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弹性学制的学籍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实施弹性学制。弹性学制给学生带来了益处,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但传统的学籍管理模式制约着弹性学制的实施与发展,只有研究出一套适应弹性学制的新型学籍管理模式,才能使弹性学制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正确认识学籍管理的内容和功能的基础上,主要从学籍管理规定的合法性、学制、学籍异动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阐述了怎样做好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以及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提出本人在多年学籍管理工作中形成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函授中实行弹性学制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函授高等教育中,实行弹性学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有着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在尚不具备实行学分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学籍的弹性化管理,建立重修制度和专业课程选修制度,废除有关学籍管理中“取消学籍“的规定,放宽学习年限等规定,是可以达到弹性学制的基本要求的.  相似文献   

4.
当前学分制已在全国大部分高校得以推广,教育部也将高校学生学制的决定权下放至高校,本文结合学校人才培养与学籍管理制度的创新,从操作层面对高职教育弹性学制的学籍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全面质量观与多元培养目标——论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辨析了有关学制的几个概念,分析了我国现行研究生学制存在的问题,指出学制改革是树立全面质量观的客观要求和培养目标调整的必然结果。认为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的方向是实施以两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及学分制。指出实施弹性学制及学分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制度的相互配合和支撑: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弹性的培养计划;改革课程设置,充分体现弹性学制的本质;创新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就业派遣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青海教育》2011,(1):28-29
“十一五”期间,随着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逐年扩大。目前,中职学校生源结构多元化和灵活学制使学生学籍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为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学籍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严肃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制度层面入手,以成人高教学籍管理制度的特点为逻辑起点,对学籍管理制度改革的理念、法律依据,成人的学习特点进行了讨论,就目前改革中有关弹性学制、学分制、重修制、选拔制、异动等几个亮点进行了归纳,并阐释了如何解决成人高教学籍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对促进成人高教学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弹性学制是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一项变革 ,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本文结合高校学生工作实际 ,就弹性学制下如何有效开展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弹性学制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刚 《教书育人》2002,(16):27-29
弹性学制不仅对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对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而且也为不断深化和加强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有利的因素和条件。加强弹性学制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的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弹性学制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也就是说,允…  相似文献   

10.
浅议弹性学制下的学生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校已开始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的推行,消除了刚性学制对学生的束缚,改变了过去学年制计划的一些特征,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特别对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学生工作如何直面这种挑战,如何适应这种新的形势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工作干部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弹性学制及其意义 什么是弹性学制?弹性学制与学分制的关系如何?笔者认为二者实际是一回事,都是衡量某一教学过程(通常为一门课程)能否完成学位和学习质量要求的一种方法。弹性学制与分学制是一个事物的两面,一个概念的两种说法。…  相似文献   

11.
论中职与高职学制的有效衔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职学制与高职学制实行高效衔接,既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我国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中高职学制衔接的关键在于课程标准的衔接,本文就其出口和入口问题,课程标准内涵、制定原则、弹性,教学组织及学习年限等问题提出若干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硕士研究生学制国际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硕士研究生学制具有如下特点:学制普遍较短,一般不超过两年;学制有弹性;学制分类,不同学位类别学制也不同。我国应推进硕士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缩短学制;保证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实行弹性学制;发展职业型硕士,以一年学制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为探寻博士研究生规模扩张的影响因素,利用1980—2017年美国研究型博士培养的经验数据,构建包含博士生规模、GDP、修业年限以及导师数量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GDP和导师数量对博士生规模扩张具有促进作用,修业年限具有抑制作用,短期内修业年限的抑制作用更为强烈。结合近些年我国博士生延期毕业率超过60%的困境,建议通过调整学制、实施分流与淘汰机制以及建立良好的院系文化环境等方式缓解博士生延期毕业问题。  相似文献   

14.
面向21世纪,成人教育的发展方向应是建立和完善和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同时,应大力抓好网络教育和社区教育,依托政策的调整、高校内部的办学实力及社会的积极参与,采取免试入学、弹性学制、以职业需要为原则,多元制办学等措施,使其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The 1973 Raising of the School Leaving Age from 15 to 16 has been used to identify returns to years’ schooling. However, because the first set of “high stakes” exams are taken in the UK at age 16, the reform affected the proportion with qualifications, as well as schooling length. In order to shed light on whether the returns reflect the extra length of schooling or the increase in qualifications, we exploit another institutional rule – the Easter Leaving Rule – which we argue only affected the probability of obtaining qualifications (and not the length of schooling). We find sizeable returns to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 increasing the probability of employment by 40% points – and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qualifications drive most of the returns to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6.
对缩短硕士研究生学制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硕士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缩短硕士研究生学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高职院校学制改革的政策依据和高职院校学制改革的议论焦点,提出了高职院校学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和推进高职院校学制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职业院校面临生源多元化趋势,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成为在校学生,面对学生年龄的差异化、专业发展需求的多样化,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弹性学制和灵活多样的管理模式,在全院范围内实施学分银行,完善学分银行信息技术服务平台,以学分银行理念为引导,整合校内各层次课程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探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的途径与机制,制定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的标准体系,工作流程等,以学分银行建设助推学院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1999年至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的学习年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硕博连读获奖者的学习年限均值为5-10年,单独攻读博士学位获奖者的学习年限为3.27年;对于不同年龄段的获奖者,年龄小的其学习年限也相对较短;对于不同学科获奖者,工学硕博连读获奖者学习年限最短,而单独攻读博士学位的最长,医学硕博连读获奖者的学习年限最长,而单独攻读博士学位的最短。  相似文献   

20.
高职学制的缩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加大,使课程综合化的要求日显突出。如何在较少的理论学时内,高效率地掌握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同时也要考虑到高职毕业生主要从事基层的经营管理工作,还需要具有综合分析、开拓创新的能力。为此,按照"企业角度的经济与管理基础知识"这一开发思路,对本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改革和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