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缪立平 《出版参考》2005,(5X):15-15
连宋先后率团访问大陆,为两岸和平统一开启了新的篇章,推动了两岸的交流,也为走在前列的两岸出版交流注入了新的生命元素。而5月16日至17日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举办的第三届“两岸杰出青年出版专业人才研讨会”更是两岸深入交流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人文交流进一步加强,推进中国-中东欧的出版交流与合作,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依据中国-中东欧互利合作的经验、现有的平台和相关保障,通过深化与中东欧国家的出版合作关系、加大版权贸易、设立出版发行机构、常态化地举办中国-中东欧书展等路径,将有效推进中国-中东欧的出版文化友好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3.
杨雪 《出版广角》2023,(24):10-14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阿出版交流合作的基础愈发稳固,交流合作已从单纯的图书翻译出版走上翻译出版、互派团组参展、建立海外分支机构、数字出版等全方位、立体化的融合发展道路,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未来,中阿出版交流合作应在“多管齐下,推进中阿出版高质量发展”,“以重大项目为契机,深化中阿出版务实合作”,“以人为本,擘画中阿出版新蓝图”等方面推动出版交流和合作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出版业在文明交流互鉴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卉莲 《出版科学》2012,20(2):94-97
近年来,中韩两国出版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两国出版业之间的合作已由版权贸易向深度资本合作迈进,并取得初步成果。政界、出版学术界人员互访为两国出版交流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利契机。书展和出版资助推广项目成为两国出版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对上述中韩出版交流现状进行深入思考后,提出在国际出版全球化、数字化这一大背景下中韩出版交流的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5.
自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提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以来,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出版交流与合作力度不断加大,领域不断扩展,成果显著、成绩斐然。2022年,首届中阿高峰会成功举办,开启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关系新时代。通过阐述“一带一路”背景下深化中国—阿拉伯国家出版交流合作的现实意义,梳理中国—阿拉伯国家出版交流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展望新时代中国—阿拉伯国家出版交流与合作新远景。  相似文献   

6.
实现“专业化”出版是出版企业努力的方向,尤其是专业出版社,更要对专业出版编辑提出“专业化”的要求.专业出版编辑在“专业化”过程中面临着种种障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职业认同是编辑专业成长的源动力,制定新编辑培训与定期交流制度,实施项目制工作方式以及产权人格化激励机制,形成扁平化组织结构和合理的人才配置等建议,以帮助编辑尽快实现“专业化”.  相似文献   

7.
提出基于数字出版的科学交流系统成本收益模型,分析数字出版机构的成本与收益构成,指出只有数字出版机构的利润所得在科学交流各环节共同认可的范围内,科学信息才能更加方便、快捷地传播.  相似文献   

8.
闽台出版合作交流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二十多年的闽台出版交流合作中,海峡两岸同胞加强了文化交往,增进了相互间的信任与合作,取得了良好成就,而如何巩固二十多年来闽台出版交流的成果,继续发展海峡两岸出版方面的合作,是海峡两岸出版人亟待研判、考量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艾 《出版参考》2010,(13):27-27
近几年,国际出版交流不断增多,我国出版人通过国际书展、版权贸易等渠道接触到了大量国外出版产品,逐渐意识到了我们的产品在内容架构和表现形式上与国际市场主流产品间的差异性,更在不断合作与探索中从以往的“原封不动卖版权”逐步过渡到“专项策划走出去”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有学者认为,博客已经成为继bbs、QQ、email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很多传统出版也顺应时势,开始博客出版匆匆联姻,谋划出博客书、博客杂志等多种共生模式。从竞争对抗到和谐共生,这个过程给传统出版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启示,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论网络出版对科技信息交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出版是科技信息交流的一个基本环节。本文从科技信息交流过程、机构与信息工作及信息交流效果等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网络出版对科技信息交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的革命性进步,特别是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已经使出版业的载体形式、内容生产、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考出版的定义及其核心要素的问题.无论出版产品的形态如何变化,出版的生产环节如何变革,出版活动始终是将信息、知识收集、整理并使之可传播化的生产活动,是基于信息、知识的交流分享为目的传播活动.因此,出版可定义为:出版是信息、知识的生产与传播.  相似文献   

13.
《出版与印刷》2005,(4):I0001-I0001
为推进印刷出版技术与教育的发展,加强中国出版,印刷界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主办.上海理工大学、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共同承办的“2005上海印刷出版技术与教育国际研讨会”于11月2~4日在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4.
张志强 《出版科学》2010,18(1):101-104
回顾与韩国学者李钟国先生的交流过程。从以下三个方面:创设中韩出版学术年会、推动两国之间的出版学学术交流,撰文介绍韩国出版与出版学研究、帮助中国加深对韩国出版文化的了解,加大对中国出版学研究的介绍、扩大中国出版学研究在韩国的影响,介绍和评述了李钟国先生对中韩出版学交流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的发展使整个世界进入了富媒体时代,为传统出版与新型出版融合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催生了定制出版.本文在对国内外定制出版发展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互联网+”定制出版是出版传媒企业创新经营的主要方式之一,提出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创意营销为目标、以细分数据为基础、以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为手段创新发展定制出版的多种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16.
数字出版就是用数字方法来制作、生产、收集和传递复杂的、静态的、动态的和交互式的产品。数字出版引发了书刊出版与发行领域的重大变革,也对读的阅读习惯与获取信息的方式、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结构、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以及学术信息交流的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数字出版技术为使在任何时问、任何地点、由任何人出版任何内容提供了可能,如作可自行设计和出版他(她)的作,影片制作可编辑和制作自己的电影,商人可设计和制作自己的网站,等等。  相似文献   

17.
自2002年布达佩斯会议形成对"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内涵、实现方式的共识之后,开放获取运动获得了迅猛发展。数以万计的期刊都采取了开放获取政策,这些政策反映了期刊不同的开放度。由于开放度问题涉及诸多出版权限,因此,出版机构如何选择恰当的出版模式、作者如何选择合适的出版商等,都是难题。在2012年的"开放获取周"中,学术出版与学术资源联盟(SPARC)、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和开放获取学术  相似文献   

18.
黄慧 《出版广角》2016,(6):39-41
传统的“文化殖民史观”认为,西方传教士的出版译介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侵略行为.但客观而言,晚清西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例如文学翻译、科技书籍翻译和其他形态的文化传播方面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美国传教士在晚清的中西文化交流中担当了桥梁和媒介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出版的快速发展.研究当时美国传教士的出版译介活动,对今天的跨文化交流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信息市场的角度出发,来考证信息交流的社会变化和发展轨迹.文章研究了社会信息交流的经典模式,构造了传统信息市场中典型出版交流链,指出了我国传统信息市场中的出版交流瓶颈问题;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信息出版过程、信息市场结构、信息载体和信息市场规模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构造了网络环境下信息市场结构变化和规模变化模型.  相似文献   

20.
游翔 《出版参考》2021,(6):26-29,41
孟加拉国与中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进一步加深和扩大了两国的交流合作.孟加拉国非常重视出版业的发展,有较为完备的法律和行政规定来维护出版业的秩序,同时还实施了一系列的有力政策来支持其发展,出版社的现代化程度在显著提高,但仍然存在图书质量低、盗版猖獗、私营图书出版不规范等问题.本文对孟加拉国图书出版业整体情况、市场情况、中孟出版合作交流等进行了分析,以供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