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于泽元 《今日教育》2007,(6S):40-41
在马加爵临刑前,《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当记者问他在行凶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自己杀害的是珍贵的生命,他回答说“我对自己的生命都不重视,何况是他人的生命!”马加爵的这种回答.给很多人以震撼,然而这种回答.又何尝不是当前很多教育的真实写照?很多教育在聚焦学生智力发展、知识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恰恰忽略了对人的生命的关注.甚至成为抹杀学生生命活力的教育!马加爵的悲剧,一方面是他个人的悲剧.另一方面,也是整个中国教育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终告结束。马加爵被执行死刑。一个年仅23岁的生命在即将迈出校门走向社会该为家庭为社会尽力尽责的时候,却因为不足道的事伤害了四个家庭,成了罪人,走向了刑场。在马加爵短暂的生命中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学校读书,家庭影响对他固然重要,可是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学校、老师、同学、社会。如果能够给他多点关爱;如果周围的人与他多些沟通,多些交流,他会怎样呢?本刊这期全文转载了《中国青年报》记者崔丽对马加爵的刑前采访,马加爵在生命即将结束之际对人生的忏悔醒悟不能不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马加爵事件发生后,同学们对马加爵杀害同学的行为非常气愤,他们说,马加爵不仅剥夺了同学的生命,也断送了自己的生命,是他们学会做人的反面教材。  相似文献   

4.
沸点背景:6月1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该报记者对马加爵临刑48小时前的独家专访。面对记者,马加爵谈了很多,其中给记者、也是给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说的一句话:“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难道马加爵不曾有  相似文献   

5.
公安部A级通缉犯—云南大学杀人案凶手马加爵落网后,对于为何杀害4名同学,马加爵回答得很简单:“就是打牌有了摩擦,他们都骂我,说我作弊,我一时冲动就杀了他们。”他说,因为家里穷,那几个同学都瞧不起他,平时总欺负他。马加爵特别提到一名被他杀害的同学:“我平时待邵瑞杰那么好,可他也那样对我,我就杀了他。”至于那几位同学平时与他有怎样的矛盾,马加爵并未详说,但他表示,自己杀人之后就后悔了,越来越后悔。马加爵坦言自己喜欢玩弄刀具,因为玩弄刀具的感觉很刺激。他说自己也喜欢看武打录像,因为武打片也很刺激。而对于以往媒体对于他喜…  相似文献   

6.
《教育》2008,(23)
由头与反思:云南大学生化学院四名男大学生,被发现残死在同一宿舍内,其凶手就是作为他们同学的马加爵。马加爵潜逃后被抓,并被执行死刑。五个年轻的生命,五位大学生的青春,就这样结束了。马加爵事件,除给五个家庭带来巨大悲痛和损失外,也给教育标树起警示。观察与点评:马加爵,出身贫寒家庭,父母含辛茹苦供养他考入大学。被害的四名同学也大多出身农村家庭。就是这个平时老师同学都认为与他们关系不错的马加爵,因为一些生活小事,以残忍的手段结束了同学的性命,也断送了他自己的前途。在教育中,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命题:做人对教育远比知识传授更重要。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在一些报纸和杂志上了解了关于大学生马加爵犯罪一案,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为此,我感到马加爵既可恨又可悲。为了一句话竟杀了4个人,包括他自己,5条人命没了!这值得吗? 据说,是因为在一次打扑克牌中,一位同学看见马加爵作弊,就指责他,而马加爵又说自己没有作弊,就这样,对方说了一句难以入耳的话刺伤了他的心,而使他产生了杀人的念头,把他从此置于万劫不复之地。  相似文献   

8.
马加爵事件主要是因马加爵情感缺失而引发的生命悲剧.目前各级学校教育对情感教育的相对忽视是导致马加爵积极情感品质缺乏的重要原因,它呼唤着我们目前的各级学校教育需要更多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充分体验生命的美丽与可爱.当然这将是一项艰巨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一案已经过去,但案件引发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马加爵为什么会残忍地杀害自己的同窗四人,难道仅仅是因为打牌争吵所致吗?显然没这么简单,这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索,是他犯罪的一个诱因而已,笔者将对马加爵犯罪动机作一下具体的心理分析,并让人们深深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杨文荣 《成长》2005,(6):22-24
2004年6月17日,随着一声正义的枪声,马加爵走完了他短暂的人生历程。社会各界拍手称快。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马加爵“最想对亲人们说声对不起”那句忏悔的话,使我想起了自己。我想起了5年前自己经历的那血灌脑际、杀念填胸的时刻。要不是父母那封及时的家书,我早就是犯下几条人命的凶手了,“马加爵”早就是我了。  相似文献   

11.
马加爵杀人逃亡28天后,终于在海南三亚落网。据有关媒体报道,马加爵从小就是一个沉默乖顺的孩子,5岁就懂得体贴父母辛苦,煮好稀饭,盛好等他们回家;初中曾获全国物理竞赛二等奖,还把一个中等班级带成了全校最好的班级;高中时期曾因迷上武侠而成绩滑落。后来仅用半年时间苦学就一举中的,而且名列前茅;大学时生活俭朴,从不开口向父母要钱。然而,这个“天之骄子”却锤杀了四名大学同窗,也毁灭了自己。这个恶性事件,给五个家庭带来了悲剧。马加爵的犯罪,是他严重人格障碍导致的结果,同时也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对马加爵忽略的一个必然。透过马加爵…  相似文献   

12.
浅谈高校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导言人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而人的生命却是有限的。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以及伤害他人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如:马加爵事件—2004年2月云南大学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马加爵,因为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上半年,马加爵杀人案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真正关注这个案件的人都知道,马加爵一共杀了四个人,被害人是他的同学邵瑞杰、杨开红、龚博、唐学李。但新华社的一篇报道却把读者给弄糊涂了。新华社记者王雷鸣、邬焕庆、王英诚撰写的《亡命天涯也枉然》一文  相似文献   

14.
马加爵儿时的理想是做一名“科学家”,他的爸爸马建夫对儿子的希望是“升官加爵”。作为寒家子弟的马加爵想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的2l世纪,这个理想是合理的,更是崇高的。当不具备更多的社会资源时,通过智慧来达到理想,相对于需要“第一桶金”的经商和变幻莫测的仕途来说  相似文献   

15.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17):4-4
即将押赴刑场的马加爵,近日独家接受了<中国青年报>的采访.尽管马加爵罪不可赦,死有余辜,但人之将死,其言也真.在接受采访过程中,他说出的一些话,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索.其中,他对自己的总结和对当代大学生的一些行为的评价,对许多人尤其是对许多大学生来说,更有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16.
殷黎 《班主任》2005,(9):12-13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早已结束,然而,他的穷凶极恶,他的极其凶残的杀人手段和他对生命漠视的态度,却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痛心地发现,在我们身边,与"马加爵现象"性质相同的事件还时有发生,这不能不引起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不久前,我就目睹了这样一件事:学生甲在上学的路上无意中撞了学生乙一下,学生乙立刻破口大骂,学生甲为证明自己也非等闲之辈,立刻针锋相对,反唇相骂.  相似文献   

17.
马加爵给其家庭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同时也葬送了他自己如花似锦的美好前程,并为此还付出了生命代价。由此看来,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要思考的问题了,整个社会甚至每个家庭都应认认真真思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引言】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鼎鑫学生公寓6幢317宿舍发现4具尸体,死者均为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0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2月24日,公安部发出了A级通缉令,3月1日又向社会公开发布了通缉令,悬赏20万元捉拿犯罪嫌疑人马加爵。3月15日晚8时许,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落网。经过审讯得知,马加爵因为与唐学李、邵瑞杰、杨开红、龚博4位同学发生矛盾,为报复泄愤,于2月13至15日连续3天之内先后将他们杀害。2004年4月24日,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故意杀人案一审作出判决,马加爵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一双罪恶之手,毁掉了连同自己在内的5条生命,…  相似文献   

19.
《广西教育》2004,(7C):16-27
马加爵案件的发生距今已过去几个月.案件本身逐渐被人们淡忘.但它留给我们的除了震惊、惋惜、遗憾,更多的则是反思。如果马加爵能有几个好朋友,如果家长老师能早些发现他有心理问题,如果马加爵能早点悟到人生的意义……对马加爵来说,这些“如果”已经没有了意义,但对于我们,特别是对于与马加爵有同样境况的人,反思这些“如果”,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马加爵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农民的后代,取名加爵就是期盼"加官进爵"的意思.在高中毕业以前,马加爵的经历,基本上是一个寒门子弟发奋图强的故事.马加爵天资甚高,从上初中开始,他就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不费什么劲,就能进班级前几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