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中的"再说"可以分为动词性短语、动词、连词、助词四类,各有其句法特点和语义表达功能。"再说"经历了长期的词汇化和语法化历程并仍处于这一进程中,词汇化和语法化程度跟分布环境及使用频率密切相关,语义经历了由行域向言域的转化,主观性增强,语义突显发生了转移。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的动词"后悔"由状中结构"后+悔"词汇化而成。"后悔"结构在先秦就已大量使用,其中"后"是时间名词,意思是"动作或事情完成之后",用来修饰谓语中心词"悔","悔"的意思是"后悔"。汉时"后+悔"结构开始词汇化,汉以后基本词汇化为复合动词,并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中。导致"后悔"词汇化的动因一是"悔"的语义要求,二是"后"与"悔"的一个义素义重合,三是汉语词汇复音化大趋势的影响,四是重新分析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唐盈 《考试周刊》2008,(24):220-221
本文对比了英汉两种语言中使役动词词汇化程度的高低,发现英语在表达使役关系时词化程度较高,比较倾向于综合型表达,而汉语在这一方面的词化方式使用的范围有限,较多地使用分析型表达法.造成这一原因的主要因素来自于英汉语义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孙崀 《考试周刊》2008,(14):208-210
名词化现象是英语表达中的一种常见而又独特的语言现象.这与西方传统的理性哲学和客体性思维紧密相关.动词经过名词化过程使得表达简练,并提高了客观程度.然而,汉语的主体性思维及表达习惯往往使得我们在理解和翻译名词化短语时出现障碍和困难.本文根据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理论对名词化的动词短语进行语义分析,在动词的语义框架中还原了名词化过程中丢失的语义成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名词化短语,并为汉译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们把运动和状态这两种现象合称为"运动事件",运动和状态这一语义范畴包含各种语义成分,如动作以及动作的原因、方式和结果等.不同的语言在表达这些语义成分时,采用的词汇化模式不尽相同;然而,同一语言在不同发展阶段,其词汇化模式也可能是有差异的.本文尝试运用词汇化模式理论以表达"位移" 义的部分动词为例,对比分析了古今汉语在词汇化模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词组词汇化是汉语词汇衍生的一条重要途径。"趋向"由于在线性序列上紧邻,出现高频连用,从而由最初松散的并列短语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动词和名词,本文通过对词组"趋向"进行考察,在对其词汇化历程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其词汇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苦心"在现代汉语中的两个词性都是由战国时期出现的特殊述宾短语"苦心"演变而来。"苦心"的名词用法在东汉时期已出现,但到明朝时期才词汇化为名词。作为副词的"苦心"于唐朝开始词汇化进程,到北宋由述宾短语词汇化为副词。在词汇化过程中,使用频率、句法位置、语义融合、认知组块机制和认知转喻机制是"苦心"词汇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8.
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现代汉语"消息"词汇化的过程,指出其动因是高用频、汉语双音化趋势和VO句法结构的类推影响。反义复合词"消息"在先秦时代已经萌芽,由反义并列短语变为反义复合动词,成熟不晚于西汉,由反义复合动词变为名词,不晚于东汉末。名词"消息"词汇化之后,旧有义项与用法消失,新的用法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9.
"开"在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它是词汇系统中活跃的一员。纵观"开"的语义演变,发现"开"与其前面的动词发生了词汇化,产生很多新词。造成"V开"词汇化的动因主要是韵律和高频使用两方面。"开"作为单音节词有进一步语法化并演化成类词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轻动词理论的研究发现,动词的词汇化过程中,轻动词和主要动词的组并等一系列语法过程可能在词汇层面隐性地进行,也可能在句法层面显性地进行。不同层面的词汇化过程造成了英语动词put和汉语“放”对主语等成分的要求宽松不同。汉英之间的这种差异,是由于英语中的轻动词是形态性成分,而汉语的轻动词则是属于语义性成分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侯杰 《绥化学院学报》2007,27(2):137-138
动词名词化指的是通过用名词来替代动词来表达动词要表达的意义。由于英语和汉语在意念和形态上的诸多差异,因此在动词名词化现象中这两种语言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词化程度的角度对英汉语言使役关系表达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英语在表达使役关系时词化程度较高,比较倾向于综合型表达,而汉语在这一方面的词化方式使用的范围很有限,而且往往要受到很多的制约,所以较多地使用分析型表达法。  相似文献   

13.
法律文本中普遍存在着词汇名词化现象,英语立法文本中的名词化词汇特征主要表现在其词形上的可溯源性、表义抽象化、信息密度扩大化和使抽象语义再具化的特点。对此加以探究能更好地帮助人们掌握法律英语中立法语言的词汇特征。  相似文献   

14.
定中结构"大略",在先秦时已出现。"大略"顺应了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大趋势,又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因此至迟在汉代便己完全词汇化为名词,意思是"大致的情况或内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略"出现了副词用法。至迟在隋唐五代,"大略"完全语法化为范围副词。其语法化的动因,既有句法环境的作用,语义相宜的影响,也有使用频率较高的因素。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其语义逐渐抽象和泛化,进一步语法化为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15.
"无所谓"的词汇化经历了"所谓"的词汇化和"无所谓"的词汇化两个阶段,词汇化的机制是重新分析和类推。在重新分析作用下,"无/靡+所+V"结构中"所"和处所相关类的动词结合为词汇单位。在类推作用下,"所V"结构大量出现,并扩展到包括"所谓"等言说类在内的其它动词类型;"无所谓"之后的名词性成分变为动词或形容词短语。词汇化过程中,"无所谓"的词义产生了虚化,从表示"没有什么说的"演变为可以反映说话人主观态度的"不在乎"。  相似文献   

16.
探讨汉语词汇双音化大多是从语音制约、语义细化、词汇化、语法化等角度着手,通过语音、语义、语法3个层面来阐释,这是可以而且必需的。然而对于语音的促成作用、语义语法模式的制约作用、语用要求与使用频度等问题关注不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考察《水经注》名物词的实际,提出汉语词汇双音化的4组制约与促成:双音化作为优势语音结构,对汉语构词产生着强力制约;汉语词汇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稳定的语义模式,大大制约着新的双音词的产生;构词语素之间的语法结构类型的反复利用,深刻影响了汉语词汇双音化的进程;双音化是语用的客观选择,长期的语用反过来加速了词汇的双音化。  相似文献   

17.
最迟在晚唐时期,述宾短语“依旧”发生了词汇化,固化为动词,意义是“跟原来一样”。“依旧”词汇化的动因是韵律制约、“组块”心理、高频使用等。动词“依旧”在连动结构“依旧VP”中又发生了语法化。在“依旧VP”中“依旧”动作义弱化,[+不变性]语义特征凸显,语义重心后移,连动关系重新分析为状中关系,逐渐演变为一个表时间义副词。  相似文献   

18.
“多亏”最早出现在唐代,是个短语.“多亏”以词的形式出现始于元代.“多亏”的词汇化和主观化是随着“亏”语义的演变而形成的.从语义发展来看,“亏”经历了“亏损义”变弱到“感激义”增强的过程,同时随着客观义“亏损”的消失,“亏”的主观化也在逐步形成.“多亏”的语义主要由“亏”体现,因此,当短语“多亏”的“亏损欠缺”义虚化,“感激庆幸”义占优势时,就词汇化为动词“多亏”.“多亏”的词汇化过程实际上也是主观化逐渐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转喻的域包孕理论解释英汉语主谓结构短语词汇化过程.旨在提供主谓结构短语词汇化过程合理的解释.研究发现,在主谓结构短语名词化过程中,语法化促使词汇化,其功能上的改变可以用转喻来解释,并且在其演变过程中,不但有单重转喻,还有多重转喻.  相似文献   

20.
在英语动词名词化过程中,动作主体与客体的相应转化、句法限制、语义变化等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重要问题.传统的语法研究多注重其形式和语义的变化,较少关注其中的句法限制与深层的认知结构.而构式语法却能很好地阐释英语动词名词化过程中发生的主客体转变,以及语义变化现象,从而揭示出英语中产生名词化现象的理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