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语法化是对语言变异现象的研究,历时、共时系统中都存在着变异。语法化研究中,历时和共时是必须紧密结合的两种视角。历时演变可以解释共时现象中的难题,共时状态中的交替和变异可以解释历时研究中的问题。汉语语法化研究在这两种视角的结合方面有了许多颇有影响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郑雷 《现代语文》2006,(9):34-35
语法化的研究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个是历时的角度,将语法化视为语言演变的一部分,考察语法形式的来源、形成和发展的途径;一个是共时的角度,将语法化视为一种句法和语用现象,考察在日常语言使用中决定语法关系的各种手段。语法化理论(Hopper&Traugott)认为,语义相宜性和特定的句法环境是诱发一个词汇语法化的两个必要条件,然而并不是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词语都一定会语法化。语法化受多种机制的作用会呈现复杂的状态,表现出程度上的不平衡性,因此在共时的平面上往往可以窥探其历时演变的轨迹。本文就试图通过共时的分析来构拟动词“看”的历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的接触中,必然会出现不同社会群体在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语言态度。本文通过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分析英源外来词。根据汉语的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史,汉语中的英源外来词的引进可以分三个不同时期进行历时考察,即"五四"至1949,1949至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至今。在这三个历史时期内,又通过共时的分析,对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的语言态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的接触中,必然会出现不同社会群体在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语言态度。本文通过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分析英源外来词。根据汉语的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史,汉语中的英源外来词的引进可以分三个不同时期进行历时考察,即“五四”至1949,1949至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至今。在这三个历史时期内,又通过共时的分析,对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的语言态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现代语言理论,从句法结构、事件类型、情状类型、时制结构等方面对历时语法中的"Vx(著)着"中"(著)着"、的全部分布进行描写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共时角度和历时角度对"VX(著)着"中"(著)着"的性质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许多共时的语法变异能够从历时变化的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研究中,比较语言学一般都是历时研究,找出语言的共性,划分语言类型;对比语言学探讨的都是共时现象,找出语言间不同的东西。本文拟综合采用历时与共时两种方法,来探求汉语和英语在词汇方面借用的情况,并探求其中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
沈雕 《考试周刊》2009,(11):42-43
词汇作为一个系统。可以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对该系统进行观察。传统语言学的研究主要是从共时角度对单个词语的考释.本文将从历时的角度分析词汇语义变化的原因。词汇语义变化和万物变化一样是内外因共通作用的结果。本文认为词汇语义变化的内因是人的认知思维尤其是隐喻思维,外因是社会历史因素、外来词等。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看、想、说、听"可以构成"V来"与"V起来"两个结构体,学界对这两个结构体可以作为插入语的观点基本达成共识,一些工具书中对"V来"与"V起来"的解释相差无几,甚至存在互释的情况。本文将从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来探索"V来"与"V起来"结构的异同:一、历时平面中"V来"与"V起来"形成的先后及推衍关系;二、共时平面中两个结构式在具体语言使用中表达功用上的差异及原因理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语言和思维关系的共时研究、语言和思维关系的历时研究分析认为,仅从共时研究或者历时研究就轻易决断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这种做法是不全面的,是不可行的。我们要把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的结果都考虑在内,才能为研究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找到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前人根据不同的目的,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理论对处所“在”字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目前随着研究方法的改进和研究角度的变换,逐渐从局限于语言结构内部研究到语言内和语言外研究相结合,从共时研究到共时和历时研究相结合,从简单的描写到描写和解释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汉语历史语法研究通过汉语语法演变的描写,揭示汉语语法演变的机制、动因和规律。由于共时的状态是历时演变的结果,共时的变异反映历时的发展,语言的空间差异反映时间的发展序列,因此,汉语的历史语法研究应该以共时的语法状态为观察点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关于现代汉语词的基本义与引申义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词的基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问题既与词义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有关,又涉及词义的历史发展,因此,必须严格区分共时与历时两个方面,对词义从应用和演变两个角度进行不同的划分,才能看清二者的关系。另外,基本义的判定可以从词义的应用中找出几个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13.
姜红 《培训与研究》2006,23(10):24-26,50
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深刻思想是20世纪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正确理解和应用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对语言学乃至整个人文科学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语言和言语的划分、共时和历时的划分、语言符号系统性以及语言符号的价值四个方面分析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汉语各地方言是汉语言的活化石,从各地方言中的现时差异中能够看到语言的历时变化痕迹。文章从共时和历时语言学的角度、采用古今普方综合比较的研究方法,考察汉语普通话、古代汉语及苏州、上海、长沙、南昌、福州、厦门、梅县、东莞8地的方言中目部动作词"看""见""视""睇""睹"的古今普方的异同。以期对这一组动词的共时差异和历时变化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并期望可以以此为例对汉语词汇系统的演变特点和规律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中英语词汇变迁频繁,尤以意义变化为最。熟词生义是意义变化表现的主要方式,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本文拟从语言的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来探讨科技英语EST词汇意义的演变,并引出EST词汇历时意义和共时意义概念。  相似文献   

16.
模因论作为一种解读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为研究语言及文化传承变化规律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文章试图从模因论角度揭示“xx体”这一网络语言传播现象成为强势模因的原由以及语言复制、传播和意义演变的过程,以揭示网络交际时代的言语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7.
使动用法和意动法是文言文常用的两种表达方式。长期以来,人们大都习惯将其归入词类活用的范畴,其局限性在于缺乏理论依据,而且未能深刻和全面地揭示其内在规律。只有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才能全面廓清使动、意动及其相关用法的真实面貌。从共时的角度着重讨论两个层面,一是语法特征,二是语义关系;从历时的眼光来看,则应联系古今汉语的源流关系,探求其产生条件及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8.
对英语中情感的概念化过程的研究表明,在这一过程中,隐喻和换喻起了重要作用。目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情感的语言表达,多是共时的研究,鲜有历时的探讨。本文试图对情感语言进行跨语言的历时研究,即利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从历时的角度,对比研究情感的英汉语言表达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的"是在日语中使用频率高、用法多样、意义丰富的汉语系接辞之一。迄今为止,对于"~的"的共时研究比较多,尤其是从语法论的角度来进行的对比研究较多,而历时态研究较少。从语言交际的角度更深层次地、历时态地考察日语"~的",同时,通过本研究来考察"~的"的发生、发展直至稳定的过程,从语法的角度进行归纳梳理,最终目的是希望为今后的日语语言学历时态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文化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冒国安教授从共时的角度,从同形现象出发,分析论证了语际转换中语言形式的可译性。本文从历时的、动态的角度,从文化趋同现象出发,探讨了语言形式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