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年一度的高招录取在即,饱受诟病的高考加分政策能不能改,如何改,又成为公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 高考加分政策的主要问题是过多过滥.据报道,教育部规定的加分项目只有14种,而各地实际执行的却多达200余种,高考加分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少数人以权谋私的腐败温床.就高考加分政策而言,问题已经清楚,改革的方向、理念也已明确,教育部也要求各省清理并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关键就是要起而行动,实际地去改变不合理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2010年11月,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学〔2010〕10号)文件,对现行的高考加分项目进行了统一调整,并规定新的高考加分政策从2014年开始实施。新政策实施在即,本文通过对比全国30多个省市区2013年与2014年的高考加分政策,探讨高考加分政策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3.
每年高考.加分都是一个热门话题。从国家教改《规划纲要》和教育部的工作要点看.教育行政部门已清楚认识到高考加分腐败对高考公平的严重影响.同时下决心规范和清理高考加分项目.而究竞怎样规范和清理.这也是公众最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新一轮改革,教育部于2014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新高考加分政策大幅削减高考鼓励性加分项目引发广泛热议,公众认为大幅削减鼓励性加分项目有可能导致新的高考不公平。大幅削减甚至取消高考鼓励性加分项目将产生的主要不利影响是: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特殊人才选拔、不利于高考招生公平。据此,提出高考鼓励性加分政策的调整策略:政策制定应发挥加分导向作用,政策执行应坚守人才选拔初衷,政策监督应完善监督制约体系。  相似文献   

5.
叶铁桥 《山东教育》2006,(12):61-61
2006年年初,教育部公布了调整后的高考加分政策,十多个条目涉及数十个类别。按照规定,各省级招生委员会制定出的地区高考加分项目不能超出教育部规定的范吲。不过,各地区的招生委员会也有权制定本地区的政策性高考加分政策(加分仅在本地区认可)。因此,打开各地区的招生考试踟,可以看到不同地区的加分政策旱现出“大项基本一致,小项五花八门”的景象。  相似文献   

6.
我国从2014 年开始大幅度清理高考加分项目,可随着高考加分项目的减少,高考加分造 假丑闻却有增无减,辽宁、河南等地先后传出大面积加分造假丑闻。本文分析了高考加分造假之所 以高发的根本原因,并从建立新的高考加分机制着手,提出规范高考加分、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的建 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考加分政策出现的某些加分项目不合理、加分制度缺乏公信力、各地加分政策不一等问题,正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高考的公平性。本文建议采取建立加分政策的民主决策机制、规范高考加分的对象和范围、加强高考加分政策的法律法规建设等有效途径,维护高考加分的公平性,保障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8.
唐子惠 《教育》2011,(6):43-43
教育部最近要求各地高招部门重新梳理和评估本地区现行高考加分项目,随后,各地2011年高考加分各项重新进行了调整。这是全国各地高考加分政策的一大新气象。  相似文献   

9.
高考加分政策的变迁大致经历了“以政策性照顾加分为主”、“以竞争性激励加分为主”再到“激励与照顾加分并重”三个阶段.其当前主要存在政出多门、政策弹性过大、权力配置分散等问题.由于高考加分政策的复杂性,其调整在政策层面,应坚持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导向,加强统一调控,规范加分主体行为,并逐步推动项目“瘦身”;在操作层面,注重加分项目与标准的统一性、客观性及可量化性,同时加强考试立法及监督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出台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导致了高考加分政策出现异化,成为高考制度对公平和效率追求的绊脚石,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现象。鉴于此,高考改革加分政策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今年高考加分项目的调整是对高考加分政策回归理性的实践探索,是高考加分政策改革,推进高考公平和效率协调的重要一步。高考加分项目的改革应基于这次尝试做出诸如去除软标准保留硬条件,保持上下一致,规范高考加分操作等方面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孟祥杰 《江西教育》2011,(12):15-15
<正>在当前,有许多学生、家长以及学术界人士纷纷对高考加分政策提出质疑。如今高考加分项目有不少,教育部规定的加分项目只有十余种,而有些地区实际执行的却多达百余种。因为高考具有选拔性,某人靠加分被录取了也就意味着另外一名考生会失去机会。因此,任何增加某个考生分数的行为都有可能侵犯其他考生的权益。高考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制定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导致了该政策出现异化,产生诸多不和谐现象,成为高考制度追求公平和效率的绊脚石。鉴于此,高考加分政策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近年来高考加分项目的调整是对高考加分政策回归理性的实践探索,是改革高考制度、推进高考公平和效率相协调的重要一步。高考加分项目的改革应基于现有的试点作出诸如去除"软标准"、保留"硬条件",保持上下一致,规范高考加分操作等方面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随着2010年11月14日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签发《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学[2010]10号)的下发,高考加分项目调整拉开了新一轮帷幕,社会对高考加分问题的关注掀起了又一波高潮。通过对近年来有关高考加分政策问题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有助于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拓展对该问题的研究深度,进而完善我国的高考加分政策。  相似文献   

14.
进入5月份以来,各地陆续公布了2012年的高考加分政策.在教育部一再发文要求规范高考加分项目的背景下,各地的高考加分项目依然纷繁复杂,名目累加超过百种,加分标准也是千差万别.以少数民族加分为例,各地的加分分值就有好几个版本,加5分、10分、15分、20分的省份都有.这样的混乱使高考加分再次成为"高考月"里广被口诛笔伐的靶标,一时间取消高考加分的呼声再次响起.  相似文献   

15.
近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等五部门联合发文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进一步加强高考加分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高考加分政策是少数人的特权,还是合理与可接受的政策取向,高考加分的公平性如何体现,这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显然,政策保障不利就会滋生腐败现象。当前高考加分政策主要存在如下问题:高考加分实行“二元决策”弊多于利;“不得累加”规定有损特殊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德”的加分资质认定粗泛软化;奥赛及科技类竞赛缺乏活动规范;少数民族考生加分上下政策明显冲突;艺术特长生加分的政策遗漏。高考加分政策研究及改革必须完善其不合理之处,确立平等竞争的环境,切实维护高考公平。  相似文献   

17.
高考加分政策的历史演变与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历史演变划分为优先录取、降分录取以及加分录取三个阶段,梳理了高考加分的三种论调:维持论、废除论与规范论,并对谁应该成为高考加分的对象、高考加分应以多大幅度为宜以及谁有权制定高考加分政策等三个问题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制定高考加分政策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应慎之又慎,决不可随意制定出台新的高考加分政策,理想的社会应该不存在任何高考加分政策。  相似文献   

18.
近来,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五部门联合发文,取消了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并对部分高考加分项目进行了规范和调整。  相似文献   

19.
高层动态     
《教育》2006,(9):8-8
中央财政“十一五”时期将安排40亿元资助中职贫网生;教育部启动新课程远程培训 万名教师网上受训;教育部叫停义教阶段重点班;人大代表建议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政策;中外合作职业技能培训新法规出台。  相似文献   

20.
高考加分乱象丛生,使其逐渐偏离政策制定之初所追求的促进教育公平正义的理念。高考加分政策逐渐异化为权势阶层子女获取高等教育资源的"敲门砖",异化为"加分教育"和滋生教育腐败的温床,异化为制造和加大东部、西部地区教育差距的"帮凶",高考加分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规范高考加分政策,提升政策的权威性;建立高考加分项目听证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积极推进高等学校自主招生;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是对现行高考加分政策进行完善,使加分政策回归公平正义初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