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五四时期,广州学群抵制日货运动,规模空前、时间持久、影响巨大。在这场"活剧"中有关各方争先恐后之"镜像"跃然于纸上,其特点是":学生在前、群众在后"。五四时期广东学群抵制日货意义重大,不仅给日帝经济直接造成重创,还迫使反动政府和日帝在政治上和外交上调整政策,这标志着广东地区体制改革先行和公民治理先试为核心内容的"广东模式"的兴起。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悠久的历史,犹如浩浩大江绵绵不绝,久远的历史书写,成就了中国独树一帜的史学传统。千百年来,史学在培育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上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国学大师章太炎曾说:"夫读史之效,在发扬祖德,巩固国本,不读史,则不知前人创业之艰难,后人守成之不易,爱国之心,何由而起?"他还说:"不读史,则无从爱国家。"梁启超更认为史学是"国民之明镜""爱国  相似文献   

3.
《广州湾租界条约》既是法国在广州湾租借地行使管治权的依据,也是中法围绕广州湾开展外交活动的"法律"。《关于广州湾的协定草案》是《广州湾租界条约》的前身,法国驻华公使毕盛将之送交给总理衙门的时间应为1899年5月27日,而非1898年5月27日。《广州湾租界条约》没完成缔约程序的主要原因是庚子后法国欲借批准条约之机向清政府索取更多特权,遭到拒绝后便将之搁置。然而,由于其本身的特殊规定,在法理层面难以证明该条约无效。此外,中法政府关于广州湾纠纷的谈判甚至抗战胜利前后交收广州湾的谈判均以该条约为依据,这就在事实上默认了它的有效性。条款制定和换约交涉的过程,反映了近代西方列强为攫取在华特权强权至上、无视规则的一面以及近代中国外交的无奈。  相似文献   

4.
温州图书馆卢礼阳先生的《马叙伦》最近修订重版(群言出版社2014年版)。知名学者邓伟志先生在本书序言中评介道:"这本资料翔实的《马叙伦》传,把一位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和曲折道路介绍给世人。"从"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到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马叙伦先生(1885-1970)始终在社会上有作有为,他还是在国学方面有著有述的一位学者,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有建有树的一位教育家。下文摘编的是马先生初涉社会,从事报刊编辑工作的经历。  相似文献   

5.
晚清政府的条约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效民 《历史档案》2006,7(1):78-83,91
清政府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战败,英法联军轻易占领北京,中英、中法签订《北京条约》,沉重的打击和残酷的现实终于击碎了晚清统治者的天朝梦幻。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统治者开始重新审视其传统的对外观念和外交。从1861年始,晚清中国开始实施条约外交。所谓条约外交就是指晚清政府在中西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外交方式,它以儒家的诚信思想和国际法原则为指导,以履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手段,目的是求得与列强的和解与平等,保全和局,以便开展自强运动,从而维护晚清摇摇欲坠的统治;同时,晚清统治者还希望借助条约来限制列强条约之外无止境的索求,维护中国尚未丢失的权益。  相似文献   

6.
杨茜  马嘶 《湖北档案》2004,(5):37-39
在中国现代史上,陈独秀是以五四新化运动的旗手和中共早期领袖(后又成了党内反对派的代表人物)称于世的,却少有人知道他又是一位对中国字音韵之学有着很深造诣并有多种述传世的国学学。他殚精竭虑述《小学识字教本》未竞而终,且一生乐此不疲,即便是在极紧张的革命活动中和身陷囹圄之时,仍不忘以此为副业。  相似文献   

7.
由陈春华、郭兴仁、王远大翻译的《俄国外交文书选译(有关中国部分1911.5—1912.5)》一书已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译自三十年代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直属帝国主义时期档案出版委员会编辑出版的沙皇政府及临时政府档案文献汇编《帝国主义时期国际关系》第二辑,第18卷、第19卷。 本书收录了这两卷中有关辛亥革命时期中俄交涉的全部文件,共三百多件。这些文件涉及辛亥革命发展进程、列强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列强承认民  相似文献   

8.
1900年6月17日大沽之战之前,清政府、列强政府、北京公使团等各方主要致力于用外交手段来解决问题,此后,外交让位于战争.因此弄清大沽开战的原因,对于我们认清当时复杂的历史真相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静 《兰台世界》2011,(12):29-30
1900年6月17日大沽之战之前,清政府、列强政府、北京公使团等各方主要致力于用外交手段来解决问题,此后,外交让位于战争。因此弄清大沽开战的原因,对于我们认清当时复杂的历史真相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少华 《档案》2017,(8):27-31
在《聊斋志异》中,《连城》是一篇颇为耐读的小说,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小说通篇洋溢着"知己之爱"。尽管从蒲松龄提出这一命题三百多年来,各种解释解说众多,但大家一致认为小说描写和歌颂的是男女之间置生死于外的"知己之爱"。也就是这种爱情可以为之生,为之死,也可以为之死而复生。在小说中,作者用传奇手法写志怪内容,具体地描写了乔生和连城爱情的曲折发展过程,在人物思想、性格的发掘上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1.
北洋政府时期,废除不平等条约一直是北洋政府和南方革命政府两大对峙政权的外交斗争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在外交政策上也主要围绕"废除不平等条约"来展开,但国家贫弱和政府的消极态度导致了"修约废约"运动的失败。  相似文献   

12.
《中法新汇报》是近代远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法文报,该报虽面向远东,但重心在中国。通过对1898年7、8月间《中法新汇报》相关报道的解读,不仅有助于增进有关近代法国对华政策及其策略的认知,同时也可从一个侧面就清政府制衡列强之外交应对予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3.
台湾已故学人朱维焕先生所著之《国学入门》一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1年5月出版,是书系先生生前任教于中兴大学,为诸生讲授"国学导读"一课之讲义。因其为讲义,故而整理成书,部头不大,却极其条理有致,一如近人雷海宗先生之《西洋文化史纲  相似文献   

14.
帛书《老子》的篇次与今本正相反,似乎把《道德经》变为《德道经》了。过去大致有三种看法:一是认为帛书《老子》的篇次才是"原始道家古本的原型。"①蒋一种看法正相反。它认为帛书的篇次可能是竹书排放与抄写之误。②或者说,"先德后道,殆写经者偶然之例"。③第三种认为战国时期既有德上道下之传本,亦有道上德下之传本。④粗看孰上孰下无关紧要,小事一桩。其实述对于《老子》来说却至关重要。因为它涉及老子说教的出发点、中心思想与归结。或者说,欲弄清老子思想及《老子》之主题,恢复掩盖已久的老子的许多思想,这是个必须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童锋  夏泉 《兰台世界》2020,(3):146-149,160
民国时期,西方列强退还庚款旨在发展中国教育事业。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西方列强有不同的应对,却暗藏着相同的动机。西方列强一直将远东地区作为利益博弈的主战场,因此一个渐进式改革的民国政府才最符合他们的外交战略。民国政府、地方军阀从维护政权和阶级利益角度迎合西方列强的退回庚款的反应,并从中调解教育界的反抗言行;中国教育界以强硬的姿态据理力争西方列强退还庚款用于发展教育事业,从客观上发展了中国教育事业,促进了中国教育界人士民间外交意识的觉醒和中华民族独立意识的崛起。  相似文献   

16.
郑樵《通志·氏族略序》在论及姓氏谱系之学的历史时曾做出这样的判断:"姓氏之学,最盛于唐",但他认为五代以后"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受郑樵此说影响,学者亦多认为五代以后的姓氏谱系之学与前代相比已经式微,后继乏人。然而事实上,入宋以后,姓氏谱系之学又有了新的发展,呈现出新的面貌,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书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科学史的研究者中,李志超教授素以思想活跃思考深入而闻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的他的新作《国学薪火——科技文化学与自然哲学论集》(以下简称《国学薪火》),再一次向人们证明了这一点。 该书的正标题是“国学薪火”,所谓“国学”,沿用的是“五四”时期以来人们约定俗成  相似文献   

18.
《“五四”前夕的中国学生运动》随想录彭明最近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张惠芝同志撰著的《“五四”前夕的中国学生运动》一书,很高兴地粗读了一遍,感到写的不错。“五四”前夕的学生运动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前奏和预演。前人虽然写过不少的论文、回忆录、资料等,但作为一本...  相似文献   

19.
孙毓《毛诗异同评》是魏晋《诗经》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因其著述散佚,学界研究付之阙如。本文通过钩稽文献,系统探讨了《毛诗异同评》与毛传郑笺、王肃之关系及其学术价值。认为《毛诗异同评》既没有"争毛郑之得失"而偏废一方,亦无"朋于王"的学术倾向,其理论形态反而与郑玄接近;且体式新颖,评断有据,涉及学术领域广泛,因此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后世《诗经》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3月21日,视频图文版时政图书《图解政府工作报告(2016)》由人民出版社发布。该书最大亮点是书中穿插了40个视频二维码,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扫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通过视频和文字相结合,学习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这是人民出版社时政类政治读物出版的又一创新之举。据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辛广伟介绍,书中所配视频二维码内容,都是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展开的,比如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国外交、屠呦呦参加诺贝尔奖颁奖礼、"东方之星"沉船事故、"9·3"大阅兵、外国学者论"双创"、大国工匠潘玉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