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电影是中国文化形象的传播载体,承担着历史的重任:不仅要传播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精神,而且要树立国家传播视野中的现代“现代中国”形象。目前,以打造具有民族文化标识的类型电影为核心的全球化传播策略,已成为中国电影应对文化全球化浪潮的突围之路。本文拟以《神话》、《投名状》等一系列具有明显中国民族文化标识的中国武侠类电影为例,来探讨打造具有中国民族文化标识的类型电影的具体方法:类型电影的文化表述应注意丰富自身的文化表达层次,体现出多元的风格特征和文化诉求,力图打造蕴含民族文化精神的世界化精品;积极开展国际、区域合作,增强具有中国民族文化标识的类型电影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美国动漫电影成功运用了跨文化策略,即题材选择多元化、创意制作跨文化、发行传播全球化,其产品成功跨越了文化屏障,从而助推其文化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美国动漫电影题材选择具有文化多元化特征,为其产品成功跨越文化屏障、走向全球市场迈开了第一步.美国动漫影片无论是主题确定、人物构思,还是制作过程方面都凸显其跨文化策略.美国动漫影片在发行和传播上具有全球化特色,具体体现在发行时间的确定和传播方式的选择上.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电影成为不可忽视的跨文化交际手段之一。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是必然趋势,这对于传播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念能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电影字幕翻译是影响外国观众接受中国电影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文化要素翻译是译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以徐克执导的《狄仁杰》系列电影中法译字幕为对比语料,分析译者在翻译中国电影的文化要素时所采取的策略,以期为中国电影外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语境与中国电影的文化反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资本的扩张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文化的全球重构。在这场全球化的浪潮里,中国电影作为好莱坞眼中最具有潜力的国际电影市场,将受到更为强劲的冲击。在此结合中国电影的现状,通过对文化与文化产业中相关概念的辨析,探讨中国电影在这样的国际语境中实现“文化反弹”的希望与策略。  相似文献   

5.
百年泰山电影创造了关于人猿泰山这个超级英雄的神话。泰山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符号,蕴含着全球化与本土化、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国族与性别等丰富的所指意味。银幕上的超级英雄从无所不能到无所适从的演变,象征着美国的国家身份认同和现代社会个体的自我认同,隐喻了全球化语境下普遍的心理症候。在泰山故事被建构为神话的过程中,好莱坞电影向世界观众传播着隐蔽的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其传播策略对中国电影的全球化传播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艺术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多重视角出发,结合电影市场调研,管窥中国电影30年的发展历程,并从中寻绎中国电影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背景下的好莱坞电影及中国电影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的本质不仅是经济全球化,同时也是文化全球化。“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主要表现在资金流通、生产制作、发行放映三个方面。“好莱坞电影”发展模式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启示在于:遵循资本流通、生产制作、发行放映三个方面的全球化体例。  相似文献   

8.
张伟 《海外英语》2011,(4):170+172
鉴于文化全球化中电影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日益加深,电影字幕的翻译也日益得到重视,作者通过对比分析电影字幕翻译中所采用的两种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倡导字幕翻译中应采取归化、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电影如何降低"文化折扣",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在国际电影贸易中处于主动地位,这是中国电影的发展进程中不得不面对的议题。通过用冯小刚植根中国文化土壤的"贺岁系列"电影与其以国际配方制作的《夜宴》作对比,从文化亲缘性市场、电影题材的选择、文化价值观的适应性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国电影如何有效地降低"文化折扣"。  相似文献   

10.
孙淑筠 《教师》2010,(16):128-128
电影《花木兰》的上映,再一次引发了传统文化和现代解读的对立。保守者说,中国文化必须守住自己的精神阵地,才能稳住阵脚。只有《大红灯笼高高挂》具有浓郁地方气息的电影才能代表我们。只有把中国文化渗透进中国电影,才有理由期待中国特色在全球化过程中避免沦陷。  相似文献   

11.
东方武侠传奇:张艺谋跨界出征的悲壮之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全球化挑战,张艺谋采取了“以大搏大”、跨界出征的策略,先后打造了武侠巨片《英雄》和《十面埋伏》。他调用了中国武侠经典深厚的文化资源,开发出一种独具东方文化神秘性和壮美感的“武侠巨片”类型,为中国电影打通了一条“外向化”的产业渠道,实现了出击全球主流市场的产业目标。张艺谋在武侠片的类型化和艺术家的风格化之间的徘徊,也造成了一些不足和在武侠片审美成色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在好莱坞大片主导世界话语权的当下,胡玫敢于阐释《孔子》,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凭着整个剧组深厚的国学积淀和严格把关,《孔子》做到了对中华主流文化和审美文化的完美阐释,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文艺大片。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即将登临WTO的平台,电影业的总体形势比起以往任何历史时期更是挑战与机遇参半,希望与失望并存。如何繁荣中国电影事业,摆脱本土电影的危机,已成为广大电影工作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剧本是电影艺术创作的基础,作为电影剧作家不仅应该积极深入生活、努力反映现实,而且必须深入研究市场、研究观众的审美趣味,同时还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电影创作的成功经验,从而为创造真正的精品艺术提供必要的前提保证。  相似文献   

14.
信息社会文化艺术管理的创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艺术管理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市场的繁荣和对外开放的深入以及管理手段的多样化、信息化、柔性化,画院、文化馆、美术馆、艺术研究所、博物馆、制片厂等艺术品创作部门的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面对加入WTO后中国艺术行业的新情况,在信息时代我国艺术管理会有那些新趋势,本文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文章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加入世贸后,国外艺术经营公司对我国艺术管理的影响,分析提出了知识经济、信息社会我国艺术管理的六大创新趋势,对我国艺术行业管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将影视资源引入语文课堂,使影视资源的应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针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兴趣匮乏、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文章从激发学生兴趣、开展阅读教学、开展写作教学、增强情感体验等方面,对影视资源在语文课堂的运用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化和产业化的演进、发展,中国商业类型电影在市场意识和价值观上,发生了新的开拓和解放.早期中国类型电影的发展,反映了中国电影对自身艺术与市场地位的确立过程.随着好莱坞电影的引入,中国电影艺术的很多框子和模式被打破,开始有了更多的改变.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亟待改变.发挥类型片海外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是实现国产电影飞跃,赢得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7.
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起了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相关现象,对以后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进行一些思考。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电影跨文化传播中的不对称现象;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历史回顾及相关问题;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8.
Recent years,with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culture,an increasing number of English films were introduced into Chinese film market.It is necessary to translate films to meet the need of Chinese audience.Appropriate translation of film titles may attract the audience and even bring good box office earnings.In this regard,translation of film titl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China’s translation circle.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tit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put forward by German translator Hans Vermeer and provides som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English film titles and tries to find the appropriate method according to Skopos theory.  相似文献   

19.
加入世贸后,中国电影面临外国电影尤其是美国好莱坞的巨大冲击。《大腕》、《和你在一起》与《英雄》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影人转变电影观念,将电影视为一种商品。同时,中国电影业开始结构调整,走上了产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第六代导演陆川所编拍的故事长片《可可西里》(2004)讲述了一位北京记者到玉树去调查野牦牛队和盗猎分子枪战的情形。就导演陆川而言,它不是一部动物倡导或环境保护影片,而是一部探索人在"最原始"的大自然中生存的精神之旅。但是,这部电影在很多方面都非常符合动物倡导的创作原则,它涵盖了两种近乎是水火不容的生态伦理哲学论述:一种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浅层"或"管理环境主义",另外一种是挪威生态学家阿奈.伦斯发展出来的深层生态学说。在《可可西里》里我们看到了综合了浅层生态和深层生态两种论述的可能性。《可可西里》可以说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与佛教慈悲精神的动物倡导影片。也就是在这一点上,《可可西里》提供了一个非西方动物倡导电影实践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