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话教学是对话理论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具体应用,是以学生为主导,体现师生平等和合作互动的全新教学理念。师生对话、文本对话和生生对话是对话理论在高校写作教学中的实现路径。建构对话教学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实现写作课程的教育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
对话教学是一种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指教育主体之间各自向对方的精神世界的"敞开"和彼此"接纳"。社区教育教学自身的特点以及其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师生关系、教学目标等的特点决定了在社区教育的教学中,对话教学更应成为一种重要的形式。在社区教育中采用对话教学需从明确对话教学理念、创设有利于开展对话的生态教学环境、根据课程类型选用不同的对话教学话题引入方法及充分运用"小组活动"式的对话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李宪勇  李香娥 《文教资料》2008,(27):107-108
对话教学是时代精神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回应,其基本形式包括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教师的自我对话和学生的自我对话.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是对话教学的基础,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是对话教学的主体,教师与学生的自我对话是对话教学的升华.  相似文献   

4.
人类正步入对话的时代,对话教学是时代精神在教学领域的回应。教育中不存在旁观者,对话教学的前提即是参与。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其本身也就要求参与。教学活动的本身就是各主体间的相互对话活动。对对话教学基本问题的探讨无疑会推进对话教学最终有效的展开,笔者试图从四个维度对对话教学展开探讨,进一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窥其摄人心魄的芳容。  相似文献   

5.
对话教学初论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人类正步入对话的时代 ,对话正逐渐成为人们的生存状态。对话教学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对话教学中的对话 ,不限于纯粹的言语形式 ,而是师生双方精神敞开的互动交流。对话教学包括五种内涵 :民主的、平等的教学 ,沟通的、合作的教学 ,互动的、交往的教学 ,创造的、生成的教学 ,以人为目的的教学。对话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革命。在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教学伦理、教学思维等方面 ,对话教学均有革命性的建树。虽然对话教学成为普遍的教育现实为时尚早 ,但作为现代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新的教学精神应是无可争议的。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物对话教学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教育交往理论为理论基础。对话教学分为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师生与自我对话。为了确保生物对话教学的实施,需要重建对话型师生关系、创设对话情境、营造对话氛围、改变评价学生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对话教学:创新的温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正在步入一个对话的时代,对话教学也正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社会的发展急需创新型人才的大量投入,创新教育刺不容缓。对话教学与创新教育作为同一时代的产物,并不是冰与火不可通融。相反,二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话中孕育着创新的契机,创新教育需要对话教学的参与。  相似文献   

8.
教学形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纽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领域,对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旧得教学形式已经不再适用当今教学课堂,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对话教学应运而生,本文主要阐述了对话教学及其价值、对话教学的理论基础、对话教学的理念以及对话教学的实践条件。  相似文献   

9.
将对话教学引入研究生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对话教学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指出对话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必然要求,并从师生关系、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和形式及教师的教学技能等方面提出在研究生教育中实施对话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对话已成为人们生存的一种状态.对话教学,呈现出一种新型的师生与教学环境的关系,符合教育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文章对对话教学的合理性做了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的多维辨析,阐述了对话教学的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话理论与语文对话阅读教学联系紧密。研究对话的起源和内涵等内容对于正确处理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关系和进行有效对话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的主体是平等的,但不是对等的。在教师的引领下,对话者进行积极主动的对话。对话的目的是更好地解读文本,产生新的理解,达到“视域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师幼对话教学是近年来幼儿教育领域讨论较多的一个话题,它是一种弘扬主体性的、人性化的新型教学模式.但是,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师幼对话的开展深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教育公平的视角对师幼时话教学进行理性审视,并进而为公平、合理的师幼对话教学实践模式的构建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对话存在的对话重心知识化,对话内容教条化,对话结构程式化,对话方向“浅性化”以及对话方式静态化的弊端,使教学难以为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之目标做出更大贡献。因此,必须革新课堂教学对话,让对话具有思想性和启发性,形成民主、平等的氛围等,使“有效的”、“人本化”教学对话占据课堂。  相似文献   

14.
“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学习的实践就是对话的实践。实现有效教学对话,应遵循话题选择、多维对话、深度对话和提高对话素质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5.
"对话"不仅是口语交会,更是视界的融合、精神的交融。由"训诲——驯化型"教学到"传授——训练型"教学发展为时话教学是时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  相似文献   

16.
大学英语“对话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式课堂教学提倡平等、自由、互动和交流。本文通过对话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交际理论来探讨对话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对话、教师和文本的对话、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学生和学生的对话。旨在同过这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能力,提高教师授课效率。  相似文献   

17.
张增田 《天中学刊》2006,21(1):130-132
对话品性是教学最原初的品质和性格,它包括师生的互动、交流和沟通、人与文本的相互理解或解读以及教学过程中以一贯之的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宽容和关爱等。现实的教学却丢失或遮蔽了对话品性,给教学自身和学生都造成了伤害。教学的对话品性必须彰显。彰显了对话品性的教学更贴近人性,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不久的将来,它必将成为教学领域的普遍实践,成为人们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limitations and potentials for dialogue in religious education (RE) classes on the basis of observations of Estonian RE lessons. I investigated how the way of asking questions contributes to the dialogue in the classroom. Additionally I investigated how students’ readiness to engage in dialogue is influenced by others’ responses to their contributions. I examined what happens in a classroom, by observing and analysing patterns of interaction in RE lessons in two schools. Video‐ethnographic data collection was combined with stimulated recall. Incident‐analysis stemming from conversational analysis was used to interpret the data. On the basis of these analyses and interpretations,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teacher‐centred habit of instruction is a main impediment to dialogue. A teacher’s positive reinforcement of answers does not contribute to dialogue between students but rather to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correct answer has already been given and to reliance on the teacher’s arguments. Also, open questions do not work always as facilitators of dialogue, but rather can be felt as intimidating.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话的方式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通过与同行对话可以激活专业发展自觉,与文本对话中可以逐渐澄清思想中的困惑,与专家对话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与自我对话中实现超越经验的理论生成,与组织对话中可以实现生态教师文化的创建。  相似文献   

20.
受到"主体思维"的桎梏,人们始终无法摆脱机械性、简单化的窠臼,简单地把教师和学生分成主体或客体,无论是以教师为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室模式依然存在主体的权威和控制,双方无法展开平等对话,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中,依托巴赫金对话理论,试行双主体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可以避免由于一方过于强势导致另一方失声的窘境,达到知识互相建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