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促读、局部研读、读思结合等方法,使学生层层深入地阅读文本,感受文本的精华。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进行文本教学时需围绕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环节,从而让教学过程更为集中,让学习者在紧致集中的思考中思悟文字,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境界"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1.问题导入,悬念重重。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将学生带入学习氛围,用问题设置悬念,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追问”?“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我认为“追问”本身不是目的,只是引导学生更为深入理解本的手段。在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答问、讨论等学习活动的情况,对学生思维行为作即时的疏导、点拨,适时“追问”可以对主体学习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努力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巧妙、适时的“追问”无疑是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3.
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努力的目标。追问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提问,也是在恰当的时机,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有效的追问能够推动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一个个问题,一步步追问,让学生在逐层提问中深入文本,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体味文本的内涵,使阅读课堂不再枯燥,充满求知热情。  相似文献   

4.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之根.如果教师对教材解读得好,对文本分析得透,那么课堂上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就不会产生.著名特级教师、全国小语教学的新生代人物孙双金老师在谈对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首先提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语文教材中的文童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教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做好解读文本的第一人,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使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状态—一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用儿童的眼光走进成人的精神世界,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5.
“追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某一内容或某~问题,为了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往往在一问之后依据学生的发言再次提问,直到学生形成正确的解答为止,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追问可以及时地启发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思维的广度,增进思维的深度,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所谓"追问",就是在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适时追问能帮助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使之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进而深入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多数教师也都知道课堂上应当有追问,但如果不恰当地"满堂问",又容易导致表面上热闹非凡,实际上收效甚微。笔者以为,作为语文教师,要掌握追问的艺术,应把握三个方面。一、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教师的劳动是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要成功  相似文献   

7.
沈华 《云南教育》2008,(1):15-16
某文学批评家尖锐地指出,很多“语文教师走上了讲台,但没有走进文本”,这是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此话颇具深意地指出了语文教师身份的多重性:知识的传授者和文本解读的批评者。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要求语文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进入文本,解读阐释和批评文本的角色,既不能被文本以及文本的单一阐释征服,也不能学作旁观者“站在桥上看风景”。教师与文本应是若即若离的,犹如顾城《远和近》中描述的“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俄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一样。可是,现实中语文教师“批评解读身份缺席”时而有之,文本解读得干瘪无味,对文本的窄化理解时常发生,这些都导致文本内在美的“流失”。请看以下两则例子。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个人的文本解读一定要有深度,但课堂上教师必须把握好“有深度”的“度”,使课堂上的文本解读“适度”地深入.只有符合学生解读视域的解读才是真正的“有深度”的文本解读.“依靠问题引领,把思维引向深入”“简化教学形式,让语文回归本真”“把准引导力度,让智慧及时开启”与“转换问题视角,使解读视域变得开阔”,是课堂教学实践中四种行之有效的将文本解读推向“适度”深入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追问”?“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我认为“追问”本身不是目的,只是引导学生更为深入理解文本的手段。在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答问、讨论等学习活动的情况,对学生思维行为作即时的疏导、点拨,适时“追问”可以对主体学习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努力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巧妙、适时的“追问”无疑是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指导策略。一、课堂教学中适时的“追问”能…  相似文献   

10.
课堂追问是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手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追问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这样才能让阅读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 一、在生成时追问——引发语言对话 新课程特别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这样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才能让课堂呈现精彩.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关注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元解读能力.则是让许多语文教师犯难的事。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听到一些教师责怪自己的学生“要么不说,要么瞎说”。责怪学生“不说”者.认为自己给了学生大胆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和宽松的氛同,但学生就是走不出狭小的精神洞穴,思维单一,思路刻板;责怪学生“瞎说”者.是因为在教师的一再鼓励、催促之下,学生绞尽脑汁后.发表的观点却是片面的、错误的,甚至是荒唐的,让老师陷人另一种尴尬境地。其实,对于小学生而言。“不说”与“瞎说”都属正常现象,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本来就具有依赖性、单一性、肤浅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华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博士有句名言:“要学问,先学‘问’,不学‘问’,非学问。”培养学生敢“问”、学“问”、会“问”、爱“问”,就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学问。小学语文“质疑”教学法重视、激励、引导学生“问”,它是对单纯的师问生答,重答轻问的一个挑战,是对课堂结构的一项改革。一、小学语文“质疑”教学法的意义●从教师角度看1.是了解学情的有效途径。教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发问质疑,可以直接了解学情,达到心中有数。2.是加强教学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教师清楚了解学生的疑难之处,可以有的放矢,提高课…  相似文献   

13.
“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章,让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状态——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用少年的眼光走进成人的精神世界,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如何做到成功解读文本呢?除了要做到必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掌握难易程度之外,这里,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提倡多层次、多角度地解读文本,不同视角的文本解读拓宽了语文教师的视野,为语文教育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然而,很多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教师根据自身经验随意化、主观化解读文本的倾向,给实际的语文教学带来更大的问题。问题是,在“课堂教学”这一特殊语境中的文本解读是否应该有其限度?如果有,这一限度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15.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谈到对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指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方智范教授指出:“对广大语文教师来说,应回归语文.练好内功.尽可能正确、到位地理解和把握文本。”审视当下的语文教学.文本解读浮光掠影.蜻蜒点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何突破“瓶颈”,不拘一格解读文本?笔者作了有效探索.从文本的切人、深掘、...  相似文献   

16.
四、文本细读“文本解读”这几年一直是众人瞩目的热点问题,今年不仅“高烧”未退,而且有进一步深化拓展的趋势。这与语文课程改革之初,由于不恰当的引导,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泛语文…‘去语文…‘非语文”等现象有直接的关系。这些现象使语文教学偏离了正常轨道,问题一度非常严重,但这一弊病很快为人们所觉察,近年来,语文本体回归的意识加强,广大教师尽可能地让语文课回归到文本,回归到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7.
某文学批评家尖锐地指出,很多语文教师走上了讲台,但没有走进文本,这是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此话颇具深意地指出了语文教师身份的多重性:知识的传授者和文本解读的批评者。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要求语文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进入文本,解读阐释和批评文本的角色,既不能被文本以及文本的单一阐释征服,也不能学作旁观者“站在桥上看风景”。  相似文献   

18.
一、“简单”之策:让语文敞亮生活的天地 语文教学不应该疏离生活,要让语文敞亮生活的天地,将教学信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链接起来,促进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实践证明,这不失为一条“简单”而行之有效的策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过程,如果在教学中过分强调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容易导致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教师上得累,学生听得无味。语文课需要润物细无声的熏陶,通过教师对文本的准确解读,让文本充满灵动,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从而培养舒展、自由的人,使学生的生命经过文字的润泽而更芳香和厚重。  相似文献   

20.
课堂追问是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手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追问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这样才能让阅读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