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采用活性、酸性染料对不同组织的蚕丝织物进行染色,包括真丝绡、双绉、顺序乔其、电力纺、斜纹稠等。测试了染料的上染性、提升性、织物的透射率、反射率,比较了上染率与表观颜色深度间的关系;分析织物组织结构对其镜面反射率、透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染色浓度提高,表观深度增加;上染率相同的品种,它们的表观深度随织物组织结构而变化,织物表面组织点少,结构紧密,镜面反射光强;织物对光的透过率越高,表观深度值越大。表观深度不仅与染料有关,更与织物的总紧度、纱线状态、组织结构等有密切的关系,织物的组织特性、纱线捻度及纺纱工艺等也是影响其表观深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该文从中草药茜草中提取天然化合物,并用于丝绸染色,以测定上染百分率、表面色深度K/S值和色牢度评定染色效果,研究了不同媒染法、媒染剂种类、pH值、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和媒染剂用量等因素对天然茜草染料染丝绸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预媒法比同媒法和后媒法染色效果好;茜草用于丝绸染色的最佳工艺为:先在50℃预媒溶液中处理45min,后在pH值为3的染浴中80℃染色80min,媒染剂用量为5g/L。染色后丝绸各项色牢度达4级和4级以上。  相似文献   

3.
将科研实验"聚苯硫醚纤维的载体染色性能"转化为纺织工程专业的本科综合教学实验。在分散染料染浴中加入苯甲酸苄酯做载体,染料能够在较低的染色温度、较短的染色时间内上染纤维,改善聚苯硫醚纤维的染色性能。通过该综合教学实验,一方面学生可熟悉特种纤维载体染色的方法,掌握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日晒气候色牢度仪等精密仪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制样及操作,从而提高本科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及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综合教学实验的学习体验有利于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意识,激发其科研热情,为其未来的进一步深造和就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水浸法对天然茜草染料进行提取,探究浸提液pH、提取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对茜草染料提取的影响。在最佳提取工艺下,分析媒染剂浓度及类型和媒染方法对棉麻织物的染色性能影响。研究发现,水浸法提取工艺:浴比为1:20, pH=9,提取工艺为85℃*90min,提取效果最佳。选用硫酸铝钾为媒染剂,浓度为2g/L,染色方法先媒法可达较好染色效果,且色牢度提升明显,皂洗牢度和湿摩擦牢度能达到3级以上。  相似文献   

5.
王永辉 《生物学教学》2011,36(12):54-55
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实验中在用醋酸洋红对洋葱根尖进行染色后,可以放在酒精灯上略微加热,这样可使细胞质破坏,增强染色体的染色效果。但不宜过于加热,如将染料煮沸则使细胞干缩毁坏,染料沉淀而不能观察。如用石炭酸-品红代替醋酸洋红染色效果更好,石炭酸-品红把核和染色体染为红紫色,细胞质一般染不上颜色,故背景清晰,观察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作者经过对比试验,研究了菌龄、涂片厚度、媒染时间、脱色时间的变化对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革兰氏染色时,大肠杆菌培养24h左右为宜,而枯草芽孢杆菌培养15h左右为宜;涂片厚度应均匀薄片;媒染时间控制在60s;脱色时间应严格控制在25—30s。  相似文献   

7.
现在许多城市里时兴“陶吧”、“玻璃吧”、“箭吧” ,利用下面介绍的“染料和染色”系列科技活动设计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染吧”活动 ;也可以开设一门微型选修课程 ,帮助学生了解与染料和染色有关的知识 ,组织他们动手试验 ,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活动一 “形形色色的染料”讲座参考资料 :染料是能使其它物质获得鲜明而坚牢色泽的有机化合物。并不是任何有色物质都能当作染料使用 ,染料必须满足应用方面提出的要求 :要能染着指定物质 ,颜色鲜艳 ,牢固耐久 ,使用方便 ,成本低廉 ,安全无毒。人类应用染料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学会织造棉…  相似文献   

8.
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革兰氏染色实验的教学效果,应用革兰氏染色法,探讨了菌种的菌龄、细菌涂片厚度、碘液媒染时间和乙醇脱色时间对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获得正确染色结果的条件为:首先将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在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分别培养22~25h、13~17h和18~24h;然后是制作细菌涂片时,取菌量要少于1/3环,涂菌稀薄、均匀;最后是染色。染色的第一步是用草酸铵结晶紫初染60s,再用碘液媒染60s,最后乙醇脱色时间是关键,应严格控制在30~45s为宜。只有控制好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各个环节,才能得到正确的染色结果。  相似文献   

9.
碱性染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 《生物学教学》2011,36(5):64-65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操作的核心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和压片。在实验中,染色通常都选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染色后细胞核内的细丝状物质可被染上较深的颜色,称为染色质。有不少学生认为:既然是碱性染料染色,而解离时用的又是盐酸,漂洗当然就是要洗去盐酸,防止酸碱中和从而影响染色。但事实上以上碱性染料本身的pH值并不呈碱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表面活性剂的浊点现象所建立的浊点萃取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萃取方法.本文选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14作浊点萃取剂,研究了由酸性大红与活性紫构成的单元和二元混合染料模拟有色废水的萃取脱色过程,讨论了表面活性剂浓度、染料浓度、盐浓度、平衡温度、平衡时间等因素对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表面活性剂浓度、盐浓度有利于提高萃取效率,而染料浓度增加则使萃取效率略有下降.在由活性紫和酸性大红构成的单元和二元混合染料体系中,酸性大红的萃取脱除率明显较活性紫高,混合染料体系的萃取脱色行为与单染料体系的脱色行为相近.  相似文献   

11.
細菌的染色     
当細菌在显微鏡下进行活体观察时,我們可以看到細菌的大小、形态和运动的方式。但对于細菌体內部的細微构造却很难看得清楚。所以对細菌进行內部結構观察时,一般需要用染色的方法。只有进行生物染色后,細菌的细微結构才清晰可见。在进行細菌染色时所用的染料都是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学发展的早期曾使用过一些天然染料,如靛藍,茜草、藏紅花和商陆。而近来所用的染料多为化学合成的染料。由于第一个合成染料是苯胺制成的,所以合成染料往往称为苯胺染料,但有的染料并非苯胺的衍生物,正确的命名应是煤焦油染料。作为染料来說必需在其結構上具有生色团,和助色团,生色团使这种有机化合物带上颜色,顏色的产  相似文献   

12.
当世界迈进21世纪,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采用人工染料染布,工厂排出的废料对环境会造成相当严重的污染,天然染料因较环保亦渐渐被人们注意。但因为自然染料稳定性偏低,所以我们决定寻找一个天然的媒染体。1.目的(1)利用自然的媒染体,令自然染料更能上色,以此帮助解决商业染料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2)确保所采用的媒染体能产生一定的结合效果,令自然染料在日常染布过程中得以应用。2.基本思路寻找卵磷脂含量较高的天然媒染体,并测试其不同含量对叶绿素在棉布上的结合效果的影响,然后选出效果较佳的媒染体,研究光、热、酸碱和洗涤对染料的影…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步骤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在用碱性染料染色时,很多学生存在这样的疑问:醋酸洋红液为何称为碱性染料?碱性染料龙胆紫是与酸性细胞核发生中和反应染色吗?漂洗去解离液能避免与碱性染料发生反应吗?这些问题涉及到染料性质和染色原理,一些教师也没有明白,使得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不清。我们通过大量实验和资料查阅,辨明植物细胞的染色原理。本文特就植物细胞一些结构性质和染色剂的特性作出解释,希望同学们在实验操作中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活性染料具有色谱宽广、色泽鲜艳、性能优异、适应性强等特点,活性染料发展迅速,成为纤维素纤维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染料,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活性嫩黄K-6G(C25H15C13N9O10 S33Na),偶氮含磺酸基活性染料,可生化性差,色泽鲜艳、着色能力强,水溶性好(50摄氏度为50g/L)。通过与传统配方比较各自所染得的织物的表观深度和匀染性能,以及在两种工艺染色所得织物表观深度一样的情况下通过探讨新工艺所降低的染料的使用量,确定助剂与染料一浴染色的最佳工艺。本论文主要探究的是采用传统的助剂与染料进行一浴一步法来对纤维进行染色,同时改变助剂的使用量和染色的时间。通过实验来确定各个助剂的最佳用量和最佳浴比及染色时间。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最早使用植物染料在织物上染色的国家之一,很多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印染工艺,因此,植物染实验对染色技术与服装创作的研究极具科研价值。通过对实验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实践研究,提出合理教学改革方案。基于植物染实验的特性,改革主要由实验前材料准备、基础训练与强化训练、教学视频演示与答疑、实验观察与讨论、分组操作与团队合作完成设计作品等组成,把实验课堂变成学习与创作探究的多元化实验课程。同时,对植物染和蜡染、扎染教学实验改革层面做总体把握,力求较为全面地对传统印染方法与现代服装时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活性紫为模型染料,讨论了芬顿氧化脱色过程中散射和染料中间体对反应速率常数和脱色率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参数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脱色体系的残留色度是由游离染料、两种中间体及散射四部分组成.若采用传统的测定反应速率常数和脱色率的方法,散射及中间产物的存在将导致较大的系统误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从总残留色度中区分出散射及中间产物所占比例后,所得脱色率和反应速率常数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当世界迈进21世纪,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采用人工染料染布,工厂排出的废料对环境会造成相当严重的污染,天然染料因较环保亦渐渐被人们注意。但因为自然染料稳定性偏低,所以我们决定寻找一个天然的媒染体,令自然染料更能上色,以此帮助解决商业染料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准备寻找卵磷脂含量较高的天然媒染体,并测试其不同含量对叶绿素在棉布上的结合效果的影响,然后选出效果较佳的媒染体,研究光、热、酸碱和洗涤对染料的影响。于是,我们选择蛋黄、蛋白、豆奶、豆粉和鱼胶粉作为天然的媒染体进行实验。实验分为如下两部分:1.找出各媒染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接受不同教育模式培养的临床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率、首次考研率和就业满半年的满意度,探讨整体化培养模式教育在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中有无优势。方法:将陕西中医药大学2011、2012级临床医学本科生(研究组)接受整体化培养模式教育的情况,对比2009、2010级临床医学本科生(对照组)接受传统培养模式教育的同时间点就业率、首次考研率和就业满半年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就业率、首次考研率和就业满半年的满意度有明显的提升。结论:整体化培养模式对临床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率、首次考研率和就业满半年的满意度具有显著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革兰氏染色实验的教学效果,应用革兰氏染色三步法,探讨了菌龄、涂片厚度、媒染时间和脱色、复染时间对染色结果的影响,并进行了革兰氏染色三步法与四步法的比较试验。获得正确染色结果的条件为:首先将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在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分别培养22~25 h、13~17 h和18~24 h;其次是做涂片时,取菌量要少于1/3环,涂菌稀薄、均匀;最后是染色。而染色的第1步是用结晶紫初染60 s;再用碘液媒染60~90 s;第3步用碱性品红乙醇溶液脱色、复染60~120 s。革兰氏染色三步法,基本原理没有改变,只是将四步法中乙醇退色和番红复染的两步合并在一步中进行,从而达到减少操作,提高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微生物燃料电池(M FC)处理甲基橙染料废水的效果.方法:采用搭建的单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以醋酸钠为燃料,对印染废水中典型偶氮染料甲基橙的脱色效率及不同变量对M FC的处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在外接1000Ω 电阻条件下,稳定阶段M FC最大输出电压达到498 m V,两组变量均对M FC处理甲基橙染料废水有显著影响.M FC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3、6、9、12、24、48 h条件下对甲基橙染料废水的脱色率,与HRT的长短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不同HRT条件下,M FC处理甲基橙浓度为20 m g/L的染料废水,甲基橙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分别为34%、57.05%、74.7%、77.9%、82%、95.7%.M FC对甲基橙染料废水的脱色率与其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HRT为24 h时,M FC对不同浓度甲基橙染料废水(10、20、30、40、50 m g/L)的脱色率分别为91.11%、83.35%、80.10%、75.05%、75.36%.结论:M FC处理甲基橙染料废水具有很好的效果,其中HRT、甲基橙浓度对M FC处理甲基橙染料废水效果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