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欣 《凯里学院学报》2009,27(1):145-149
平淡美是宋代的主流艺术审美思想,是宋人自觉追求的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审美理想风格。宋人在文、诗、书、画等不同艺术门类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态度上,都使平淡在美学境界追求上有了突出的表现,同时又都具有了统一的内涵,体现了整个时代的艺术境界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
殷进良 《华章》2007,(5):118
歌唱是美的载体,它追求美也传播美,并使人们在艺术的真、善、美境界的升华中获得精神上的充分满足、艺术上的极大享受和审美素养的最大提高.歌唱的艺术表现离不开审美,审美又促进歌唱艺术表现力的不断提高,两者的统一,既能开拓歌唱艺术的新境界,又能扩展艺术审美的新领域,它激发着人的创造力,激励歌唱者歌唱的艺术表现永远追求新的目标和更高品格.  相似文献   

3.
正张复兴在长期的艺术探索过程中,有选择地借鉴传统,选取富有生活内涵的桂北景象作为艺术表现对象,用传统的技法表现现代生活气息,真切、细腻地表现了自己追求平淡、恬静之美的情感。他所表现的寻常家山,境界苍茫雄秀、  相似文献   

4.
晚明情感论内涵丰富,极具特征,而且遍及各种艺术形式,在艺术特征上,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追求自然、真实、本色之美,以化工为最高审美境界,体现了新的美学追求,情感表现的特性得到重视和发掘,尤其在戏曲、小说理论领域,戏曲小说的艺术价值和魅力与文学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5.
线条是绘画的主要构成要素。但在现代的绘画艺术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艺术观念受西方现代美术思想的影响;在追求创新、创意、观念和表现效果的同时,忽视了线条在绘画中自身的审美价值。为此,有必要就自由曲线的形成、特点、表现、境界和在绘画艺术中的位置,从理性上给予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6.
教学是一门艺术,活堪称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追求的至上境界,它通过教师教的艺术处理,使学生在学的境界中体验到教学艺术的美,从而实现教学艺术的审美价值。要使语文课堂活起来,关键在于教师。达到活的教学境界,教师应该是作茧而不自缚,追求刻意感觉的无意化。如果教师能达到教活的境界,学生的学活就不成问题了。下面结合实践论述实现活的至上境界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正> 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是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一个重要特点,研究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下面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和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点,和谐是中国人最高的审美理想。中国人以和谐为美的审美意识表现在很多方面,如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追求和谐的艺术,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等。  相似文献   

8.
空灵境界是中国诗画艺术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它是一种飘逸灵动、虚实有无的艺术境界,展现了宇宙的静穆深远和大自然的生机流荡,体现了艺术家旷远高古的人生情怀。空灵境界作为一种审美意蕴,体现了中华艺术广博深远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9.
明清戏曲境界论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戏曲境界所呈现的美学意蕴与诗歌意境不同。戏曲境界主要有叙事性境界、抒情性境界两类。在情境的追求上,戏境侧重求真,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又归纳为“意趣神色”四要素。在戏境的审美创造上,重在人物形象与景、事的交融。对戏境的审美观照,追求“笔墨之外”的想象性意味。而戏境的审美表现则要求“自然本色”,“明白如画”。对于舞台表演,提出“以情写情”、“代人立心”,追求传神  相似文献   

10.
王维在盛唐诗坛上开宗立派,主要缘于其山水诗在情景关系上对前代的超越。他的笔锋,将山水诗境推向“情景相谐、理意俱融”的和谐境界。他对自然形神兼备的艺术表现,形成了一种玲珑淡泊的清雅诗境。此种境界也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人生境界的一种外化,是其寻找生活本真、向往天人合一境界的诗意表达。  相似文献   

11.
教学是一门艺术,"活"堪称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追求的至上境界,它通过教师教的艺术处理,使学生在学的境界中体验到教学艺术的美,从而实现教学艺术的审美价值。要使语文课堂"活"起来,关键在于教师。达到活的教学境界,教师应该是"作茧而不自缚",追求"刻意感觉的无意化"。如果教师能达到"教活"的境界,学生的"学活"就不成问题了。下面结合实践论述实现活的至上境界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明代诗人谢榛,在60余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在广泛的交游论争中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论诗见解,论著《诗家直说》集中地表达了他的诗歌美学理想。谢榛特别强调诗歌要气象浑成,努力追求自然全美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要表现真情,反对拙劣的模拟和矫饰造作;诗歌意象要外射张力,追求艺术与世界浑融互渗的美妙境界,表现出中国诗学的鲜明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做到精心导入。而落实到平时的备课中,精心设计教学导入语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在教学中,总是尽力在导人语的设计上追求更加理想的艺术效果,以此营造良好的教学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主张“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其实,一切艺术都应该追求境界,教学导入语的设计也是一门艺术,也应该追求境界。  相似文献   

14.
和谐美是中西方古代艺术共同追求的审美理想和极致境界,《文心雕龙》作为一部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巨著和艺术珍品,其文本本身具有一种独立自足的和谐美,处处闪现着和谐的光辉,突出地表现为形式和美、内容和融以及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也是教师在教学艺术上高度成熟的体现,是教师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本文阐明了教学风格的概念和形成的几个阶段及特点。  相似文献   

16.
胡静 《文教资料》2009,(20):95-96
写意精神并不是中国画所独有的艺术追求.罗马尼亚画家柯尔尼留·巴巴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通过写实和表现相结合的造型手段,也达到了中国画当中的"写意"所讲究的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境界.本文对巴巴的个性化油画语言样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天下电影     
余莹  赵婧  朴米  许倩 《音乐世界》2007,(8):64-65
天下电影无数,竞夺票房疆土,今朝你定沉浮,明日我为霸主!"天下电影霸王BANG!"以最新猛片的全球轰动表现为依据,排定霸王座次,决出天下胜负!  相似文献   

18.
"中和"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审美范畴。与作为西方文化精神表征的和谐美不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中和美是中国艺术家饱含生态意识的存在之思。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对中和美的追求可以划分为四个层面:人与自我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自然生命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宇宙生命的广大和谐是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艺术社会观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美学和艺理论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艺术社会学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在“入世”精神指导下,提倡艺为社会,艺为人生的艺术观,把艺作为现实政治伦理目的工具;道家在追求“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人生境界时,把人生引向审美和艺术;禅宗则是以宗教形式表现出来的人生艺术化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0.
如何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魅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使思想政治课取得良好效果,就要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魅力,教师就要在挖掘理论自身的魅力、追求教学的艺术魅力、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等方面下工夫。理论自身的魅力表现为深厚的历史感、强烈的现实感、巨大的逻辑感、崇高的境界感。教学的艺术魅力表现为教学过程的艺术美、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的智慧性精神品格、道德性精神品格、创新性精神品格、进取性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