应尽量避免吃辛辣、寒凉、刺激性食物,海鲜、牛羊肉及生冷食品也最好不要食用。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由于其病因尚未明确,治疗比较棘手。中医称之为"痹症",中医外治对该病具有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疗法多样等优势,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文章总结分析中医外治治疗RA临床疗效,为RA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嵇艺 《科学生活》2024,(1):56-57
<正>立冬代表着冬季正式来临,同时各类疾病也进入高发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的论断,点明了冬季治病养生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运用中医养生疗法在冬季防治疾病呢?冬至为阳气升发之时,是“夏病冬治、冬病冬防”的重要防治时机。而穴位贴敷作为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可使药物随经络循经到达周身血脉,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由此配以辛温通络之药制成三九贴可温经通脉、祛寒化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桂林市中医医院院制经前穴位贴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156例女性乳腺增生病患者,采用桂林市中医医院自制经前穴位贴治疗。结果:治愈43例(27.56%),显效68例(43.59%),有效33例(21.15%),无效12例(7.7%),总有效率92.3%。结论:院制经前穴位贴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中医治疗失眠效果显著,尤其通过穴位注射结合针刺治疗具有相当优势,目前受到广泛应用。通过近年相关文献,以对比单纯针灸疗法与穴位注射结合针刺疗法治疗失眠的疗效进行概括和综述。  相似文献   

20.
作者查阅相关文献,从针刺、推拿、穴位注射、放血疗法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不同治疗方法在小儿脑瘫流涎症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及疗效,探讨了脑瘫流涎症的中医治疗机制,对中医治疗脑瘫流涎症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