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红 《出版参考》2014,(12):29-30
正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高等教育各类学生3765.8万,非学历高等教育生394.8万,专任教师14.9万,总规模超过西班牙、阿根廷等中等规模国家的人口总数。十数年来的高校扩招,众多细分的学科门类,也让高校教材继中小学教材之后,无可置疑地成为又一个引人注目的出版增量市场,也成为各大出版社竞相抢滩拼争的新"蓝海"。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教育教材数字化转型经历了网络课程、新形态教材、电子图书、数字课程、数字教材等发展过程,在教学改革和立德树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等教育数字教材发展存在着跨部门协同管理机制不顺畅、标识不确定、资质不明确、标准缺位等问题。加强数字教材建设和管理,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协同管理机制、坚持分类分步推进、创新管理模式、完善标准体系、加强研究、强化风险防范化解。  相似文献   

3.
信息时代美国的高校教材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高教出版界针对美国大学教育环境的一些具体变化,正在逐渐地把高校教材出版发展为基于技术的高等教育服务。结合如今网络信息时代的高技术,他们提供了许多与大学教科书配套的辅助性材料和网上教学工具,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也使得自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在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出版市场高度竞争的形势下,了解和研究美国高校教材出版商的一些做法,将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出版界更好地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发展,高校教材出版的市场规模也在逐步扩大。由于高校教材市场是目前国内教材出版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个领域,相对于中小学教材出版而言,高校教材出版受政策限制较少,因此,较多出版社都已涉足这一领域,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这种竞争,已经从教材出版放开初期的出版资格竞争过渡到新型教材的作者和产品质量的竞争,并进一步过渡到现阶段的营销和服务的竞争。换句话说,竞争已经从教材出版之前延伸到教材出版之后。  相似文献   

5.
李梅 《出版广角》2014,(11):80-81
高校转型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任务,高校在转型中的重新定位,将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高校教材的出版建设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载体,也应根据转型的步伐做出改变,重新定位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发展,高校教材出版的市场规模也在逐步扩大.由于高校教材市场是目前国内教材出版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个领域,相对于中小学教材出版而言,高校教材出版受政策限制较少,因此,较多出版社部已涉足这一领域,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这种竞争,已经从教材出版放开初期的出版资格竞争过渡到新型教材的作者和产品质量的竞争,并进一步过渡到现阶段的营销和服务的竞争.换句话说,竞争已经从教材出版之前延伸到教材出版之后.那么,教材编辑如何做好教材出版之后的工作呢?笔者认为,教材编辑在一部教材出版之后应以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为出发点,把工作的着力点向内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回顾我国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出版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教材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并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教材出版持续发展进行了思考,指出出版者首先要关注网络技术发展,关注网络技术在高等教育和出版领域的应用,促进出版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努力打造精品仍是高等教育教材出版需要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随着MOOC、翻转课堂等的出现和全球范围内的教育革新,教材数字化、多形态化、差异化等特点日益凸显。高校教材关系着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在数字技术与出版行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如何立足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做好高校教材建设,为学生、教师和高校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是当前教材出版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伴随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领域线上教育的繁荣,传统的阅读、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传统高等教育出版业受到了颠覆式的影响.高校教材单一的纸质出版形式必须适应数字技术变革趋势,积极寻求转型升级,探索信息技术在高校教材建设领域的应用.以互联网为依托,逐步形成立体化、网络化的全媒体融合教材模式,使读者能够...  相似文献   

10.
通过1999年以来的连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型.继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又作出了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就是"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此,中央财政投入25亿元,正式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课程和教材建设是"质量工程"重点建设的六大项目之一,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为配合"质量工程",提高高等学校教材编写与出版质量,教材改革势在必行.在这个大背景下,笔者从高校计算机教材的出版实践出发,尝试探索以课程研究推动优秀教材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熊艳  郭平 《编辑之友》2012,(9):124-125,128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正面临严峻挑战。如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已成为摆在众多高等院校面前的首要问题。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美国高等教育类教材的出版和服务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类教材在出版和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就如何有效改善我国的高等教育类教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俊平 《出版科学》2015,23(3):44-47
以大众化高等教育为背景,系统分析我国高校教材建设的特点,找出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教材建设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高等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曾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质量工程”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提高质量确定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要求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者"型编辑,提高高校教材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培养目标由单一的"精英教育"向多元的"素质教育"转变,办学体制由垄断的国家办学向"官办、民办"并举改变,办学模式由纯粹的"综合型"向多种类型扩展,教学手段由传统的"课堂教学"向"函授、自考、远程"多形式发展,带来了生机盎然的又一个高等教育的春天,也带来了一个高校教材出版的新浪潮.  相似文献   

15.
从人才培养看我国高校教材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教材的编写、出版已不利于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高校教材建设,注重教材编写的启发性,加强教材的立体化开发和教学资源包的提供是解决当前教材出版对人才培养的局限性、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6.
皮胜 《出版视野》2004,(5):13-14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各高校招生规模迅猛发展,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催生着一个巨大的教育消费市场。教材从出版到发行、流通,目前已成为出版社、经销商灸手可热的一块大蛋糕。尤其,在教材分销市场更是引发了空前的激烈竞争。全国80多家高校出版社图书代办站,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长期以来为高校教学科研作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全面提升服务教育强国、文化强国的能力和水平,以高质量教材体系助力教育改革发展,文章对我国高等教育教材出版面临的形势和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出版单位在新形态教材和教材体系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提出新时期高等教育出版要加强教学研究,培养专业化教材建设队伍;强化整体规划和过程管理,完善教材出版服务工作;依托在线开放课程探索教材建设新机制,构建完备科学的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材的出版营销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及专业结构设置的调整,高校教材的市场需求量急剧增加。各出版社要想在高校教材这块市场获取理想的市场份额,就得以满足读者对高校教材的需求为中心进行营销策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出版营销策略。下面分别谈谈高校教材的出版策略及营销策略。一、高校教材的出版策略  一种教材能否受到用户的欢迎,关键在于该教材的内容、质量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为出版满足高校用户需求的教材,出版社应进行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选题策划,编写出版符合教学要求、定价合理的教材,并根据使用情况及时对教材进…  相似文献   

19.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自1999年扩招以来,规模迅速扩大。根据教育部2007年6月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我国在校本专科学生总数为1738万,比1998年的340万增长了约5倍。与此同时,根据新闻出版总署2007年6月发布的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数据,高校教材出版种数也由1998年的7529种增长至2006年的30390种。增长了约4倍。2006年高校教材品种虽然还在膨胀,但是教材的总印数和总定价则分别比上一年下降11.18%和5.8%,单品种平均印数则首次从10000册左右降到8100册左右。  相似文献   

20.
国家对"新工科"建设的基本诉求,使教材出版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和使命。为了迎合国家人才培养的大局,服务于高等教育的教材出版工作必须审时度势,从理念、内容和形式上进行转型,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编写出符合时代所需、符合高等教育改革所需,更符合"新工科"建设发展的"新"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