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一种实践能力。语文教学的目标不是认识语言,而是运用语言;不是培养高谈阔论语言的人,而是培养运用语言的人。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便是“教学合一”。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时间,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与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完全符合。陶先生主张“做”为中心,主张“做中教,做中学”,主张对孩子实施“六大解放”。我校选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们“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复述,作为小学阶段一种非常重要的语文实践,能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促进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然而,在一线语文课堂上,朗读和背诵备受广大教师的宠爱,复述则游离在课堂的边缘,成了可有可无的语言实践,这不得不令人感到遗憾。本文旨在明确复述的重要性,探索指导小学生复述的对策,希望能唤醒广大一线教师对复述的再认识,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实对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4.
成桂明 《课外阅读》2011,(10):74-75
陶行知先生以主张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认识到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而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因此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可以得出提要从环境、兴趣、读写及老师引导等方面努力高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主张“事怎么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学做是三位一体。在做上学,在做上教,教与学以做为中心,在劳力上劳心”。近两年来,我们运用这一理论,进行了培养幼儿三种道德能力(自立能力、交往能力、抗挫能力)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特别重视学前教育,尤其重视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他极力推行“艺友制”,创新了师资培养途径;主张“教学做合一”,学用结合培训师资;注重培养教师以生活为中心的教材观,主张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主张教学游戏化,强调教师要树立“玩中学,学中玩”教学理念。陶行知的师资培养思想,对我们今天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具有极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创造教育的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半个多世纪已经过去了,但是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很弱。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的主张,其中的一条是“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然而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越来越懒于思考,不会思考。究其原因是教师的满堂灌,包办代替所致,教师将知识煮烂,嚼碎去喂学生,学生只管装进去就是了,自己无须再思考什么,所以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更是无从谈起。阅读教学是语文教…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从大量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非常适合小学语文中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扣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生活走近课堂,使生活与学习相联系;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有责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对当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尝试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实践.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51):46-47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紧扣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积极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让生活真正走近语文课堂,让语文在生活的土壤里静静成长。  相似文献   

11.
复述蕴涵着丰富的内容,是“读”与“说”的整合,但由于种种原因,小学生复述能力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新一轮课程改革呼唤着广大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对复述教学进行再认识与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实对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梳理课文内容中提高阅读能力;在诵读、记忆词句中丰富语言积累;在模仿、迁移训练中提高说话能力;在激发、维持复述情感中积淀人格,从而达到在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中培养小学生的复述能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为语文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那么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呢?  相似文献   

13.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学理论中的精彩一笔,陶先生认为“做”就是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只有采用“做”这样的实践环节才能让“教”与“学”合一。陶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重要的其指导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  相似文献   

14.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1917年陶行知先生由美国归来后,“看见国内学校里的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之必要”。于是,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他主张把“教与学联络起来”,指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是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观,解决了在生活及教学中如何施教的问题。它不仅是生活和教育关系的进一步说明,也是现代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要把握的基本原则,是我们落实素质教育思想,突出实践为重点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模式。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我们应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说:“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的对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方不至于偏狭。”《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注重“活的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卜小鹏陶行知先生主张,教育必须承认儿童是活生生的人,教师首先要力图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只有活的人才能培养活的人,只有活的教育才能培养种种活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就要承认和接受陶行知先生“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张俊 《现代语文》2014,(10):69-70
叶圣陶先生一生的主张:“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教师教,自己能阅读。”素质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教育方式。这就是说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盲校的语文教学受实际情况限制,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较少,所以更需要学生掌握自学能力。“未来的文盲,不再可能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显得更加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重要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做合一”,主张在做上学,在做上教。这一教学理论指导教师将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指导我校教师充分发挥学生部落共同体的作用,组织多元有效的教学形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最终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全面建构,实现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9.
在长文短教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紧扣核心素养,统整要素,优化设计,精准评价,建构语文要素下的教师、文本、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观,进一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化发展,实现陶行知先生大语文教育的主张。  相似文献   

20.
孔令艳 《宁夏教育》2013,(12):51-51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他提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的思想,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认真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再回顾自己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愈发觉得语文教学中当努力践行“教学做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