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巍巍 《成才之路》2010,(31):68-69
《说文解字》是一部系统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字典。汉字是文化的载体,汉字背后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反映着传统中国人的心理。本文将通过对"牛""羊"字族的分析,探究汉字蕴涵的传统中国人心理。  相似文献   

2.
汉字在中国的千年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历程,更经历了中国的风风雨雨;平面图形也同样承载着文化、信息与人的沟通,这无疑的让文字跟平面图形成了最好的搭档,它们的结合让视觉空间设计更具有说服力,观赏性更强。  相似文献   

3.
王凤姿 《考试周刊》2011,(25):28-28
本文从汉字的角度,对汉字与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汉字的创造及其构形特点,反映出汉民族文化心理对汉字的规范和制约作用;汉民族思维方式、认知模式特点及汉字的大一统文化功能,折射出汉字对汉文化心理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汉字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字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蕴涵,而早期汉字间接地反映了我国先民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认识,本文以早期的汉字构形为依据,探究汉字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5.
汉字的形成与演变和中国的大众心理、社会发展、历史文化等密切相关,与世界其他文字相比,它还具有独特功能和神奇力量,拥有"汉字魔力"。"汉字魔力"指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汉字对人产生的吸引力,以及人们对其所赋予的超自然的神奇力量。汉字文化与中国的历史、艺术、经济、习俗等密切相关。主要从神灵崇拜、生活习俗、姓名文化、书法艺术、汉字文化圈等方面进行探讨"汉字魔力"问题。  相似文献   

6.
汉字的单位、分类及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一种用来记录汉语、反映汉民族文化和思维的义音形视觉书写符号系统。汉字的符号性是第一位的,表意性和表音性只能居于其次。字位(“汉字位”的简称)是汉字研究的基本单位.字位变体是字位的具体表现.分为典型变体和非典型变体:字素是字位的构成要素。根据汉字的形义是否统一.我们可以把汉字分为形义统一的表意字和形义不统一的假借字(或记号字)。汉字具有记录汉语、蕴含汉民族文化和反映思维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汉字形体反映了中国历史的风俗人情、社会意识、名物制度等文化内容。以女部字为例,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对女性的认知,这些文字充分反映了汉字造字的奇妙法门和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8.
朱皋 《文教资料》2014,(9):24-25
中国和韩国都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它们以汉字为共同的文化基础.汉字的传入与使用使中国文化及伦理道德在朝鲜半岛广泛传播.本文主要介绍汉字在高句丽、百济、新罗等的传播概况,肯定移民在汉字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部首是根据汉字结构分析整理出来的表意偏旁,它们绝大多数是汉字的构字基础。部首在庞大的表意汉字系统中具有强大的整合功能。系统分析部首的形体意义,除了能够提高字词的查检能力外,更为突出的是在汉字教学中对认识字形和分析字义具有提纲挈领、朔源及流、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重要功能作用和效果。同时,通过部首分析,还能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汉字的文化,了解汉字的体系,领略汉字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汉字作为连接所有中国人的文化纽带,承载着中国人独有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然而汉字背后蕴含着的传统文化,却渐渐隐藏在了汉字的"读、写"功能之下。基于对新课标和苏教版教材的解读,在尊重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尊重汉字构字规律的前提下,汉字文化的渗透应贯穿识字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11.
浅析“品”字形结构汉字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说文解字》中,“品”字形结构的汉字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类文字一般都是表意的。考察它们的组成结构对于令人理解古代文化社会有很大帮助。“品”字形结构的汉字具有很强的文化意蕴。体现了汉民族的文化特点,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数的概念、哲学思想以及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和平衡美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2.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识字教学的本体。汉字与文化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汉字的字义系统记载着汉民族文化系统,汉字的字形构造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现象。因此,识字教学要让学生置身于汉字文化中,立足教材,在学习高频度的汉字的时候,进行文化渗透教学;让学生在理解汉字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的过程中,体悟蕴涵在汉字中的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接受文化熏陶,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热爱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相似文献   

13.
骈体文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语言形态,是汉民族依照汉字的特点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根据中国人的审美心理进行文化选择的结果,是民族审美意识在语言文字表达上的反映.本文试结合汉语特点进行分析之.  相似文献   

14.
盛欣 《教师博览》2023,(30):25-27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在“双减”“双新”(2022版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应深耕汉字教学研究领域,树立汉字教育新理念,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能力,触摸汉字文化内涵,发挥汉字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东汉时期许慎的所写的《说文解字》作为语言文字符号的集注,记载了中国古代的脉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粹。汉字在彰显民族文化特征的同时,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主要研究《说文解字》中记载的一些与"玉"有密切关系的汉字和以"玉"为偏旁、部首的一系列汉字,主要是研究中国的汉字与古代玉石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彼此的影响,本文对汉字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并初步分类,并简要总结了"玉"字从从我国文字中最早的甲骨文演变到后来的楷书字体的整个历程,反映出玉文化随着玉器发展不断演变的脉络,以便探寻中国久远而厚重的玉文化。  相似文献   

16.
服饰类汉字数量众多,它们真实地反映了我国纺织业的悠久历史和服饰品类的异彩纷呈。文章以常见的服饰类汉字作为考察对象,上溯其源,下探其流,以求揭示服饰类汉字深邃丰厚的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17.
    
汉字,美丽且充满神秘感:它们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林西莉在其《汉字王国》中,以引人入胜和活泼生动的文笔讲述了三四千年以前汉字的产生,形象地描述了反映古代人生活和环境的古老汉字。从理论上讲,《汉字王国》是一部关于中国语言和文字的作品,但内容却关系到整个中国的文明史。林西莉女士没有使用“经院式”的语言,而是使用她特有的表达方式“讲述中国人和他们的汉字的故事”,轻松、自如,优美、动听。本文就是从该书中节选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18.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汉字本身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以其音形义于一体的特殊地位,从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等四个方面,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此,学习汉字的过程是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是造就天人合一、乐观通达、忠信孝悌、以和为贵的民族精神的过程,这也正是汉字本体文化属性的育人过程。  相似文献   

19.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见证。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其实就是汉字书写演变的历史,无论是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小篆,还是隶(八分)、草书、行书、楷书,它们对中国文化的诠释深刻而周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博雅而细腻。因此写好汉字是对新时期每一个中国人传承我国几千年优秀文化遗产的考验与要求,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教学生写好汉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那么,如何做才能让孩子们写好汉字呢?  相似文献   

20.
曹玉华 《考试周刊》2014,(27):14-14
日本列岛在对中国汉字的吸收过程中根据自身需要创造了日本特有的汉字,这种汉字被称为国字。数以万计的汉字中国字的数量虽只占很小的比例,但从其分布的领域看,很好地反映其与日本特有的文化及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的关联,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日本人对待生活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