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回顾了PISA2021创造性思维背景、内涵与维度,分析了PISA2021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的影响因素及表现,阐述了PISA2021创造性思维的评估目标、领域设计、创造力测试设计及样例。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学生适应21世纪发展的必备核心能力,需要组织多领域专家开展创造性思维的理论研究,学校要秉持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理念,教师要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促进者,通过课程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PISA 2021“三维度四领域”创造性思维测评框架,对高中生物学试题考查创造性思维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借鉴PISA 2021创造性思维科学问题解决领域的内涵,本研究提出了高中生物学实验探究试题创造性思维考查方法,并命制原创试题应用于大规模考试实践中,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了实验探究试题的命制策略。  相似文献   

3.
PISA2021将创造性思维纳入其测评体系,为探索其在生物学教学评价中的应用,选取DNA分子平面结构的模型建构这一活动,设计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评价方法,以期为高中生物学教师评价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4.
《PISA2021创造性思维框架草案(第三版)》已由OECD发布,它的面世为创造性思维测试提供了依据。测试面向的是15周岁青少年的数学素养,框架中新增的创造性思维引起业界的一定关注。该测试在沿用PISA测试的框架基础上引入全新的素养视角,对创造性思维的评价有清楚的得分标准以及相应试题的开发也有其科学的准则。它作为21世纪技能测试的新范式,或将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含义、目标以及测评三个方面对PISA2022中的创造性思维作出分析,探索PISA2022创造性思维测试的教育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PISA数学素养测评一直注重测评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问题解决的数学过程中,PISA2021数学素养测评框架首次将数学推理视为核心,并提出与数学推理相关联的数学学科内容,指出有关数学推理能力的18条表现期望,据此区分不同水平的学生。该框架通过计算机交互式测试测量学生的推理能力,呈现对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测评。PISA2021的数学推理测评内容与方式对我国基础教育促进学生数学推理能力培养、丰富教育评价中数学推理的测评内容与方式等均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发展所需的必要能力,可以帮助人们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和应对充满挑战的未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确定在PISA 2021中增加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评估,其发布的《PISA 2021创造性思维评估框架草案(第三版)》明确阐述了创造性思维的内涵、表现形式和促成因素,以系统的通用框架、科学简易的"三维度四领域"能力模型向公众提供了一个操作性强的评估系统。通过此次评估,各参与国家和地区可获得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可比数据,为未来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育实践的改进提供支持。基于PISA的经验,为了更好地评估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国可借鉴创造性思维能力模型,细化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构建创造性课堂,加强学校创新氛围的建设;在课堂教学中以真实情境和实际问题为载体,培育和评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7.
经合组织发布的《PISA2021创造性思维框架草案(第三版)》,为创造性思维测试提供了依据。该框架明确了15周岁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影响因素和表现形式,提出了"四领域三维度"的创造性思维素养模型;基于该模型编制了合理有效的测试工具,开发了科学详尽的评价标准;同时结合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因素设计了背景调查问卷。该测试沿用PISA测试研制的框架、构建了清晰的素养模型和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发了特定思维测试的新范式,将对培养与评价学生创造性思维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发布的PISA2021数学素养测评框架中对数学素养的内涵界定以及测评框架都进行了修订和调整。通过梳理和分析PISA2003、PISA2012、PISA2021数学测评框架的理论内涵和框架演变,发现其内容维度主体稳定,重视技术;情境维度覆盖广泛,凸显真实;过程维度强化推理,融合建模。结合这些特点,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四个方面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数学课堂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计算机的测评逐渐成为PISA数学素养测评的主要方式,并在测评框架、测评题目设计、作答环境和模式、评分过程及测评结果等方面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计算机化特点。PISA2021数学测评将与计算机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通过更具交互性、智能化和适应性的方式达到更好的数学素养测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培养中学生的科学创造力是基础教育的关键目标和任务,科学创造性思维是科学创造力的核心,科学创造性思维测评可以为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依据。采用PISA2022创造性思维测试工具在广东省6个城市7所学校选取397名15岁左右中学生进行测量的结果表明,该群体的科学创造性思维整体上较为薄弱,仅存在少量高创造力个体;技术素养和物化能力不高,缺乏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了提升中学生科学创造性思维,应该充分开展技术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认真实施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通过小学科学课程提高学生的物化能力,在初中科学课程中开展跨学科学习,在培养学生个体科学创造性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多媒体素材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资源中心。基于多媒体素材库的网络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媒体素材库的设计与建设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教学资源建设必须遵循媒体选择理论和相应的技术规范,网络教学实践要重视教学设计及相关学习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A theory of creative thinking is presented as it relat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al design. Methods used in a graduate‐level course a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for teaching creativity are described. An emphasis on process over product allows instructors to focus on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at all levels of development. Finally, the effects of the computer on the creative process are discussed and suggestions are made for avoiding the trap of technological obsolescence.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P ISA(国际学生评价项目)已成为了国内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的重大教育事件。通过P ISA测试我们看到了上海卓越的教育表现以及在教育质量与均衡上取得的显著成绩。除了赞美与掌声之外,PISA还能引发我们怎样的教育思考呢?众所周知,P ISA并不是第一个国际性的针对学生素养的大型测试项目,它的独特之处不在于可以供我们对各国15岁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比较而在于测试设计及理念上的多方面创新。其中,PISA"素养观"就是最具变革性的理念之一。本文旨在通过梳理PISA素养观内涵及其描述框架的内容结构来阐述P ISA测试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教育学转向及其立场,从而引发我们对素养及其学习模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艺术设计是通过艺术造型元素的合理安排与组织来满足特定的功能需要和审美需要的一项审美创造活动。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设计领域普遍存在着创造性思维能力偏弱的现象。如何培养设计人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已成为业内外人士共同关注的话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掌握文化大系统、积累丰富设计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及打破固定思维模式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在艺术设计教育中,设计创意课程应当以图形创意为核心,深入研究格式塔理论及视觉思维的形式特征,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法,训练和提高综合图形表现力和创作力,随时代发展而赋予图形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中国高等美术特殊教育要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体培养的方法如下: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高水平的思维能力,是在一般思维品质基础上形成的,因而要加强聋生一般思维品质的培养;要加强文化基础知识学习;要重视聋生的个性,开展多种多样的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