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紧扣“丑”字设疑点拨──《丑小鸭》教学谈大理市下关四小贾焱《丑小鸭》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看图学文。课文记叙了一只丑小鸭生下来就被人看不起,被迫离家出走,最后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的故事。教学这篇课文,要扣住一个“丑”字,从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一...  相似文献   

2.
一、文本解读的角度与教学思考 《丑小鸭》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种不同体裁的课文,《丑小鸭》这篇课文是根据丹麦作家安徒生的著名童话改编的。文中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3.
《丑小鸭》是安徒生的著名童话,写的是一只“丑小鸭”历经磨难,最后长成一只白天鹅的故事。这篇童话经过改写后,成为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课文。按教师用书中的说法,“童话中的丑小鸭是一个面对艰难曲折的历程,仍然一心一意追求美好理想的形象。”就语文欣赏的层面而言,这无可非议。然而身为教育者,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我们就不能不思考:当我们为少数佼佼者喝彩时,是不是也同时关注着那些没有成为白天鹅的丑小鸭?事实上,无论原作还是课文,都有意无意地把其他动物如鸭子、大雁、母鸡等作为“丑小鸭”的陪衬且加以丑化或…  相似文献   

4.
《丑小鸭》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课文,是根据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改写的。原故事讲的是一只误入鸭窝的天鹅蛋,在被鸭妈妈孵出一只“丑小鸭”后,“丑小鸭”吃尽苦头,终于成长为美丽的天鹅。那么,这篇经过改写的《丑小鸭》,进入小语教材,它要告诉孩子们什么呢?我们要用这篇文章的何“道”来育人?  相似文献   

5.
把握文章中心明确编者意图——《丑小鸭》教学思考○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王晓香《丑小鸭》这篇讲读课文,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四课。课文内容是根据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改写的。童话故事中的丑小鸭是一个面对艰难曲折仍然一心一意追求美好理想的童话形...  相似文献   

6.
冯国耀 《云南教育》2003,(14):19-20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最后一篇课文,是根据安徒生著名童话改写的《丑小鸭》。原作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一只丑小鸭历经磨难,由“丑”而“美”,最后长成一只白天鹅。改编为课文后,实际上已经是另一个文本,其“意义”也随之改变了。  相似文献   

7.
宋亮 《教育》2014,(6):48-48
《一只丑小鸭的悲剧》因为和安徒生童话不同的结尾,被部分家长抵制。安徒生的丑小鸭最后变成了白天鹅。而《一只丑小鸭的悲剧》里的丑小鸭坚信自己将成为天鹅,选择离家出走后,被农妇抓住,成了一道佳肴。对于这样猜得到开头却猜不到结尾的“黑暗”童话故事,教育论坛里的家长纷纷表示:“三观尽毁啊!”《教育》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避免阅读和讲解有负面信息的文章,已成为语文教学界的一种普遍现象。这也是鲁迅文章从必修变为选修的原因——新课改要求讲解课文要结合实际,负面信息课文怎么结合实际?只好不讲了。  相似文献   

8.
全面把握教材精心设计训练《丑小鸭》教材分析与训练设计厦门市教师进修学校林瑛瑛施敬藩《丑小鸭》一课从实验本第四册的第一组“看图学文”中调整为试用本第二组中的“讲读课文”,与《春晓》、《春雨》组成一组富有春天气息的课文。它虽然不隶属于看图学文编组,但仍然...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 《丑小鸭》是北师大版第五册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安徒生的童话改编的,写的是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本文采用童话形式.用拟人手法写了一只鸟的故事,而它所传达的却是孩子和成人都能普遍接受的有指导意义的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新教材在选择教学篇目上就突出了这点,所选的很多课文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积极的导向性,深刻的教育性。不必说“世界童话大王”安徒生的《丑小鸭》让我们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中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即使环境再恶劣也能实现心中的梦想;王安石的《伤仲永》让我们从一个“神童”变成普通人的过程中认识到:  相似文献   

11.
课文《丑小鸭》是安徒生童话中的名篇,这则童话描写了丑小鸭经历了种种不幸,终于长成一只美丽天鹅的动人故事。文章不但语言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12.
舒婧 《四川教育》2007,(5):41-41
【案例】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丑小鸭》教学片段(CAI出示小学课文《丑小鸭》7~9自然段,请生读。)师:“丑小鸭”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我从你们的朗读中体会出了一种欢悦,仿佛你们跟它在一起展翅飞翔。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生:“丑小鸭”很幸运。  相似文献   

13.
《丑小鸭》是根据安徒生同名童话改编后的一篇课文。文章通过讲一只丑小鸭自从一出世就被同伴和主人看不起,被迫离开家,历经苦难,最后竟发现自己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天鹅的故事。它  相似文献   

14.
于思雨 《语文天地》2014,(33):43-44
童话是儿童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体裁,小学低年级教材中有很多童话类课文。在低年级童话类课文教学中,我们应尝试通过学生、教师以及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促进学生有兴趣解读童话,即依《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创设“演童话”“寓童话与游戏中”“编童话”的情境,通过创设性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乐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小学教材中的童话及其特点从所占比例看,童话故事占小学低年级课文总量  相似文献   

15.
浓浓的春意动人的故事——第四册第二单元教学建议□江苏孙琮英周梦熊小语第四册第二单元由古诗《春晓》、童话《丑小鸭》和儿童诗《春雨》组成。每篇课文都有插图,前两篇是讲读课文,《春晓》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绝句,诗句描写了春天早晨雨后初晴的景象,表...  相似文献   

16.
<正>《巨人的花园》是统编教材四下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奇妙的童话点亮缤纷的梦想”为主题,单元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并学会“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统观整个单元的学习材料和学习任务安排,《巨人的花园》在单元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见下表)  相似文献   

17.
童话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 ,用适合儿童口吻的语言 ,适合儿童想像的情节创作的一种故事形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童话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神笔马良》等。由于童话本身就有幻想丰富、夸张强烈等特点 ,因此 ,在教学这类课文时 ,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想像去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在《丑小鸭》一课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牢牢抓住了这一主线。首先 ,借助电教媒体 ,激发学生想像 ,使学生进入作品角色。三年级学生年龄小 ,形象思维还处于主导地位 ,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所提供的直观形象 ,能让学生顺利地进入作品角色。如在教学“丑小鸭的不幸遭遇”…  相似文献   

18.
《丑小鸭》是一篇什么课文?是一篇童话,是安徒生创作的一篇经典童话,是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美丽童话,是一篇用了多种手法写“人物”之丑的童话,是一篇反复写“人物”经受痛苦的童话,是一篇写命运转折的童话,是一篇有生动的叙述与描写的童话,是一篇表现“人物”对美的向往与追求的童话,是一篇意蕴丰厚的童话……  相似文献   

19.
<正>对于童话教学,小学语文老师都不陌生,甚至觉得没有教学难度。但在学校组织的一次关于童话教学的研修中,笔者发现我们在寓言教学的路上走得太远,以至于迷失了童话教学的方向。在此次研修中,我们选择了三篇经典童话,分别是二年级的《大象的耳朵》,三年级的《丑小鸭》和四年级的《巨人的花园》。这三篇童话的共同点是于变化之中展开奇妙的想象:大象的耳朵在小动物们的质疑中变化,丑小鸭在历经磨难中变化,巨人的花园在巨人对待孩子们的态度中变化。于是,我们以“千变万化的童话”为主题,开展了跨年级的大单元分组备课、上课、观课、研课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20.
杜经惠 《师道》2009,(5):33-34
《丑小鸭》这篇经典童话,编人中学语文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以“成长”为主题的第一单元,为自读课文。虽然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广为人们所知,但因其篇幅较长,具体情节较为曲折,学生要在较短时间内通过自读来理清故事脉络,复述并完成对“丑小鸭”艺术形象及其意义的探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