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都市报”这个名字现在听起来当当响,其实它的产生是阴差阳错,被逼无奈.上世纪90年代,城市经济、市民文化大发展,许多城市纷纷要求增办晚报.但当时思想还不很解放,规定一个城市不能办两张晚报.于是就想出了这样一个名字,其实还是晚报的内容.不想口子一开,倒出现了一个新报种,给报业带来新的竞争,新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国内报业出现了一个新兴的报种──都市报。它立足于各大中城市.反映社会生活.内容鲜活,形式多样,颇受读者青睐。比较知名的有四川《华西都市报》、湖北《楚天都市报》、湖南的《三湘都市报》等。都者,大也。所谓都市报,实际上就是一种新型的城市晚报。它迥异于传统的党委机关报,但往往是机关报派生出来的子报,是报业集团为走向市场而开发的一个新闻品种。在部分地市级机关报中,都市报暂时以专刊或专版的形式出现,它是地市报建立小型报业集团的突破口,也是地市报创办市场报的一个过渡。办都市报的意义不言而喻,办都市报…  相似文献   

3.
区域组合城市和省级晚报席文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带来了传媒的大发展。特别是报业的发展,可以说到了划时代的地步。其中一个显著的标志是:新型晚报发展的势头不可阻挡。新型晚报大多是省报办的,现在省报办的晚报和都市报已达17家,它们和其它城市晚报的...  相似文献   

4.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在成立报业集团之前,温州的报业竞争与全国其他城市大同小异,可以说得上是全国城市报业竞争的一个缩影。1992年,《温州晚报》成立,《温州晚报》总编辑黄建省介绍:在《温州都市报》出现之前,《温州晚报》由于比党报更活,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省级党报继成功创办晚报、都市报之后,又纷纷办起了与第一子报类型相同、内容相近的第二子报,如《河南日报》办《大河报》之后又办《城市早报》、《浙江日报》办《钱江晚报》之后又办《今日早报》、《新华日报》办《扬子晚报》之后又办《南京晨报》、《四川日报》办《华西都市报》之后又办《天府早报》、《云南日报》办《春城晚报》之后又办《滇池晨报》、《安徽日报》办《新安晚报》之后又办《安徽商报》、《贵州日报》办《贵州都市报》之后又办《贵州商报》等等。这些子报在省级都市报、晚报和省会城市报纸已牢牢控制当地报业市场的情况下诞生,在市场的缝隙中寻找生机,竞争中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大多数报纸仍处于亏损状态。《大众日报》成功办《齐鲁晚报》之后,于1997年又创办《生活日报》,作为报业集团的“狙击手”,不断创新,勇于竞争,今年广告收入预计达到5000万元,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成为省报第二子报群体中的佼佼者。本刊发表此文,意在引起此类媒体同仁关注,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继日报、晚报之后,都市报作为一个新型报业品牌很快崛起于中国报坛,并以其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和全新的办报理念,影响、推动中国报业改革进程。都市报创造了以市场为生存背景的报业竞争模式,直接撬动中国报业传统格局的大变迁——最终形成日报、晚报、都市报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新闻体制十几年来的改革发展,为在广告市场中争得一块蛋糕,几乎全国各个城市都在保留一份机关报为党政机关服务的基础上,将原来的报纸办成了都市报,或者重新办了都市报。有些集团化的报业甚至办了几份都市报,多数省会城市都出现了几份都市报。  相似文献   

8.
二十一世纪的都市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都市报是指定位市民、彻底走向市场的城市报纸,即市民新闻报. 都市报作为我国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兴起于90年代中期,异军突起,蓬勃发展.目前全国已有20多家都市报.这些报纸以新的办报思路与理念,新的内部机制与营销方式,在新闻界产生了一股冲击波,形成了一个都市报的报业群体,被称为`都市报现象'.都市报已成为继机关报、晚报之后,我国综合性日报中一个新的报种,在全国报业大家庭里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席位. 都市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面向市场,走向市场,追求市场份额最大化,成为都市报群体的本质特征. 都市报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走向市场是其…  相似文献   

9.
中国报业在经历了80年代初期晚报复兴,90年代初期扩版潮之后,目前迎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并进入了以中心城市为地域特征,以都市报纸异军突起并将在相当时期呈上升趋势为特点的报业发展新阶段。脱胎于机关报所办子报,并在与晚报、服务类报等的激烈竞争中逐渐发展成型的都市报,以其“立足城市,面向市场,贴近读者,具有强烈的市民化、城市化色彩”的市场定位、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在报业市场上脱颖而出,并形成强劲的冲击波,被新闻理论界视作一种“都市报现象”而予以特别的关注。都市报已成为我国报业群体的一支…  相似文献   

10.
唐林  邱振邦 《新闻导刊》2005,(5):20-22,14
十年前,当都市报呱呱坠地之时,晚报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它们当时根本就没有把这个初生的婴儿放在眼里,没想到不到十年的时间,全国绝大部分大城市里晚报“老大”的市场地位,都被都市报所取代。如果我们再往前追溯,在机关报和晚报之间,其实也有类似的“物换星移”;在晚报大规模出现以前,各级机关报是报业市场(只不过这个市场是计划经济中的市场)的占领者,  相似文献   

11.
谭军波 《传媒》2005,(9):19-20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都市报的兴起拉开了国内报业市场同城大战的帷幕.除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都市报,曾经威风八面,逐渐衰微的晚报,甚至习惯"看上不看下"的党报都往都市报靠拢.在许多城市,传统老大纷纷落马,新的盟主频频诞生,此消彼长的悲剧在各地上演;近几年已出现一批都市报倒闭、合并,或者日报变周报的情形,说明已有相当一批都市报在恶战中败北;都市报恶性竞争的战火不仅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燃烧,还蔓延到经济发达的二线城市,比如青岛、大连、厦门等.  相似文献   

12.
一、新兴都市报的冲击波世纪之交,中国报业市场又涌起了一股新的浪潮———都市报热。各地风起云涌的都市报,打破了原本的市场格局,成为报界的一股新锐力量。在一个城市不能拥有两份晚报的条件下,一批以都市报、早报、晨报、快报、生活报、时报甚至商报等冠名的都市生活类报纸,以城市为依托,以市民为对象,以市场为导向,发动猛烈攻势,快速抢占市场。新兴都市报不满足于传统晚报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而是急风暴雨式地争夺读者的“眼球”。因此,新兴都市报都十分重视策划,抓住热点问题,不惜版面,…  相似文献   

13.
都市报带给我们的启示何谓都市报?都市报是以报道都市生活为特色的跨市区、区域的综合性报纸,既不是党报,也不是晚报,是党报与晚报的结合,也可以说是介于党报与晚报之间的一种新型报纸。也就是三五年的时间,全国已有诸如《南方都市报》、《华西都市报》、《三秦都市报》、《楚天都市报》等都市报近30家。而且办一个成功一个,发行量有的一下子冲至四五十万份,广告收入也随之直线上升,有的直逼亿元大关。都市报现象已成为我国新闻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据统计,建国初期,我国仅有城市135个,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都市报--都市报的产生及其实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孙玮 《新闻大学》2003,(4):7-13
一 都市报对于49年之后的中国大陆,无论名称或内涵都是新鲜的。1993年在中国大陆一个非常普通的城市贵州,出现了一份以“贵州都市报”冠名的报纸。1995年《华西都市报》的创办引发了都市报风潮。随后三五年间,中国大陆许多中等以上的城市都有一份甚至多份都市报,尽管它们的报名中并不都冠有“都市”二字。都市报的兴起成为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报业继日报、晚报后的第三次浪潮。都市报在中国大陆的繁荣,被人们视为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新闻从业者出身,后又任政府负责新闻出  相似文献   

15.
平民化背后的媚俗倾向——对都市报报道风格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莺 《当代传播》2001,(4):85-86
90年代中期,中国的报业市场继“晚报热”之后,又兴起了“都市报热浪”。何为都市报?都市报是以报道都市生活为特色,“定位市民、彻底走向市场的城市报纸,即市民新闻报。”…….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报业迎来了都市报的时代。都市报的崛起使原本就激烈的报业竞争更加趋于白热化,在1999年前后,新疆的都市类报业市场上,就出现了《乌鲁木齐晚报》(党报性质的都市类报纸)、《新疆都市报》和《都市消费晨报》三分天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都市报的兴起和晚报的对策吴永祚都市报———一个新兴的媒体群落从90年代中叶开始,一种类似晚报的新型大众传媒———都市报,先后出现在我国一些大型中心城市,四川成都的华西都市报、湖南长沙的三湘都市报、陕西西安的三秦都市报、贵州贵阳的贵州都市报、江西南昌的...  相似文献   

18.
现在办晚报与十年八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那个时候,晚报在全国的报业中可谓一枝独秀,在中国报业市场中,具有最强的竞争力。所以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具有100多家报纸的晚报大家庭。晚报之所以能如此迅猛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她有比机关报更贴近市场、更贴近读的办报套路。机关报办报宗旨主要负责指导工作,面向各级领导干部,读面较窄;而晚报主要是指导生活,面对社会的各阶层群众,读面宽广。但随着都市报的兴起,晚报就遇到了强劲的竞争对手,都市报的办报套路与晚报的相近,而且有的“更晚报”,加上他们在时效上占优,所以晚报遇到强有力的挑战,一枝独秀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19.
在长春,"同质化竞争严重"是所有受访者都会提到的问题.这个市区只有300万人的省会城市容纳了四张都市报:华商报系旗下的《新文化报》、吉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城市晚报》《东亚经贸新闻》、长春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长春晚报》.  相似文献   

20.
2001年4月上旬,“全国省级早报(都市报)协作网首届年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这标志着全国省级早报(都市报)开始作为一个整体,在中国报业市场上“亮相”,并显示了其进一步蓬勃崛起的良好发展态势。 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我国报业市场空前繁荣。前些年,我国各省市的省级党委机关报都陆续创办了第一份以城市市民为读者对象的都市报,统称“省级晚报(都市报)”。近几年来,由于我国报业市场的迅速扩展,新的办报空间继续被发现,全国大部分省级党委机关报又纷纷创办了第二份仍以城市市民为读者对象的都市报,统称“省级早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