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社交媒体是这一两年媒体领域最热的概念,Facebook在不但9年的时间里就积累了近10亿用户。它的用户是全球分布的,无疑,Facebook已成为当之无愧的“跨国媒体平台”。我们知道,通过新媒体进行国际传播,是基于特定的概念诉求与问题分析,对受众进行针对性心理引导的一种传播模式。从本质上来说,它是宣传主体的宣传策略在新媒体形式上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2017年2月,Brand Finance发布2017年度全球500强品牌榜单中,Facebook排名第9,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社交媒体。2011年5月,《人民日报》在Facebook上注册账号,到2016年2月,其粉丝量已经达到1440万,远超《纽约时报》,位居全球报纸媒体粉丝量第一。然而,巨大的粉丝量并没有让《人民日报》海外社交媒体的用户参与率产生出色的表现,据评估网站Sociograph.io提供的数据来看,《华盛顿邮报》2017年8月的参与率为1.44%,而《人民日报(海外版)》仅有0.87%。本文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两者的优势与劣势分别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来反馈用户在Facebook上使用《人民日报》的方式,以及《人民日报》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的传播效果,探究其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推广的策略,并据此提出了有助于《人民日报》海外社交媒体账号推广的三条策略:"增加互动"、"发帖类型多样化"以及"精简长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受众更多的选择从社交媒体获取新闻,以往的科技公司如Facebook正逐步演化成新的媒体平台,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而随着科技的发展,Facebook从去年起宣布引入人工智能完全取代人工,来完成新闻编辑。然而人工智能新闻编辑的上岗,却引发了众多问题,最为人诟病的即是"fake news"(虚假新闻)。本文从去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新闻报道入手,梳理了Facebook从去年开始对人工智能新闻编辑的尝试,并系统介绍了Facebook人工智能新闻编辑的运作原理及机制,并对其核心概念"算法"进行了解析。同时,结合Facebook公司财务报告,对Facebook从科技公司向媒体平台转型进行了利益角度的解读,为科技和媒体的交融提供了新的样本分析。  相似文献   

4.
总结Facebook的发财之路,我们会发现,任凭借病毒式的口碑传播吸引用户后,Facebook通过类型丰富的插件应用将用户留下来,等网站聚集了足够多的人气。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媒科技》2011,(4):20-21
今天,Facebook的一系列创新已经在改变着互联网的图景。精准广告——根据用户的注册资料信息推送相对精准的广告内容,并且使用社交网络构建的人与人关系有效传播广告信息。开放平台第三方应用——Facebook的开放平台造就了自己,向所有人证明了开放更会是聚合更多用户而不是用户的流失,是共赢的基础。基于Facebook平台的社会化游戏开发商Zynga目前估值已经达到1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杨海洋 《今传媒》2013,(10):60-61
近年来,从Facebook在全球社交网站中的受欢迎程度可看出,新媒体技术支撑下的"虚拟网络平台"在跨文化传播领域发挥的作用已是显而易见,随之而来的各民族、各种族、各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文化碰撞、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也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Facebook上跨文化传播关系的建立过程、运行原理的分析,归纳出Facebook上的跨文化传播的特点,总结出Facebook在跨文化传播互动与融合中的积极作用,并呼吁用户警惕其在"语言霸权"和"文化输出"方面的消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年记者》2010,(1):82-82
据英国《金融时报》2009年12月21日消息,《经济学人》计划在6个月内赢得50万Facebook用户和75万Twitter用户的青睐,该杂志将动用“数万英镑”的营销预算来提高这一数字,以实现其目标。这是传统出版商寻求从网络社交媒体获得大量网站流量和新读者的又一信号。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4月,据各公司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脸书(Facebook)的月活跃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2.8亿,同比增长34%;排名第九的推特(Twitter)的月活跃用户达到2.55亿,同比增长25%。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既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改变了企业的生态,带来了营销变革。在美国图书市场,社交媒体营销也在图书的宣传推广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广播"互联网思维"传播的核心: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 (一)需求:推动"听众"向"用户"转化 在传统广播的媒体融合过程中,将"听众"转化为"用户"是业内共识. "听众"是单向传播环境中的受众概念,以被动接受、选择权缺乏、互动性差为特点;"用户"是互联网产品概念,功能性肇始于、推进于、发展于、升级于"用户"需求,在互联网思维的广播传播中,表现在迎合用户需求、服务用户需要,进而引导用户期待、提升用户品质.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皮尤公司2014年发布的一份调查研究显示,直接打开新闻网站看新闻的用户月平均浏览页面数量,是通过Facebook中的链接或使用搜索引擎检索新闻的用户的5倍。且通过社交媒体浏览新闻的人仍然会访问传统新闻网站。①这个颇有新闻网站"逆袭"意味的结论给新闻网站以发展的信心,但究竟怎样有效地将站内新闻信息提供给  相似文献   

11.
利:会化媒体(SocialMedia)是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用户借助媒体平台可以免费参与其中,分享、评论或反馈信息,以增强用户间的交流。最常见的社会化媒体形式有博客、微博、论坛、维基百科、播客、社交网络等,如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都属于国际著名的社会化媒体,其用户群体十分庞大。  相似文献   

12.
王雪桦 《中国出版》2013,(15):51-53
自媒体传播,尤其是微博等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平台,在传播渠道层面打破了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垄断",从而使得自媒体全民传播的特点更加全面地展现出来。就自媒体的传播主体而言,在信息传播中集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于一身,因此通过微博等自媒体传播,用户不但可以满足强烈的信息需求欲望,同时还可以实现社会角色的主动性转换,从而满足话语表达等权利需求。因此,我国微博等自媒体用户的增长速度十分惊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  相似文献   

13.
"对外传播"在中国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那么这个时常出现在各种著作、媒体或学者口中的"对外传播",究竟是个怎样的概念?本文试图对此概念进行探讨和辨析。一、研究者眼中的"对外传播"概念段连成教授是中国较早研究"对外传播"的学者,他在1988年出版的《对外传播学初探》一书中开创性地使用了"对外传播学"这一名词,他认为,"对外传播学是专门研究以外国人为传播对象的传播学分支"。曾任中国重要外宣媒体《今日中国》副总编辑的沈苏儒在1999年出版了《对外传播学概要》,他认为,"对外传播是跨国的、跨文化的、跨语言的传播,是针对外国人  相似文献   

14.
当今媒体系统以无所不在、融合以及网络化为特征,但大众传播和大众媒体仍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新的模式、现象和行为越发重要,而常见的网络传播概念并不适于描述和研究它们。因此,本文尝试提出网众传播、网众和网络化用户的概念,这一组概念脱胎演化自传播学及受众研究理论。本文认为:人们通过积极的媒介使用行为,以跨越各种媒介形态的信息传播技术为中介相互联结,构成了融合信息网络与社会网络的新型网络,成为网络化用户。网络化用户的集合即网众。网众通过社会性媒体生产、发布和接受信息,发动并参与了网众传播。而网众与网众传播,可以成为一种传播与媒介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动态     
《青年记者》2016,(4):76
Facebook根据用户兴趣推送信息流Facebook正在测试一项新功能,允许用户浏览多个不同主题的信息流,而不仅仅局限于主要的News Feed信息流。这些信息流将把来自各个用户和主页发布的信息归入不同的主题。但目前还没有迹象显示News Feed将会发生任何变化。此次测试再次表明Facebook将自己视为一个网络信息枢纽,希望满足用户在互联网上的所有需求,而不仅仅是充当社交网络的角色。该公司2015年也曾经采取过一些措  相似文献   

16.
<正>"Facebook每个月的活跃用户有1.75亿个。Facebook目前约有5万个应用程序,其中游戏应用有5000多个,所占比重最大。在最受欢迎的前10个应用程序中,有3个是游戏。"Facebook游戏主管加雷思·戴维斯(Gareth Davis)3月26日在游戏开发者大会(Game Developers Conference)上接受采访时透露,"游戏本质上是人类的社交活动"。Facebook作为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奇迹之一,其崛起的过程却一直伴随着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主流媒体为了加强对外传播效果、纷纷在Facebook上开设账号,随着新媒体传播效力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彰显,Facebook账号愈发为《人民日报》所重视,并被视作增强对外传播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的实际情况入手,分析其目前对外传播的主要策略和手段,指出对外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提出应提升海外受众信任度及增加硬新闻比重的对策,以期为《人民日报》以及其他中央媒体的对外传播镜鉴.  相似文献   

18.
高丽华 《新闻界》2013,(16):67-70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WEB2.0时代带来的技术转变,基于WEB2.0技术的社会化媒体以其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等优势成为最受欢迎的互联网应用形式。社会化媒体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从媒介组织、媒介用户、媒介生产等重构了数字时代的传播模式,主要体现在从传播者到"共有媒体"系统的建立;从传播媒介到交互式信息平台的形成;从传播内容到用户创造与分享信息的传播机制;从被动的受众到互动参与的积极用户;从碎片化传播到受众的重新聚合,一系列的变革要求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必须以用户参与、即时互动和信息共享为核心加以展开。  相似文献   

19.
赵亿 《传媒》2014,(10)
正从2011年1月微信上线至今,短短3年,微信用户达到8亿人,每天有1.5亿人同时在线,活跃用户每天在微信上的时间超过2小时。海量的用户数据和高活跃度的用户信息让微信毫无争议地成了网络社交媒体时代的"无冕之王"。面对来势凶猛的新社交媒体,传统媒体纷纷试水微信公众号,截至目前,已有近百家纸媒认证了微信公众号,并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微信公众平台,借力微信推介自身品牌。《扬子晚报》作为中国发行量最  相似文献   

20.
印尧  陈华 《东南传播》2021,(9):123-126
媒介技术融合的演进使得"媒体"一词的概念日益宽泛,媒介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分析的运用促进了用户与媒体传播的对等平衡性.移动互联和智能终端的发展重构了社会的传播生态和连接逻辑,洞察用户情绪、建构用户场景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关键性思维方式.从用户定位到社群场景建构的演绎成为互联网思维下提升传播效果的最有效路径,传播技术的演进创造出新的传播形态,社交媒体的连接将人们在网络空间重新集聚,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实空间交流存在的时空距离以及身份差异带来的群体区隔.移动App基于用户使用惯习和分享动机的数据分析,建构了一种基于移动社交的全新社群模式.本文基于对网易云音乐App的媒介经营管理和社群营造体系的分析,探讨新媒体传播对网络社群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