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古代,与富贵对立的是贫贱。富指的是有钱,贵指的是有地位;贫贱就是既没钱也没有地位的意思。世人爱富贵者多,处贫贱者多。处贫贱而安于贫贱者少,处富贵不为富贵所惑者亦少。有的人见了富贵之人就顶礼膜拜,希望被高看一眼,或是能够得到提携。而他们所不知道的是,也许富贵之人,只是看上去很风光,实际上自身难保,每行一步都如履薄冰,又谈何提携他人呢?  相似文献   

2.
这几年各地区、各学校教研活动比较频繁,每一次活动,大都安排一两节课,供大家交流研讨.这是好事.但是,这样的好事总是让活动的组织者头疼--台下交流者纷至沓来,台上交流者众里难寻.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上课有瘾的教师、课堂评估优良的高级教师迟疑不前?我想多半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平时实践得多思考得少,积累得多梳理得少,参考人家的多属于自己的少,看得多写得少,关注学生的多留意自己的少.  相似文献   

3.
目前一些学校的教研活动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工作布置多,问题探讨少;讨论"教"的问题多,"学"的问题少;对教学问题现象描述多,实质分析少;教学经验总结多,课题研究成果少。如何为教研增加"研"味?如何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以下是我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当今校长们关注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就是学校文化建设,可为什么要建设学校文化?建设什么样的学校文化?怎么建设这种文化?我们在实践探索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困惑和迷茫,有学者将这种问题概括为12个"多"与"少":同质的文化多,有个性的文化少;静态的文化多,动态的文化少;可看的文化多,可用的文化少;有文字的文化多,有故事的文化少...  相似文献   

5.
浓缩篇     
一粒糖精,可以甜一大碗水;一点酒精,可以燃烧好长时间。何以故?就在这个“精”字上。化学上讲究“浓缩”,很多东西可以浓缩成为一小块。挤掉水分,去掉不必要的,留下精华;精华嘛,总不会是太多的。浓缩的过程:由多到少,由淡到浓,体积逐渐缩小,由散而聚,由液体到固体——或叫结晶体。“晶”者,晶莹透彻,闪闪发光者也! 化学上有浓缩,写文章也讲究浓缩,讲文章也讲究浓缩。给学生讲文章,话是讲得多好呢,还是讲得少好呢?我看少些好,尤其对于那些贪多求全的人来说。古人云,“备多力分”,讲文章处处都平均使用力量,面面  相似文献   

6.
高职学报发展现状及愿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支南 《教育与职业》2008,(18):189-190
针对高职学报目前存在着数量较多、专职编辑人数少;内刊较多、公开发行者少;综合版较多、文理科分版者少;低水平文章较多、产生影响的文章少等"四多四少"现象,提出追求专业性、突出应用性、强调服务性、提高实效性的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7.
你是个乐观主义者还是悲观主义者?你是透过亮丽的镜子还是灰暗的镜子来看待人生的?做完这套试题,答案就显然了。不过,编者要向明了自己性格的同学们进一言:乐观者切勿过于冒险而多了祸事,悲观者切勿过于保守而少了进步。  相似文献   

8.
关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这不是一个新问题。目前,少、慢、差、费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好。有人将这种现象概括为“六多”“六少”,即做练习检测多,学生读课文(书)少;教师讲授知识多,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少;教师讲解分析多,学生自由活动少;教师简单提问多,学生主动思考发问少;做的练  相似文献   

9.
问题与研究     
正问题是研究的起点好的问题,常常让研究大放异彩。不少书刊网络因此辟专章专节详论选题,那么选题是不是都得到了解决?是不是都获得了通向高质量选题的妙招?事实上,选题的不足还是比较突出的。比如,跟风的多,创新的少;问题或目标模糊的多,清晰而明确的少;内容或边界模糊的多,关键点凸现的少;琐碎问题多,有高度高质量的少;甚至有时还有少量想象臆断的问题……这些对于立志提升研究水平和实力的大学来说,都是不应该的。  相似文献   

10.
车上的乘客     
周末的时候,妮妮和爸爸妈妈去看望住在乡下的奶奶。长途汽车上原来有乘客29人,到红山村下去8人,又上来4人;到四岩村下去7人,又上来10人。请你算一算,车上的乘客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如果多,多几人?如果少,少几人?  相似文献   

11.
当前,定位思考于素质教育发展的现状不难发现:只注重素质教育内容、方法理论研究的单向引导,而忽视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和实施导向,已造成素质教育推行的紊乱、零散、失控发展的局面。驾驭素质教育的操纵杠杆究竟在哪里?如何加强对其发展的宏观调控?如何才能走出素质教育"三多三少"(理论成份多,操作实践少;追牌追目多,注重实效少;个别突破多,大面积实施少)的发展误区?马克思辨证认识论告诉我们:只要抓住事物之间关系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山东高密市中小学校长中出现了令人可喜的“三多三少”现象:主动兼课的多了,迎来送往的少了;潜心投入课改的多了,托关系跑升迁搞调动的少了;读书写文章搞课改专题讲座的多了,干群关系紧张的现象少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高密市教育局柴修森局长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相似文献   

13.
<正>已过不惑之年,心态归于宁静。而在不惑之年再当班主任,面对着和自己儿子同龄的高中生,心情也不同:少了一份急躁,多了一份安宁;少了一份批评,多了一份欣赏;少了一份责备,多了一份引导。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兼班主任,如何让班会课富有思想性和价值导向性?如何让主题班会成为学生尽情展示的舞台?我一直在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学术文化建设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高职学报作为学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由于发展局限;数量多,专职编辑少;综合版多,特色版少;内刊多,公开发行者少;季刊多,双月刊和月刊少等等原因,其促进学术文化建设的现状还令人不满意。建议从构建特色栏目、调控内外稿比例、培养学术新人等方面入手,以提升高职学报促进学术文化建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已知甲数比乙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求乙数比甲数少(或多)几分之几?”这是小学生较难掌握的一类分数文字题。难就难在甲乙两数都没有一个给定的值。这类分数文字题,我是这样教的。 第一步:通过习题,提出问题。 ①5比3多几?3比5少几? ②5比3多几分之几?3比5少几分之几? ③甲数比乙数多(或少)3/5,乙数比甲数少(或多)几分之几? ①②题不难解答,第③题部分学生束手无策,部分学生的答案是:甲数比乙数多(或少)3/5,乙数就比甲数少(或多)3/5。错的根本原  相似文献   

16.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现状是:在作业来源上,教师搬用现成内容多,学生自主设计少;在作业形式上,书面作业多,实践作业少;在训练要求上,教师统一任务多,学生自主选择少。那么,如何来设计作业呢?近年来,笔者在开放性作业的设计布置上,  相似文献   

17.
综观小学品德教育,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虚话多实话少;道理多情感少;知识多行动少。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活起来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将《品德与生活》课教学校本化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一、活动内容必须源于儿童的实际生活在《品德与生活》课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我们听了某学校一年级的一堂数学练习课。这堂课主要是把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比较。课上,先叫学生板演了一道题:“养兔场养白兔127只,养的黑兔比白兔少32只。养黑兔多少只?”然后,教者把“养的黑兔比白兔少32只”中的“少”字改为“多”字,让学生解答。解答后述引导学生比较两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突出所谓关键词语“多”字与“少”字来确定用加法还是用减法。课后我们听课的老师建议教者出这样的题目给学生解答:育红小学1980年第一学期三好生有86名,第一学期的三好生比第二学期少15名,第二学期有三好生多少名?结果全班学生都错误地解答为86-15=71(名)。  相似文献   

19.
周春林 《中国德育》2014,(18):53-53
正近年来,一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学校要以何种方式来改变学生,又如何以学生的改变来引领学校的发展?重庆二十八中学的垃圾桶设置经历了由少到多,再由多到无的过程。一年多来,在校园内乱抛乱扔垃圾的现象少了,随手弯腰拾起地上垃圾的现象多了;在教学楼嬉笑打闹的少了,轻声细语的多了;见面不闻不问的同学少了,彼此问候的多了;课余随时拿着手机的  相似文献   

20.
大多数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有的企业把文化编成了一本书,有的企业把文化归纳成了一张纸,在形式上完成了对文化内涵的确立。然而接下来,少数企业往往会困惑,不知道在文化建设中还应该做些什么?谈文化者众而知文化者寡,建文化者多而用文化者少,这是当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