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普遍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为“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随着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发展的影响,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因为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  相似文献   

3.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此观点认为教学是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方法的行为,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的结果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  相似文献   

4.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人们意识到,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陈曦 《吉林教育》2008,(7):103-104
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有效教学"的理念中所谓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了相应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  相似文献   

6.
倪石燕 《教师》2010,(16):30-30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人们意识到,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  相似文献   

7.
有效教学feffective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  相似文献   

10.
何明星 《学周刊C版》2011,(10):113-113
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如何去做好“有效教学设计”这一常规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呢?本人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例.浅谈一下对“有效教学设计”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蔡昀 《考试周刊》2011,(80):169-169
随着新课程的有效推进,有效教学成了热点问题,其实,有效教学的理念早就有之,追根溯源,可以说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此前,"教学是艺术"的观点占主导地位,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可以用科学方法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其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开始注意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有效教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自我表露的提出距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20世纪70年代开始涉及教师自我表露。文章以"爱情心理学"课堂情境为背景,探讨教师自我表露及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教师自我表露在"爱情心理学"课堂情境下的有效性,展示教师自我表露对实现课程有效教学的案例,揭示教师课堂自我表露对有效教学的意义,为教师达成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73):121-122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正是在教学效果中体现出来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引起学生身心素质变化并使之符合预定目的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正>一、有效教学的理念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相似文献   

15.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根本目标。教学是指教和学。思想决定境界,教师首先要有先进的理念来支撑。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6.
<正>有效教学理论起源于二十世纪中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心理学、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意识到教学也是一种科学。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各种基础理论,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理论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实施有效的阅读教学,必须把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作为重中之重。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重大于城镇人口,因此把"建设新农村"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要建设新农村,抓住孩子的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农村小学数量居多,因此,要着重关注农村小学的教育。我曾  相似文献   

17.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核心思想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虽然还不是一门硬科学,但是毕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不少可供参考与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分别从心理学中"行为主义理论""潜伏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完形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当下的"学案导学""当堂检测""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产生背景以及利弊得失,以期引起教师的辩证思考,促进教学行为的科学改进。  相似文献   

19.
提升和改进教师的课堂表现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科学地评价教师的课堂表现水平则是相应基础。长期以来,评价教师课堂表现水平仰赖于评价者的经验性判断,尽管已有相关"量表"问世,但对于每个维度的衡量和观察也鲜有客观证据加以支撑。为了打开课堂这一"黑箱",教育学研究者开始采用多种工具以采集、分析课堂中的数据,但目前研究者们更加注重对课堂中所采集的视频、音频中所承载的师生"行为数据"的分析。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发展为这一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带来了契机,利用神经生理数据来研究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与潮流,这一趋势对教育研究大有裨益。面向规模化的教师教育活动需求,需要构建融实际教学情境中教学环境数据、师生教学生理数据、师生教学行为数据以及学业表现数据等"多模态数据"的采集、分析、应用为一体,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发现各类数据与教学之间关系的"智能课堂",为教育学研究提供科学的实证基础。从而为科学评价、提升、改进教师课堂表现,促进教育学从经验研究走向科学研究,推动教师教育的变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积极课堂"就是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从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因素出发,探究适宜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状态,以获得学习、生活的意义和幸福,促成师生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课堂实践。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尝试从教师角度出发,立足审视教材、设计课堂、推进课堂、反思教学四个方面来改变教师对课堂、学科、教学的认识,以此来推进"积极课堂"的实践研究,进而变"教本"为"学本",变"课堂"为"学堂",变"教程"为"学程",交"教学能力"为"学生学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