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虐童罪入刑旨在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权,但虐童罪入刑不是遏制虐童行为的必然要求,法律保护儿童身心健康权在于已有法律法规的实施。虐童产生的儿童身心健康权的侵权责任,在我国保护儿童身心健康权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已有明确、清楚、详尽、量刑适当的规范。当前,遏制虐童行为,保护儿童身心健康权的重点不在于创制法律,而在于有效地实施已有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数次发生,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愤慨和共同忧虑的焦点问题。幼儿园教师虐童具有隐蔽性强,儿童难以抗拒,施虐方式多样,越小儿童越易受到虐待等表现特征。虐童行为不仅伤及儿童身体,更给儿童心理和精神造成严重危害。为有效防止幼儿园教师虐童行为,需要从政府、幼儿园和家长层面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母婴世界》2012,(12):110-111
虐童事件频发,儿童安全保护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每一件幼儿园虐童都堪称惨案,看在爸妈眼里更是揪心愤怒。 本应是乐园的幼儿园如何成了孩子的梦魇? 作为家长,我们能为自己的孩子的安全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4.
幼儿身心健康是开展幼儿教育的基础,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频频出现的幼儿园虐童事件引起社会公众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和议论.围绕虐童事件,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幼师生师德教育、民办园与自办园幼儿教师职后培训、幼儿家庭安全教育、虐童事件处理中的地方性保护以及幼儿法律保护等方面进行相关分析,提出一些预防和减少虐童事件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频发的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要想从根本上加以整顿,必先从深层剖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低门槛、低薪资、监管缺位和法律空白是造成幼儿园"虐童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应通过严把幼儿园教师入口关、提升待遇、完善对幼儿园的管理和监督体制、健全儿童保护的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来解决幼儿园"虐童"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刑法不能评价虐童行为的现状,学者们呼吁"虐童"入刑,用刑法来保护低幼儿童的合法权益。但什么样的行为属于"虐童"行为,"虐童"行为的对象是什么呢?"虐童"行为的主体持怎样的心态呢?本文探讨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浙江温岭虐童案件的儿童权益侵害事件,引发儿童权益法律保护的思考。审思目前我国儿童法律保护的现状,探讨法律保护儿童的措施,以实现“儿童是目的”的理想。  相似文献   

8.
最近,幼儿教师体罚、虐待幼儿成为社会焦点话题。“虐童”事件频繁发生之后,社会舆论共同指向幼师资质,认为幼儿教师“无证(教师资格证)上岗”是引发此类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然而,“虐童”事件背后所隐含的是成人对儿童基本权利的剥夺和人格尊严的践踏,是“成人本位”儿童观的极端体现。屡屡发生的“虐童”事件所带来的反思是深刻的,它需要全社会对“成人本位”的儿童观做进一步的反思和再启蒙,需要积极向上的幼儿园教师文化对其职业实践进行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社会上屡屡发生虐童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就虐童事件的发生与解决进行法律分析,着眼于对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的思考,通过对现有制度进行剖析,提出解决法律对于虐童问题存在的困境之方法,以期对切实保护我国儿童合法权益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幼儿教师"虐童"舆情统计结果显示:从宏观表征而言,"虐童"事件偶有发生;从中观组织来说,近九成"虐童"发生在民办幼儿园,且视频记录占比不足;从微观行为来看,"虐童"始于幼儿表现"不达标",手段多样、粗暴,"虐童"事件发生后,校方的措施不外乎"一辞,一整顿"。讨论与分析发现,就事实而言,幼儿教师"虐童"几率极低,但舆界渲染过度,教师遭遇舆论漩涡;就"虐童"影响因素来看,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较差为其内在动因,外部监管不力则是助推性因素。若要从根本上避免幼儿教师"虐童"行为的发生,建议优化舆论环境,加强"内扶外管"的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不断见诸报刊和网络.这些虐童的极端个案为何层出不穷、屡禁不止?笔者认为,虐童事件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微观角度来看,幼儿园教师和管理人员难辞其咎,幼儿园有效管理的缺失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幼儿教师虐待儿童行为的事件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并逐渐引起人们对此现象的思考与反思。只有充分了解当今虐童现状,深刻分析幼儿教师虐待儿童的成因,从根本上认识幼师虐童行为对儿童身心健康的严重危害,建立健全儿童保护法和教育管理制度、提高幼儿教师素质水平、通过社会各个方面力量建立全方位的幼儿权益保障体系等,才能有效预防虐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文汇》2013,(1):28-28
浙江温岭一家名为“蓝孔雀幼儿园”小二班老师因为虐童事件被辞退。按照法律的说法,她的行为属于“寻衅滋事罪”,最多可判5年。对此,教育主管部门很遗憾地说,这个虐童教师肇事的原因之一就是虽然她是幼师毕业,但没有教师资格证。人们要问,这个教师当初拿到了资格证,这种虐童事件就不会发生吗?教师资格证反映的主要是教师的知识水平、教育能力,那些教育之外的情感、爱心,是证书都能衡量的吗?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儿童虐待事件频频见诸报端、网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了有效防止儿童虐待,美国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成熟的儿童虐待法律保护体系。反观我国.关于儿童虐待法律保护的制度严重不足,温岭虐童案发生后.对于非家庭成员实施的儿童虐待行为,法律中找不出一条合适的罪名加以处罚。因此,完善儿童虐待法律保护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并没有针对虐童罪的专门条款,相关配套保护措施的缺乏导致儿童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本文以我国刑法对虐童行为的规制为主线展开论述,以期在指出刑法保护的漏洞以及提出相关有针对性的对策的情况下,为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孩子的成长需要健康的环境,但是虐童事件的发生令人忧心忡忡。对幼儿园虐童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策略,对于更好地规范幼儿教师行为,避免虐童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12年温岭虐童案件的发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虐童行为的观察与思考,同时也使得积弊已久的幼儿教育的弊端呈现在大众面前,而不得不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幼儿教育是人类的启蒙教育,应该是健康的、美好的,如果幼儿时期身心受到严重危害,对于孩子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为了创造良好的幼儿教育环境,必须要认识到虐童事件的危害性,并且客观的分析其发生的根本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形成完善的儿童福利与权益保护体系,保证幼儿可以享受健康的、有益的幼儿教育.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屡屡出现严重的虐待儿童事件,严重伤害儿童的身心健康,甚至威胁到儿童的生命。然而,对于虐童的实施主体在刑法上却找不到准确的依据对其处罚。浙江温岭幼儿教师虐童事件曝光之后,司法机关以寻衅滋事罪对其采取强制措施,就暴露出立法空白导致的司法尴尬处境。因此,刑法应尽快增设虐童罪,以期预防和打击此类伤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一起起"虐童事件"的曝光,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否应当将虐童行为入刑,是否应当单设"虐待儿童罪"罪名的讨论成为焦点,而学术界对此存有不同的观点。文章认为对虐童行为必须进入到刑法调整的范围,尤其是要将既不符合虐待罪犯罪构成又不符合故意伤害罪犯罪构成、未造成轻伤以上后果但对儿童权益造成巨大伤害的、家庭成员以外的虐待行为予以刑罚处罚。将虐童行为归入到刑法调整的范围,可以通过修改现有的法律规定,主要是修改虐待罪的适用范围、处罚程度以及变自诉案件为公诉案件等方式来实施。  相似文献   

20.
"携程亲子园"以及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的发生,再一次引发全社会对于幼儿安全教育的关注.幼儿之事无小事,尤其是幼儿自身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时候,不管是社会还是政府都应该竭尽全力对他们进行保护.虐童案的发生,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幼儿教师数量的偏少、质量偏低以及公办幼儿园数量的严重缺口.持续不断地虐童事件再次曝光于社会公众面前,也从侧面反映了幼儿保护政策、预防措施不到位.政府应该加大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力度并积极鼓励非师范本科以上毕业生投入到幼儿教育的事业,同时从法律法规制定、监督体制完善、管理者技能培训等多方面入手,唯有此才可能防止"虐童案"悲剧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