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级噪音     
有一次课间,班上的值日生在擦黑板时,可能擦得太快了,指甲刮到黑板。发出一声尖厉的声音。这声音让人……别提有多难受了!班里大部分同学都不敢听这种声音,甚至想到它都觉得毛骨悚然,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总的来说,英国人表示礼貌的习俗一点也不拘泥,见面时的问候也不复杂。比如,说一声“早安”,或者隔着马路亲切地招招手,就已令人十分满意了。人们只有在初次引见,或是在特殊的场合,或是在表示赞同或祝贺时才握手。所有的礼貌都基于这样一条基本原则:关心别人同时也很得体地感谢别人的关心。在麻烦别人时,比如从别人前面穿过、打断别人的谈话、或向陌生人打听,要先说一声“Excuseme”表示歉意。“Sorry”是对偶尔打扰或失礼表示后悔。当你无法同意某个请求或暗含的请求时,如“我能借用你的笔吗?”、“现在几点了?”或“有没有7…  相似文献   

3.
动物的叫声     
现在我们要弄明白动物发出声响的种种原因。动物最先发出的声音就是刚生下时的叫声,大多数动物幼崽发出的声音有一个特殊的名称:求援信号。它们也许在说“我饿了”,“快来帮我”。它们的父母会发出一种声音作为回答,使它们感觉好一些。你是不是想到你刚生下来的时候,也是这样?在成年以后,动物的鸣叫就有了更大家好!我是大眼亮亮。你有没有听到在我们居住的城市里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人们的谈话声、音乐的演奏声、汽车的喇叭声、建筑工地的轰隆声等?但在野生动物世界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声音:狮子的吼叫声、大象的啸叫声、海豹在水…  相似文献   

4.
[片段一]真实——呈现师生互动的原生态 师:请哪位小朋友上来.读读黑板上的生字.好吗? (一学生读生字,九个读对了八个.只有“搂在怀里”的“搂”字读成了第一声) 师:这个字是个多音字。我们平时说的‘搂头盖脸’的‘搂’.读第一声.但在这里不读第一声。你再想想。  相似文献   

5.
《少年科学》2013,(5):3-3
你听说过用瓶子存放声音吗?日本多摩艺术大学的一名学生就制成了一款装载声音的瓶子。他把拍手声、折断树枝的声音、猫叫声、跺脚声、踩踏碎石子的声音一股脑儿地“装”入瓶内。  相似文献   

6.
刘翠兰 《山东教育》2010,(7):114-115
雨。网一样细密地罩下来的雨,如幼蚕吃桑叶似的声音在无边无际地蔓延着。时钟的嘀哒声,终于指向了那个令人心碎的时刻,你抬眼望我,我却故意扭过头,决绝地说:"我该走了。"抓起行囊,不容你再说什么。  相似文献   

7.
文章是凭借文字写在纸上的东西,怎么发出声音呢?不信,请听:①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猫》)②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听潮》)你是不是听出声音来了?例①用“咕噜咕噜”摹拟猫不叫时肚子里发出的声音,这样写最贴切传神不过了。例②写得更是形色宛然,作者通过自己独特的感触与联想,写出了潮声的神韵,突出了潮声的浩大雄奇,让声音变得实体可感,栩栩如生。那么,怎样让…  相似文献   

8.
小淑女 《学生电脑》2010,2(7):19-19
平地一声闷雷,同福客栈内的老白担忧地望着远方…… “老白,你又寂寞了……”佟掌柜道:“看哈呢?” “他们,来了!”——  相似文献   

9.
一点风波     
“周斌,今天语文作业是什么呀?”同桌小青悄悄地问我。“黑板上不是写着吗?你眼睛花啦!”正被难题困住的我,没好气地说。“人家好声好气地问你,你干吗这样!”小青不满地说。“我就这样,不高兴你以后别问!”“你……浑蛋!”“什么?你说我浑蛋!”被激怒的我“呼”地一下站了起来。“就说你又怎样?”小青提高了嗓门。“啪——”随着一声清脆的声音,小青的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孩子跑到山上.无意间对着山谷喊了一声:“喂……”声音刚落,从四面八方传来了阵阵“喂……”的回声。大山答应了。孩子很惊讶,又喊了一声:“你是谁?”大山也回音:“你是谁?”孩子喊:“为什么不告诉我?”大山也说:“为什么不告诉我?”  相似文献   

11.
"你是怎么知道的?" ——在课堂教学的这一声问里,你能感受到什么:是疑惑?还是追寻?甚或是智慧? 且允许我记录下一个教学片断: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地说出一次性方便手套的制作材料是LDPE时,你会作何感想?——太专业了,小学生怎么会懂?莫非老师课前打了"埋伏"?  相似文献   

12.
笔者听到一堂高潮迭起的艺术课《生活中的声音》,我们不妨来重温其中的几个精彩片断。 “万音齐鸣”—— 师: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声音,你能制造与众不同的声音吗? 于是整个教室沸腾了:拍手声、跺脚声、笔敲桌子声、凳子砸地声、翻书声、唱歌声、口哨声、呐喊声……学生们个个竭尽所能地制造着与众不同的声音,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声音的海洋。 “骏马奔腾”——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英语和肢体动作模仿小动物  相似文献   

13.
饭做好了,全家人都围坐在桌旁,默默地吃着晚饭。除了吃饭声,碗筷交碰的声音外,没有谁去打破这个沉寂。突然,爸爸发话了:“听说你们考试了,你考得好不好?”我只好回答道:“嗯……比上次差点儿。”爸爸说:“怎么搞的,整天就知道玩,你要是考不上高中.就出去打工……”我匆匆地吃完饭,  相似文献   

1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咦,这是哪里发出的声音?哦,原来是教学楼“肚子”里的“寄生虫”在作怪。你听!优美的歌声,悦耳的器乐声,琅琅的读书声。听!怎么还有“叽叽喳喳”的声音?呵呵,是粉笔在黑板上欢快地行走的声音!真好听,嘘!别打扰它们哦!  相似文献   

15.
一节思想政治课上,当我沉浸在昨日备课的情境中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今天的课题时,身后突然传来一声,“老师,他打我”。我的心情顿时糟糕透了,回头一看,是班里最爱说话的小旭。我不耐烦地问:“是谁打你?”“是他,小明。”小明,他可是班里最好的学生。我望望小明,小明低着头。我转向小旭说:“就你事多,难道你成了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吗?”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一片哗然。我茫然不解,狠狠地盯着那些窃窃私语的学生,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这时,有学生悄悄告诉我,小旭的外号就叫“老鼠”。哦!原来如此!  相似文献   

16.
谢欣晨 《英语沙龙》2014,(11):63-63
残酷世界: 你好?很冒昧地给你写这封信,希望你不要介意。 纵观我22年的人生,你虽残酷,但对我也算仁慈,因而,我由衷地想对你说一声——谢谢!  相似文献   

17.
声音的魅力     
只要不是天生失聪的人,就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倾听到世上的种种声音,但是,声音之于我们人生的意义呢?怕就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所思考有所领悟的了。王蒙的《在声音的世界里》,从美妙的声音———音乐这一角度,谈了自己的感受,打开了一扇启示我们的大门。古文论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人生世上,总会在客观世界中,因生存而产生种种感受,这些感受,或发之而为声音,或在声音中得以自我感受的对象化实现。为什么“一声无依无靠的笛子,呜咽抖颤,如泣如诉”会令人“听之泪下”?那正是因为“寒冷的冬夜,萧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当一个青年成长到25岁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成熟,意味着活力,意味着健康,意味着希望。深受全国广大教师喜爱的刊物——《小学青年教师》创刊25周年了,让我们——全国的小学教师,对你深情地道一声:祝福你,我深深地爱着的《小学青年教师》!  相似文献   

19.
片断1引导自学教师在黑板上给出一些例子,如3×、×、×等,学生试做之后——师:在计算中,你们注意到有什么特别的现象?生:每题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师:这种现象在数学中可取个什么新名称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23页前6行。学生阅读课本,并与同桌交流后汇报。师:通过自学,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生:认识了“倒数”。师:请你们说说什么是“倒数”?学生复述教材中倒数的定义。师:请结合黑板上的例子具体说说,谁与谁是互为倒数?生:因为3×=1,所以3是的倒数,是3的倒数,3与互为倒数。师:说得真好。还有谁愿意用黑板…  相似文献   

20.
镇里、市里都要抽考,每天都要上好几节课,真有点精疲力尽,心烦意乱。今天下午,我一到班级。就发现教室的黑板上画着一张胖乎乎的笑脸,慈眉善目,笑容可掬,一双笑弯的眼睛好像在对着我笑呢,旁边还写着“庄老师的笑”。学习、复习都这么紧张,是谁没事干,竟敢在黑板上画老师,真是胆大包天,太不像话了!我的火噌地就上来了:“这是谁画的,站起来!”我的声音几乎变了调。学生一个个睁大了惊恐的眼睛望着我,面面相觑,一场暴风雨似乎将要到来。这时班长王红慢吞吞地站起来,低着头说:“老师,是我画的,你批评我吧!”“是你?你为什么要画,班长就在班里带这样的头吗?”我看到是她,更来气了,平时很懂事的王红,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呢?过了好一会,她慢慢地抬起头来.眼睛单噙含着泪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